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依照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提供教育者、教育相關單位與未來研 究作為參考:

一、 對運用 CM 教學之藝術才能音樂班教師建議

(一) 多多蒐集國內外 CM 相關資料

CM 的實施在臺灣還不普遍,許多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者仍對 CM 不了解或了解不深,

此番情景下,遑論要將 CM 施行於音樂教學中?建議音樂教育者先從蒐集相關資料開始,

了解 CM 教學原則與精神,依照目標進行課程設計,或是參考國內外相關 CM 研究,找 出符合本身需求之文章,進行課程方面步驟安排之了解。從這次研究中,研究者在蒐集 相關資料後,慢慢鎖定自己欲教學之內容,雖然總共才八節課,可是學生可以感受到老 師教學目標,即為綜合並擴展個人音樂知能,學得音樂分析、音樂創作及音樂即興能力。

(二) 積極參與 CM 及各個音樂教學法之研習課程,充實教師個人音樂知能 專業能力

國內在 CM 方面的教學研習課程,目前未見,但關於其他音樂教學法,在每年寒暑 假中也舉辦了不少課程,表面上看似沒有相關,然而進行 CM 教學時,發現過程中許多 音樂元素與概念進行,需要透過各個教學法的觀念,進行活動引導與觀念釐清。有鑑於 此,加強教學者各方面教學法之能力,有助於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學會更多教學方法,

使自己擁有更活絡的教學思維,增添課堂中的趣味性及豐富性。

(三) 藝術才能音樂班術科專業科目,可嘗試運用 CM 原則進行教學

實施課程後,發現藝術才能音樂班學生因為本身具備一定音樂知能,所以學習反應 快、效果佳。這次學生從合唱課中拓展曲目範圍,從曲目中運用基本的音樂能力,探究

150

許多音樂知識,這樣能力的培養同樣可以放在其他術科專業科目上,如視唱聽寫課,視 唱方面樂理調號判斷、段落分析,聽寫方面則更精確掌握節奏與音高,並將視唱與聽寫 進行混合練習;樂理課雖然大多講述理論內容,不過可延伸至引導了解理論基礎的源由、

歌唱音符音高以強化學生音感;音樂欣賞課則可藉由了解各個時代背景,鼓勵學生創作 符合時代背景的音樂……等活動;合奏課程方面,運用音樂分析能力進行樂曲分析,學 習聆聽各種樂器帶來的音樂織度。以上僅舉例各個專業科目可進行的部分 CM 內容,當 學生習慣以整合的角度看待音樂,整體音樂提升,帶給聽眾的音樂必定更加豐富。

(四) 藝術才能音樂班進行各項術科課程同時,可增加即興活動的實施

藝術才能音樂班課程多元,尤其以開心國小為例,學生大多會進行升學,學校也每 年進行團體音樂比賽,所以老師在課程安排上,會以升學與比賽為主要課程規劃方向,

所以要在這麼多課程中找出多餘時間安排其他活動,似乎有點困難。這次因學生對兩首 曲目的旋律及歌詞已有概念,教學時間較為從容,有多餘時間進行更多曲目相關之活動,

於是規劃實行即興創作,實施後發現學生反應良好,對於平常沒有接觸的即興感到有興 趣,有人回家後繼續嘗試,有人表示希望還有後續課程。教學者深知即興有助於學生思 考音樂內涵,進行音樂元素的組織與反應,於是允諾學生未來有機會、有時間,會再進 行即興創作活動。

二、 對教育相關單位之建議

(一) 重新檢視藝術才能音樂班術科課程實施方式

藝術才能音樂班術科課程多,內容豐富,其目的在於幫助每位學生主副修的學習,

然而術科課程繁多的情況下,學生學會了各科內容,卻不知如何將這些能力妥當運用。

是否教育相關單位能在此方面著力,讓學校有實施整合課程的彈性時間;學校單位也須 要求任教藝術才能音樂班教師,當進行術科教學時,嘗試以整合的角度準備課程,引導 學生以多面向思考手中音樂,培養學生具分析、即興與演唱奏能力。

151

(二) 訂定考取各縣市國中音樂班之統一進度

面對國中音樂班升學壓力,學生、家長與老師莫不以此為首要目標,然而每個縣市 音樂班考取範圍不盡相同,造成教師教學與學生準備上的困擾,為了少數幾位跨縣市考 試學生,必須多加強某部分學習內容,以致教學者常常覺得上課時間不夠,遑論進行其 他更多有趣教學?若各縣市能統一升國中音樂班之各科考試內容,教師與學生在準備上 不會亂了陣腳,教師更能充分規劃所有課程,將 CM 觀念適時引用於課堂內,進行相關 的活動與體驗。

