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為利於本研究之分析與討論,僅就研究中涉及之重要名詞,加以界定如下:

一、班級關係氛圍

過往有關氛圍(climate)一詞,教育心理學者長年的研究有其定義的差別,

早期學者 Bower 與 Hollister(1967)認為班級團體是小型社會,具有心理團體活 動、社會團體活動與工作活動。此一團體成員在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會形成一 種氣氛,他能控制成員的活動,進而形成團體的特色,通常稱作「團體氣氛」。

若在本研究以班級為主體的範圍內就界定為「班級關係氛圍」。本研究中所指之 班級關係氛圍,是指在班級內部,經由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共同交互作用下產 生的人際間的氣氛關係品質。

二、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意指在班級內部教師與學生長時間的互動下,產生人際間彼此交融 互動的關係,教學行為互動與教室內情感互動後所產生的關係緊密度,本研究中 所指的師生關係,乃經由班級師生關係量表測量所得,量表採集了中央研究院吳 齊殷(2008)針對高中學生的網絡資料分析庫「高中生的友誼網路:成因、持續、

變遷與影響」(WIS),在資料庫中採集了五題對於學生和老師關係的量表內容,

內容為:我和老師不太親近、我的老師對我有幫助、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我 的老師關心我、老師對我有「偏見」,此師生關係為學生評定自己與老師的關係。

以此五題目的綜合分數,作為該學生評定的師生關係,以全班所評定的師生關係 的平均值,作為該班級的師生關係品質。

三、同儕關係

同儕關係意指班級內部學童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關係程度,對於班級內部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其他同學感受,包含了對班級同學特定人物的關係以及對全班的關係感受,本研 究採用學童對於全班內部的氛圍感覺做為班級內同儕關係的整體評量。採用量表 結果作為同儕關係的指標,量表採集中央研究院吳齊殷(2008)針對高中學生的 網絡資料分析庫「高中生的友誼網路:成因、持續、變遷與影響」(WIS),資料庫 中的班級氛圍與師生關係的向度中,採樣了六個題目作為本研究測量班級中氛圍 的基準,題目內容為:班上同學總會互相幫忙、我不太喜歡與班上同學來往、班 上同學相親相愛,猶如一家人、我們班的同學彼此之間有時候不太合作、與其他 班比較,我們班同學比較互相信賴、班上同學常有衝突、爭執。作為同儕關係的 向度,以此量表中所得的結果作為本研究的同儕關係。此同儕關係為學生評定自 己認定的班級的關係,以此五題目的綜合分數,作為該學生評定的同儕關係,以 全班所評定的同儕師生關係的平均值,作為該班級的同儕師生關係品質。

四、人際網絡結構分析

人際網絡意指在團體內所呈現的每個人之間的關係,可涵蓋友誼關係、工作 關係…等,在本研究中採用學童的友誼關係所產生的關係網絡,網絡關係的測量 採用最簡單的傳統測量技術,依照 1930 年美國學者莫里諾(Moreno)首創社會計 量(socimetric)的方式,僅詢問每一位學生喜歡和誰在一起,以此方式計算出每 位學生受歡迎的「量」,以此量的結果與學童間選擇的網絡來進行分析。

本研究的量表為研究者自行編製,但內容參酌了中央研究院吳齊殷(2008)

針對高中學生的網絡資料分析庫「高中生的友誼網路:成因、持續、變遷與影響」

(WIS),將其社交計量的部分簡化成為本量表的內容,成為研究者自編的國小 班級友誼網絡量表。量表內容為:你喜愛本班每位同學的程度(1-10),選出五位 你最喜歡的同學。

測量網絡中學童的幾項個人指標,包含了下列幾項,連結度(Degree)、內 連結度(In-degree)、關係涵蓋面(Range diversity)、居中性(Centrality)、鄰近 性(Closeness)、居間性(Bwtweenness)、核心值(coreness) 、聲望(Prestig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一般進行社會網絡分析的研究,會進行的網絡結構的指標分析,內容包含:

網絡大小 ( size)、包容度(inclusiveness)、相連度(connectivity)、連結度

(connectedness)、密度(density)、對稱度(symmetry)、派系數(Cliques)、孤 離者個數、班級結構型態(Block types)、班級中階層的分析結構、班級位置上 的分析(structural equivalence、blockmodeling)。

本研究所採用的班級人際網絡分析指標,包含了:密度、EI 指數、θ值、ρ 值、派系數、成分數、孤離者數、孤離者比率、異質性、失能性、分裂性、核心 與邊陲密度大小與密度。

除此之外,亦有塊模型的分析,包含學童的關係子群,探究子群間的關係密 度、位置與角色的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