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三)探討國小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知覺及其差異情形。

(四)探討國小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教學效能之解釋 力。

二、 研究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依序為:

(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的現況如何?

(二)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的現況如何?

(三)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的現況如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文化的差異情形為何?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教學效能的差異情形為何?

(七)國小校長教學領導對教師教學效能的解釋力為何?

(八)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教學效能的解釋力為何?

(九)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教學效能之聯合解釋力為 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文中涉及多個重要名詞,如國民小學教師、校長教學領導、學校 組織文化、教師教學效能,為使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清楚明確,茲將有關的 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 國民小學教師

本研究所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係指具有正式教師資格,並在一百零三 學年度服務於屏東縣立國民小學且實際擔任教學工作者,故校長、實習教師、

代課(理)教師、兼任教師、借調至其他行政單位之教師及私立小學教師並不包 含在內。

5

二、 校長教學領導

校長教學領導係指校長為了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效能,藉著實踐學校願 景、改善教學環境、精進教學品質與提升學習成效等領導作為,採取主導、

直接參與或授權他人的方式,用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改進學生學習成效,

進而達成學校教育願景的歷程。本研究將校長教學領導的內涵分為「實踐學 校願景」、「改善教學環境」、「精進教學品質」與「提升學習成效」等四個層 加以探討,茲簡述如下:

(一)實踐學校願景:係指校長能適時倡導並溝通學校願景、教學理念與組 織任務,領導教師擬定可行之實踐方案,並帶領組織成員達成教學目標。

(二)改善教學環境:係指校長能利用社會資源及長時間累積的人脈,

積極爭取經費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

(三)精進教學品質:係指校長能積極參與課程與教學相關的研討活動,評 鑑實施成效,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與學習領域小組,帶領組織成員發展學校 本位課程;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協助教師成立自發性的專業學習社群,

同時鼓勵教師進修和進行教學研究,發揮教學領導的支援系統,以提升教師 之教學效能。

(四)提升學習成效:係指校長能鼓勵學生多方發展,積極關懷學生的學習 需求,並訂定學生獎勵辦法,鼓勵學生的學習風氣,進而提升學生

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所指的校長教學領導,係指教師在研究者改編的「國民小學校長 教學領導調查表」上的得分,量表共分為四個層面,分別為「實踐學校願景」、

「改善教學環境」、「精進教學品質」及「提升學習成效」,在量表中得分越高 者,表示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的知覺越高,反之則越低。

三、 學校組織文化

學校組織文化係指學校組織為因應變革,不斷學習、創新、成長與發展,

才能保存永續的信念與價值。學校組織中的成員為解決組織內部統整與外在 適應問題,對學校文化予以認知並形成共識,進行有意義的改造與革新,使

6

學校可以跟上變革潮流的趨勢,得以永續經營。

本研究將學校組織文化分成分享性、學習性、創新性及統整性四個特質 的內涵加以探討。

(一)分享性:學校組織文化是共同分享的假定、價值與規範。學校外顯的 人工製品,透過成員的共同分享與價值判斷,進而內化成為普遍認同的基本 假定,再經時間演變不斷傳承與學習,產生特殊的認同感。

(二)學習性:學校組織文化是學習發展的連續歷程。學校為適應外部環境 與統整內部運作,發展出組織獨特的價值、信念、規範與基本假定。同時學 校為因應變革潮流的趨勢,必須具有變易性質,經過不斷的變革成長,才能 永續經營。

(三)創新性:學校為一專業發展的組織。校長尊重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並運 用賦權增能的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並持續創新教學方式。教師則具有教 學上的專業自主權,並能與時俱進,持續追求教學專業品質與創新,並重視 未來生涯的專業發展規劃。

(四)統整性:學校組織成員對於校務的看法或決策過程有不同意見時的整 合取向。為完成學校目標能共同合作並具一致的共識,能發揮統合綜效的功 能。

本研究所指的學校組織文化,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改編之「學校組織文 化調查表」中的得分,量表共分為四個層面,分別為「分享性」、「學習性」、

「創新性」及「統整性」,在量表中得分愈高,表示教師對組織文化的知覺愈 正向,反之則愈負向。

四、 教師教學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於教學情境中,對自己能力及預期學生學習效果 之間的評估,不僅能堅定本身的信念足以影響學生正向的學習,並預期能影 響學生學習以從事有效教學活動之能力。教師在教學前能將教材組織系統化,

並擬定適當的教學計畫,在教學中能運用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營造良好的 班級氣氛,考量學生個別差異,實施多元評量方式,在教學後,能針對學生

7

學習成果進行補救教學,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效,達成教學目標。

本研究所指的教師教學效能,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改編之「國民小學教 師教學效能調查表」中的得分,量表共分為「教師自我信念」、「教學技術」、

「學習成就評量」及「班級經營」四個層面進行探討。

(一)教師自我信念:教師能依據個人的信念,察覺自己是否身為一位有效 能教師,與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自我信念亦包括具備教師專業知能、

了解教材內容、佈置適切的教學情境、抱持積極熱忱的教學精神等。

(二)教學技術:教師能運用良善且適切的教學策略,及有效能的教學技術。

(三)學習成就評量:意指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

(四)班級經營:教師在班級中能運用適當的經營管理策略,促進良好的師 生互動及班級氣氛。

本研究透過 Likert 五點量表所設計的「教師教學效能調查表」,依照研究者對 教學效能的知覺程度,加以描寫敘述。依受試者對教學效能現況知覺的程度,

得分愈高,表示教師教學效能愈佳,反之則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