三、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擴大取樣範圍

本研究應用於桃園市開心國小藝術才能音樂班五年級合唱課中,雖具教學成效,但 僅限於研究者任教學校中,為了解此方案之可行性,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增加並擴大取樣 範圍,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習背景、不同年齡與不同人數之學生,進行相 關研究,探討是否也產生正面影響與顯著效果?值得未來研究者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 延長教學時間

本研究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能,所以在上課方面,老師尚能從容應對,然 而這些欲帶給學生音樂觀念的課程,不該僅有短短八堂即結束,許多音樂內容需要更多 時間進行延伸與探究,也有更多音樂元素需要花時間與學生討論並整合。建議未來進行 相關研究之研究者,或是實行 CM 教學於藝術才能班之教學者,教學時間會是過程中的 重要影響因素,須妥善考量與規劃,執行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

15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第五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郁菁(2009)。「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運用於學齡前兒童音樂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彥霖(2005)。「整合性音樂基本能力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學習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呂文慈(1995 年 7 月)。整合性音樂基礎訓練的新方向。古典音樂,41,69-74。

余緹湄(2004)。人際溝通技巧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音樂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彩蓮(2009)。國小音樂才能資優班多元多階入學鑑定方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林怡妙(2015)。運用綜合音樂素養於長笛團體課之教學歷程與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福裕(1985)。兒童發聲與合唱指導。臺北市:樂韻。

卓甫見(2013)。整合性音樂基礎訓練面面觀。藝術學報,93,237-262。

許雲卿(1993)。國民小學音樂科演唱教學研究。臺北市:全音樂譜。

侯一欣(2013)。美英兩國課程推廣發展背景之探析:從 1960 到 1980 年代。教育與心 理研究,36,63-88。

姚世澤(2013,8 月)。臺灣「音樂資優教育」的省思與前瞻。臺灣教育,682,3-7。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作者:Altrichter, Posch,

& Somekh)。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3)。

教育部(1962)。藝術科目資賦優異學生申請出國進修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84)。國民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驗班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88)。國民中小學設置音樂、美術、舞蹈班實施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153

教育部(2011)。藝術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藝術才能班課程基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特殊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藝術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郭文青(2000)。國小音樂才能班新生入學鑑定方式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郁秀(1999)。臺灣音樂教育之回顧與前瞻。教師天地,100,29-39。

陳昭吟(2002)。音樂班家長管教方式與兒童音樂學習成就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大勝(1998)。合唱指揮研究。臺北市:全音樂譜。

張馨方(2010)。演唱教學法。載自林進祐主編,音樂教材教法(頁 83-98)。臺北市:

五南。

陳雲紅(2004)。如何排練一首新作品。取自 http://www.tcmc.org.tw/index.php/knowledge/

chenyunhung/action/view/frmContentId/1969/

陳雲紅(2007)。為兒童合唱團選曲。取自 http://www.tcmc.org.tw/index.php/knowledge/

chenyunhung/action/view/frmContentId/2164/

黃姿蓉(2007)。國民小學音樂才能班教師對音樂才能教學現況之看法與其專業承諾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新北市:心理。

黃靜惠(2000)。「文化回應教學」與國小讀寫課程設計。臺北市:秀威資訊。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葉文傑(2006)。音樂經驗本質之教育學觀點—技術與實踐智關係之詮釋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裘尚芬(譯)(2005)。歌唱家的氣息維他命—呼吸結構與動能—合唱人手冊(原作者:

B. Conable)。臺北市:原笙國際。(原著出版年:2000)

裘尚芬(譯)(2009)。歌唱達人(原作者:K. H. Phillips)。臺北市:原笙國際。(原著 出版年:1996)

154

廖悌妏(2011)。國民中學男聲合唱團教學實務之研究—以兩位合唱團指導教師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宇文(1999)。合唱基礎教學之方法與應用。國教天地,134,10-15。

潘宇文(2000)。合唱歌曲之聲部結構與時代風格的介紹。國教天地,142,55-65。

潘宇文(2001)。歌曲教學的基本技巧。國教天地,146,71-78。

潘宇文(2002)。歌聲培育的基本常識與暖身運動。國教天地,148,86-93。

潘宇文(2011)。學校歌唱教學內涵與實務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方靖(2002)。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復文。

蔡曲旦(1987)。聲樂呼吸法。臺北市:大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賴美鈴(2002)。臺灣中小學音樂資優教育的現況與展望。載於陳曉雰(執行編輯),「兩 岸專業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人才培育篇」論文集(頁 21-36),臺北市: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蕭郁璇(2011)。屏東縣國中小藝術才能音樂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蕭書儀(2013)。南區國小合唱比賽優等指導教師音樂課合唱教學之思維與實踐之研究

蕭書儀(2013)。南區國小合唱比賽優等指導教師音樂課合唱教學之思維與實踐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