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合唱教學

合唱訓練學生音感、音色、運氣、共鳴、團體合作……等能力,透過老師有系統教 學,學生不再只是張口唱出聲音,而是自然而然發出美妙歌聲。藝術才能音樂班的合唱 課程強調以上能力之運用,目標是希望學生最後唱出和諧悅耳的樂音,並讓全體學生感 受和諧氣氛,學習互相合作精神。在我們進行教學前,必須對合唱教學方法有所瞭解並 掌握,方能達到訓練學生歌聲之效。以下探討合唱課中的歌聲教學及歌曲教學。

一、歌聲教學

歌唱是使用人類與生俱來的樂器--「身體樂器」,是人類最能直接表達喜、怒、哀、

樂最適切手段,廣泛盛行於世界各國人們的生活中(許雲卿,1993)。因為歌唱是我們 最容易接觸,也最容易使用的樂器,然而歌唱是一項複雜技能,當尚未成功掌握歌唱藝 術前,需透過長時間的學習以塑造心理與動力之間的反應、協調統整能力,從練唱的過 程中來建立良好的歌唱姿勢與習慣(裘尚芬譯,2009;廖悌妏,2011;Phillips, 1996)

即為良好歌唱習慣建立的關鍵因素:

(一) 暖身

學校音樂課堂中所進行的歌唱暖身(Warm-up)活動是培訓聲樂技巧,以及展開歌 曲教學的起點(潘宇文,2011),當歌者能確實地將身體的動能建立在排練時的例行基 礎訓練中,則自然優美的歌聲即能隨著調和的身體準線而鍛鍊養成,因此,歌聲效果也 能不受緊繃肌肉所造成的不佳音色所影養,並達到圓潤厚實的最佳聲響(裘尚芬譯,2005;

Conable, 2000)。由此可知,在歌唱前的暖身活動,對於之後的呼吸調和、共鳴、發聲

39

甚至樂曲歌唱,有明顯的益處,所以教學者可運用經過設計,具有特定目標的肢體伸展 練習,來協助學生建立良好且舒適的歌唱姿勢,為歌曲教學活動做好生理與心理的準備

(潘宇文,2002)。

Phillips(1996)表示,「肌肉原動力」活動,提供教師教導學生歌唱前的暖身活動,

教學者可運用口呼或默唸特定拍數的固定拍,配合肢體的伸展,來培養團體的內在節奏 聽覺(潘宇文,2002):

1. 頭部:頭部轉動、點頭搖頭、上升潛望鏡(頭頸伸縮)

2. 肩膀:肩部轉動、聳肩、斜方肌伸展(肩膀伸展)

3. 膝蓋:膝蓋放鬆 4. 脊椎:脊椎延展伸長

5. 軀幹:側向伸展、背部堆疊、身體扭轉 6. 雙腳:腳趾按摩、腳跟行進、衝刺動作

歌唱前藉由暖身運動,引導學生調適身心,也為了自然有活力的身體狀態而準備的,

教師可依照學生情形逐步增加動作難度,也可以自行發展及創造其他活動,或要求學生 自由獨立的使用對自身最合適的練習(裘尚芬譯,2009;Phillips, 1996 身心狀況對接下 來的發聲練習及歌唱事半功倍,因此暖身活動不可少。

(二) 姿勢

當我們唱歌,不管是站著或是坐著,正確姿勢是呼吸訓練過程中第一個必要的條件

(裘尚芬譯,2009;Phillips, 1996),姿勢的正確與否,影響歌唱者的聲音與共鳴(許雲 卿,1993),所以在歌唱前,老師有責任教導學生學習正確唱歌姿勢,並加以提醒與練 習,使身體各個器官與機能都能成為歌唱的積極性能量(廖娣妏,2011)。通常我們會 希望歌者雙腳站穩,一隻腳稍微放在另一隻腳的前方,並將重心放置在身體中心,接著 雙膝與雙腿放鬆,如同走路的感覺,脊椎從臀部起往上延伸,雙肩稍微往後且輕鬆垂下,

