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學生學習成果

此節探討應用「整合性音樂素養」於國小藝術才能音樂班五年級合唱課之兩個循環 學習成果。此兩個循環皆探究音樂力度、樂曲曲風及音樂織度,從這些面向瞭解學生是 否在分析、創作與演唱方面,皆有所成長。在此透過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回饋、協同教 師回饋、家長回饋、研究諮詢教師回饋……等方式,利用三角測量法進行檢測與確認。

一、音樂分析能力:

(一) 學生習得了認識作曲家與創作背景為樂曲分析的基礎

課程中兩首歌曲—<ゆうき>及<台灣是寶島>,教師剛開始進行教學,首先介紹作曲 家與作品創作背景給學生認識。第一首日文歌,學生很喜歡它的優美旋律,教師解釋 NHK 每年舉辦的全國合唱比賽是如何進行,了解此曲產生的緣由。第二首<台灣是寶島

>,學生對它教有感,此曲由有「臺灣的拉赫曼尼諾夫」之稱的臺灣作曲家蕭泰然先生

121

所創作的作品,當教師介紹過去蕭泰然先生的成長背景,學生雖然沒有經歷過當年的時 代,但可能因為聆聽過一些臺灣早期生活故事,所以很快的產生共鳴,臺下的他們,每 個人聽得津津有味;當教師介紹到蕭泰然先生非常推從臺灣的風土民情美食小吃時,學 生因為身處臺灣,所以很能感同身受這些食物的美味,紛紛分享自己對這些食物的看法;

這些介紹的用意,是希望學生可以在了解作曲家與創作背景的情況下,將符合時代與歌 詞的曲目風味表達出來,「老師教我們唱歌,又讓我們深入認識作曲家和他的作品,這 些能幫助我更快進入樂曲意境,當我演唱時,我比較能正確演奏出曲子該有的風格(單 S11050520、單 S81050520、單 S111050520、單 S121050520、單 S131050520、單 S141050520、

單 S161050520、單 S181050520、單 S191050520、單 S211050520、單 S241050520、單 S261050520)」;也有學生表達,可以逐漸體會作曲家當時後心情,「了解這些內容,能 夠幫助我更了解並表達出作曲家想表達的音樂與情感(單 S31050520、單 S51050520、

單 S151050520、單 S171050520、單 S201050520)」、「當我瞭解當時作曲家的心情後,

就可以唱得很好(單 S41050520、單 S151050520、單 S261050520)」,學生認為歌唱結 果與了解作曲家及創作背景有關連,「可以瞭解更多音樂知識(單 S251050520)」,也有 學生喜歡從中聆聽音樂家故事,及獲取音樂知識。

也有家長向我表達觀察到學生這方面的進步與改進,「這次音樂會重奏,我的孩子擔 任小提琴二重奏的鋼琴部份,因為曲目是莫札特作品,所以她常常回家後,不斷上網找 尋莫札特當時候音樂風格的資料介紹,也查詢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為了讓音樂可以更 像莫札特,她也不斷上 Youtube 聆聽莫札特音樂,果然越到表演前,這些資料的準備讓 我發現她表達的曲目,越來越有莫札特風格的樣子(訪 P61050525)」,從這位家長口中 得知,雖然孩子不是查詢有關於合唱曲目的資料,而是查閱她手裡鋼琴表演曲目的背景,

但是看到孩子如同老師課堂上引導學生做的事情一樣,為了盡量呈現作曲家風格、作品 原貌,花時間蒐集資料,拉近自己與莫札特的距離,讓作品呈現時,聽眾更有置身於那 時代背景的氛圍,這就是老師上課的目標。「我的孩子學習打擊,她也會查詢曲子和作 曲家背景,尤其打擊曲目很多是現代作曲家,不過有時她會偷懶,曲目及時代風格對她

122

有興趣的,她才會主動去查(訪 P21050525)」,學生能主動查閱自己手中曲目的人,雖 然為數不多,但是些微學生改變,就能促使她養成習慣,當手中遇有任何新曲目,都可 以在資料的蒐集、個人的判斷下,進行簡單樂曲分析與思考,「這次我指導你們班小提 琴二重奏,他們在給我聽之前,有做主動找出作曲家及作品創作背景的動作,我覺得還 不錯(訪 T 林 1050519)」,在老師眼裡,這些有事先做功課的學生,會比較容易進入狀 況。當然,多數學生沒有主動蒐集資料習慣,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借助老師雙手,從課程 教學中不斷引導他們,體會到了解作曲家與作品風格的重要性,「現在的孩子主動性不 足,少數學生會主動找出作曲家及作品創作背景,但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所以我們老 師要訓練他們主動查閱作曲家及創作背景,這需要一段時間(訪 T 劉 1050520)」。

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年累月引導與訓練學生下,必能讓學生逐漸了解認識作曲家與 創作背景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尋找手中曲目的資料,將這些資料進行內化,再表現出符 合曲目時代背景與作曲家風格的音樂,就像 P6 家長的回饋一樣,孩子主動探索答案,

她所呈現出來的音樂,就是發自內心的感受與詮釋。

(二) 學生習得力度對比並能清楚呈現

力度記號記錄在樂譜中,只要學生稍加注意,不能發現這些力度術語的存在,然而,

學生在表達力度情況,並非譜上白紙黑字表現得這麼清楚,「快要術科統考了,我的孩 子現在給鋼琴老師聽,還是一直被嫌大聲的地方做不夠大聲,小聲的地方也不夠小聲(訪 P21050525)」,就學生立場,他們認為他們已經做出心目中的大小聲,然而心中的力度 總是與老師的力度有落差,以致總是被老師嫌棄不明顯。就研究者與諸位外聘老師經驗,

