•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包含「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處己、

處人、處環境」、「社會技巧介入教學」此四大項,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資源班

資源班為統合普通班教育和特殊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教育安置方 式,在適切環境下、固定教室裡,資源班教師等專業人員針對個別需求 提供評量、直接教學或其他特殊需求的服務,幫助學生能在學業、情意 與行為獲得充分的發展,使其能繼續留在普通班學習(張蓓莉,1998;

楊坤堂,1999)。

目前國內也將資源班的定位明訂於特殊教育法(2014)第十一條法 規內容,其提及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得設特殊教育班,其可分 集中式特殊教育班、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等三種實施方式。而特 殊教育施行細則(2013)第五條更進一步說明法定分散式資源班,係指 學生在普通班就讀,部分時間接受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的一種安置型 態。

本研究所稱之資源班設置於桃園市太陽國民小學(化名),為研究 者目前所任教之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

貳、身心障礙學生

根據我國特殊教育法(2014)第三條所稱身心障礙,指因生理或心 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 措施之協助者,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 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 閉症、發展遲緩與其他障礙等十三類。

本研究所指之身心障礙學生,是經桃園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 輔導委員會鑑定,安置於太陽國小(化名)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聽覺 障礙、自閉症(亞斯伯格)及情緒行為障礙的三位學生。

參、處己、處人及處環境

本研究所稱之處己、處人及處環境,即指教育部 2013 年 1 月所頒布 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中,社會技巧之三大課程主軸,其包含之次項 目內容如下

一、 處⼰:包含處理情緒技巧、處理壓⼒技巧與⾃我效能。

二、 處⼈:包含基本溝通技巧、⼈際互動技巧、處理衝突技巧多元性別 互動技巧。

三、 處環境:包含學校基本適應技巧、社區基本適應技巧。

本研究根據研究行動前「社會技巧能力指標檢核表」以及「個別訪 談」之檢核、歸納結果,針對三位個案之社會技巧需求,探討其處理情 緒、處理壓⼒、基本溝通、⼈際互動、處理衝突以及學校基本適應等技 巧之類化情形。

肆、社會技巧介入教學

社會技巧係指社會能力的一部分,教學者可透過教學與訓練,讓個 體藉由語言及非語言的人際互動方式,進一步習得引發他人正向反應並 且避免負向回應的技巧(Gresham & Elliot, 1990; Matson & Wilkins, 2007)。

而本研究為加強教育的意義、強調與普通班教師合作之介入,故將此教 導之歷程,以「社會技巧介入教學」稱之。

本研究所稱之社會技巧介入教學,即是研究者先依據特殊需求領域 課程大綱中,社會技巧第二階段的能力指標(教育部,2013),自編成

「社會技巧能力指標檢核表」,並請導師擔任主要檢核者;接著,研究 者根據社會技巧能力指標的檢核結果,設計資源班「社會技巧課程」,

以教導三位身心障礙學生欠缺的社會技巧;每週社會技巧課程後,研究

者再與導師進行「合作教學」、「合作諮詢」,藉由觀察、訪談、非干 擾性測量等方式瞭解身心障礙學生在普通班中社會技巧的類化情況,持 續反覆修正社會技巧介入教學行動,同時透過「介入教學觀察紀錄表暨 研究者省思日誌」、相關學習檔案的形成性評量結果(行動歷程裡);

以及「社會技巧能力指標檢核表」、「個別訪談題綱」之總結性評量結 果(2016 年 1 月上學期末、2016 年 6 月下學期末),以探究三位個案類 化的狀況,具體呈現社會技巧能力的改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