並讓胸骨保持自然提高狀態,頭部平穩自然並有精神的抬高,最後雙手自然的垂下置於 身體兩側。當坐著演唱,也要想像是站著演唱的延伸,脊椎彎曲、雙腳游移不定,都是

40

不易歌唱的姿勢,所以教師可讓學生採用站姿與坐姿交替使用,增加學生注意力,也讓 學生體會坐姿與站姿的發聲原理相同。

姿勢訓練最終目的是在思考的訓練層面及過程上,教師有責任教導學生思考歌唱時 生理動作的輔助意義(裘尚芬譯,2009;Phillips, 1996)。澳洲演員及歌唱家馬提亞斯‧

亞歷山大(F. Matthius Alexander, 1869-1955),在他常常會失聲的情況下,花了數年時間 研究個人身體狀況,他發現自己在預備演出時,身體會不自覺緊繃,為了解決問題,他 開始觀察與推理身體肌肉的各種可能,從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如起立、坐下、行走、說 話、肢體動作……等入手,並獲得結果,也就是學會察覺與克服個人活動及思想模式中 的慣性限制,這就是有名的「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其三項基本原則:

一為頸部放鬆,二為頭部稍微向前與向上,三為將身體軀幹展開及伸長(裘尚芬譯,2009;

Phillips, 1996)在指導學生時,除了正確姿勢要求,也可依照學生學習狀況,進而要求 其想像與感受身體姿態及肌肉狀態,達到身心放鬆的理想原則,對於學生歌唱學習有大 大助益。

(三) 呼吸

「呼吸」是將空氣經由鼻腔或口腔通道吸入我們的身體(裘尚芬譯,2005;Conable, 2000),這多麼稀鬆平常不過的動作,卻在歌唱中大大影響歌者表現,因為良好的歌唱 係依賴良好發聲法,而良好的發聲法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呼吸法基礎上(林福裕,1985),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歌唱,應在發聲時便要求正確呼吸法,可以減少學生上氣不接下氣、

氣無法支撐歌聲、共鳴點不正確……等的狀況出現,同時保護呼吸器官及發聲器官,讓 呼吸循環所產生的氣息,成為歌唱發聲的原動力(潘宇文,2011)。

我們一般的呼吸方式有三:一為胸部呼吸,就是將空氣吸進並充滿肺部;二為肩部 呼吸,將空氣吸進,同時將氣集中在肺部上方,隨之而來的是肩部隨著「吸」與「呼」

提高與放下。以上二種呼吸方式在小學階段常常出現在學生身上,他們在用盡氣息後,

隨之而來的是快速將氣吸入肺部,但無法歌唱出優美歌聲,老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使 用正確呼吸法,也就是第三種--腹部呼吸,呼吸時讓橫膈膜下沉,此時胸腔間的肋骨擴

41

張,胸部容量因此增加,腹部與橫膈膜呈現穩定狀況後,成為有支持點的呼吸法(許雲 卿,1993),也就是運用「腹部—橫膈膜—肋骨」之間交互影響的作用(裘尚芬譯,2009;

Phillips, 1996),產生最大的呼吸空間,提供演唱者歌唱有力的、集中的、富有色彩、音 樂渾厚和充滿彈性的聲音,可達到中國的「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蔡曲 旦,1987)。

我們在吸氣前,首先要把氣管口的喉頭放鬆,接著使用口鼻將氣深深吸入體內,分 隔胸腔與腹腔的橫膈膜因吸氣被往下拉,牽動肺的底部往下降,胃和腸受氣息壓縮也往 下降,腹部前、後、左、右開始膨脹,產生腹部吸氣的感覺。當氣息下沉至腹部後,學 習停止片刻,如同打哈欠之間的暫停期,喉嚨(聲帶)在此時並不緊閉,這種呼吸停留 就是組織與操縱呼吸器官與發聲器官進行有配合性的準備工作(蔡曲旦,1987),然後 再以下腹部為中心,控制並支持氣息,讓橫膈膜與下腹部保持穩定的緊張感,並均勻吐 氣,同時也注意到喉嚨、面頰、舌頭……等肌肉放鬆,得以輔助氣流,而發出優美旋律,