力度的呈現還是需要靠老師提醒與指導,「這次我指導的小提琴二重奏,他們在給我聆 聽之前,已經主動討論各個樂句表現方式,及大小聲的對比,我想同學多了,就會互相 一起討論。不過不管是個別課還是重奏課,孩子在音量、力度,也就是樂譜上需要被認 知到的東西,還是需要老師提醒,因為國小這個階段的孩子,被動的居多,是需要老師 在這方面多花一些心思著力的(訪 T 林 1050519)」,第二位外聘老師也是同樣的想法,

「我這次指導班上木管五重奏的節目,孩子在音量的表現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剛開始他

123

們在音樂的組織上,雖可以呈現自己的音量,不過搭在一起就是怪,所以在幾次教學中,

我請他們慢慢打開耳朵聆聽各個聲部的線條,找出聲部間的關係,這時音量表現就會自 然,銜接就會順暢(訪 T 劉 1050520)」,所以力度雖然是白紙黑字上清楚的文字,可是 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是需要老師從旁協助。

研究者於課堂上發展幾個力度活動,從拍打到肢體、從唸唱到歌唱,學生從活動中 逐步感受到力度的變化,呈現出來的效果即更加明顯,「我發現力度的對比明顯,可以 讓我更清楚了解大小聲感覺(單 S11050520、單 S101050520、單 S251050520)」、「透過 力度呈現,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音樂會更美妙,所以強弱的變化在歌曲中是很 重要的(單 S31050520、單 S141050520、單 S171050520、單 S261050520)」、「音樂中有 了力度,可以讓樂曲更好聽,音樂更豐富(單 S71050520、單 S181050520、單 S211050520)」,

學生從力度的體驗了解應用在歌曲中的重要性,使音樂表達上更為豐富,「沒有了力度 記號,曲子就會平淡而無聊,有了力度,則有奇特與有趣的感覺,所以我們要確實按照 譜上力度記號去呈現音樂,就會感受到力度大小的差異(單 S111050520、單 S151050520、

單 S161050520、單 S231050520)」。

有些對於聲音敏感學生,還可以體察出音域高低與力度間的關係,有些學生則在情 感方面有更多感受與比較,「我認為作曲家創作歌曲時,力度記號會配合曲子旋律,當 音域比較高,力度就會增加,音域比較低,力度就會減少(單 S121050520、單 S191050520、

單 S221050520)」、「對我來說,力度表現出情感,大聲代表激動與快樂,而小聲代表哀 傷(單 S201050520)」、「我覺得力度的呈現要明顯,當樂曲大聲時,要唱得有力度,當 樂曲小聲時,要唱得較柔和(單 S241050520)」、「對我而言,力度在歌曲中是一個很重 要的音樂元素,可以表現出曲子的活躍度(單 S41050520、單 S51050520、單 S61050520)」。 當學生可以將力度對比清楚呈現,又可以將力度與情感間相結合,有學生便提出,「力 度的呈現,可以讓大家有存在的感覺,我覺得我已經學會力度對比,以後有機會可以成 為作曲家了(單 S81050520、單 S131050520)」,學生提出的觀點雖然有趣,但不無道裡,

因為學生了解力度在曲目中的重要性,它與音樂脈動息息相關,當掌握整首曲目的音樂

124

脈動,當然有機會嘗試創作樂曲,成為作曲家。家長也回饋了在家觀察孩子表現給予研 究者參考,「我的孩子對樂譜上記錄的力度,似乎越來越熟練,現在幾乎這方面可以自 行分析並演唱奏出來,倒是不需要老師特別提醒,反而是被老師稱讚呢(訪 P61050525)」。 看到學生的進步與改變,瞭解學生對於力度表現的對比有更多體悟,所以能清楚展現這 方面能力。

(三) 學生習得頑固低音,從堆疊頑固低音獲得音樂織度概念

學生透過教學者課程教學,學習頑固低音概念,在頑固低音的基礎下,教師建構學 生音樂織度概念,學生這時耳朵聽到多聲部的音響效果,與單純只有一條旋律差別甚大,

「音樂從單聲部到多聲部,聽起來很不一樣(單 S51050520、單 S211050520)」、「當頑 固低音變多,我聽到一堆音(單 S21050520、單 S101050520)」、「頑固低音聲部變多,

我聽到不僅是很多音,這些聲音還構成和諧的聲音(單 S41050520、單 S111050520、單 S141050520、單 S161050520、單 S241050520)」、「頑固低音聲部變多,我聽到了許多和 聲,就是由很多音構成的和弦,聲音豐富,不像一條旋律無聊(單 S31050520、單 S81050520、單 S121050520、單 S131050520、單 S151050520、單 S191050520、單 S231050520、單 S261050520)」,學生在課程活動中,從單純的旋律增加到多聲部後,

聽到音響效果改變,感受也明顯不同,「我聽到多聲部頑固低音的音響效果,它比單聲 部複雜多了,實在好熱鬧(單 S251050520)」,當然也有學生持不同意見,「當許多頑固 低音旋律線條堆疊在一起,有亂亂的感覺(單 S71050520)」,學生耳朵的感受最直接,

有人不喜歡多聲部交疊產生的吵雜聲響,有人卻覺得多聲部旋律的聲響聽起來豐富,反 而喜歡和聲厚實的感覺,不管如何,學生從活動中,透過耳朵聆聽到聲音改變,就是感 受到音樂織度的變化,其中旋律與節奏的交疊情形。

教師進行家長訪談時,也將課程內容稍微介紹,「經過老師的說明,這個部分我身

教師進行家長訪談時,也將課程內容稍微介紹,「經過老師的說明,這個部分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