使聲音保持勻稱的音響效果。

在練習上,我們可以採用緩吸緩呼法、緩吸急呼法、急吸緩呼法、急吸急呼法、純 呼吸練習、數數目字練習的方式(蔡曲旦,1987),體會歌唱時各種呼吸狀況;也可先 將目標訂定在學會呼氣與吸氣的循環,運用主要肌肉群的練習,如鷹式開展、靜聲划船、

一二報數、氣球……等,循序漸進,逐漸學會支持與控制緩慢流出氣流的練習,如吹風 車、迷你氣擊、緩速釋氣……等(裘尚芬譯,2009;Phillips, 1996),從而達到歌唱時正 確呼吸運用。義大利著名聲樂家藍伯爾蒂(F. Lamperti, 1811-1892)曾說:「獲得正確呼 吸方法,是學唱歌的人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件事」(蔡曲旦,1987),由此得證,學 會正確呼吸方法,是唱歌的重要關鍵之一。

42

(四) 共鳴

一副完美出色的聲音,最重要的就是具有飽滿豐厚的共鳴音色,其特色是母音齊一 均等、音色深厚濃郁(圓潤)、聲音清晰傳送及亮度清澈透明(亮度)(裘尚芬譯,2009;

Phillips, 1996)。這是我們在歌唱時極力追求的聲音特質,也是教師教學時的要求重點,

只要能在歌唱時保持正確共鳴點位置,不僅擴大歌聲響度,還能協助解除聲道中不必要 的肌肉緊張,塑造出許多不同色調的母音,並獲得自然及優美音色(潘宇文,2011)。

我們歌唱最主要的共鳴器官為咽腔與口腔,要有正確共鳴,產生深厚有穿透力的聲 音,首先是咽腔與口腔內的肌肉保持放鬆,以方便妥善運用咽腔空間;保持放鬆降低但 不下壓的喉頭,同時注意吞嚥時肌肉維持放鬆動作;軟口蓋提高並做弓形彎曲狀,加大 咽腔空間及共鳴程度;放鬆下顎,保持「高長式」唱歌方式,以增加聲音管道長度,並 搭配圓凸嘴唇,增加共鳴聲響效果。以上咽腔與口腔的正確使用,有其教學必要性,因 為教師透過逐步改變學生聲音管道的形狀與尺寸,讓學生盡快找到歌唱正確方式,儘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使用肉眼察覺口內肌肉變化,但可藉由學生歌唱出的聲響與音 色,評斷並指導其正確放鬆及歌唱方法,以求聲音產生最大共鳴,並發出清晰明亮的歌 唱技巧。

小學階段初學唱歌的學生,對於共鳴的感受不深,根據 phillips 的研究(裘尚芬譯,

2009;Phillips, 1996),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全音符的哼唱(humm)開始,幫助學生感受 內在聽音能力,以及感受聲音集中在顏面上,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使用腹部肌肉產生支 撐氣息的力量;接著讓學生從 humm 的發音換至 Oo(/u/)的發音,並以/u/發音在低聲 區、中聲區、高聲區三區域,感受音色與共鳴不同情形;體會/u/的共鳴感後,嘗試從/u/

銜接至每個母音/i/、/e/、/o/、/a/,再進入 do/o/、re/e/、mi/i/、fa/a/、sol/o/、la/a/、si/i/、

銜接至每個母音/i/、/e/、/o/、/a/,再進入 do/o/、re/e/、mi/i/、fa/a/、sol/o/、la/a/、s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