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學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教育是國家發展重要的一環。教育的投資再大,學校的軟硬體再好,學 生的素質再高,如果沒有好的教師,則一切的投資都將枉然(教育部,1995)。

吳清基(1995)認為決定教育成敗的因素很多,教師素質的良莠就是其中一 個關鍵因素。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的靈魂人物,更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關鍵,

所謂「良師興國」,一語道破教師在整個教育環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師 素質良窳、教學是否有效,影響著學生學習成效的高低及其身心發展,也影

55

響到教育目標的達成。隨著教育改革的推動,教師的教學效能日益受到重視。

教學是一種複雜且多元的歷程,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影響教學成效的 因素眾多,然而教師的教學效能高低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關鍵,所以教師 應該要發揮其專業知能,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效能。本節共分為「教學效能 的意義」、「教學效能的內涵」、「教師教學效能的構面與測量工具」以及「教 學效能的相關研究」四個部份。

一、教學效能的意義

教學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教學的成敗不但會影響學生學習成效與成就 感,亦成為關係著教育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因素。歐陽教(1989)認為,教 學是施教者以適當的方法,增進受教者學到有認知意義或有價值的目 之活動。

就此定義而言,是指教育性的教學而言,亦即將教育界定於教育規準之下。

所以,教育方法或歷程,不管多麼多樣性,必定要符合教育的規律,至少不 能悖離教育規準。而其傳授的內容,也必須是有認知意義,或有價值的目的 活動。這樣,才是教學,或教育性的教學。但是教學不可以沒有成效,因為 教育是促進國家發展與延續民族生命的重要基石,尤其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

各國無不積極向上攀升的年代,我們更需要為國家培育優秀的人才,才能面 對世界瞬息萬變的發展。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老師的教學務必要有效,方 能讓學生的學習有所成就。從教學目標的擬定、教學情境的佈置、學習動機 的激發、班級經營與管理、教材內容的編製與呈現,以及教學活動的評量等 一連串活動,均有賴教師展現專業的教學能力與技巧(蘇澤宸,2009)。

(一)效能的定義

Bandura(1977)對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做如下的定義:為了達到特定的 目標,個人在行動前組織、規劃能力的判斷。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指個人 可以完成某一行為的能力判斷,會影響個人的思考方式、動機、行為表現及 情緒狀態(塗淑君,2007);也是一種行為改變的理論,是行為的認知媒介 及一個包含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ncy)和效能預期(efficacyexpectancy)

的概念。效能預期著重於探討教師本身的自我效能,屬於內在性效能、較具

56

獨特性;而結果預期著重於探討環境對教師本身的影響,屬於外在性效能、

較具普遍性(簡木全,2003)。

(二)教學效能的定義

關於「教師效能」的定義,最早可追溯到黑德(F. Heider)或懷特(R. W.

White)的早期研究(Guskey,1987):後來,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提出教育評鑑研究報告(Armor et al. 1974;Berman et al. 1977)指出教師效 能與學生成就具有顯著相關,更開啟了後來研究教師效能的先驅(引自吳清 山,2004)。1970年代起,哪些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關,一直 是實證研究的重點,這類研究取向稱為「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也就是說,根據學生在學科成就測驗上的優異表現,

來判斷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張新仁,2001)。而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發 現,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與教學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常被 視為同義字,意思都是為達成教育目標所採取的策略、途徑等,因此在蒐集 關於教學效能的定義時,也將有效教學之定義一併討論之。關於國內外學者 對於教學效能的定義,整理如表2-8所示:

表2-8教學效能之定義歸納表

研究學者 年代 教學效能之定義

Rosenshine 1986 有效能的教師其教學歷程,包括單元開始前複習 以前所學,適當呈現新教材,引導團體練習,適 當提供回饋和矯正,引導獨立練習,定期複習以 進行有效的教學。

Hoover,Bassler andBrissie 等人

1987 主張教學效能是教師自認本身的教學能力和專 業知識能影響、幫助學生學習的信念。教學效能 顯示一位教師對本身教學能力的自信程度。

Woolfolk和Hoy 1990 教師對學校教育的力量、學生學習成敗的責任、

學習的作用、教育哲學以及對學生影響力的程度 等各方面的信念。

Marsh 1991 教學效能是一種多向度的評鑑,其內容包括學習 價值、教學熱忱、表達清晰、團體互動、和諧師 生關係、課程內容、評量方式、課外指定作業、

學習難度等九個向度來評鑑教學效能。

57

研究學者 年代 教學效能之定義

Yeung和Watkins 2000 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的互動歷程,依照學生不 同的特性與學習經驗,運用一連串複雜邏輯的策 略,改變學生的行為,以達成教育目的,此一活 動能符合教學有效性。

Pollway 等人 2005 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所表現的教學行為,能增 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亦即教師做到專業學養與課 程準備,教學技巧,教學熱忱,系統呈現教材及 內容,多向度教學評量等行為。

郭明堂 1995 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的互動歷程,依照學生不 同特性與學習經驗,運用一連串多樣複雜邏輯的 策略,來改變學生的行為,達成教育目的,此一 活動,能符合教學有效性,即為教學效能。

陳木金 1997 透過自我效能信念、系統呈現教材內容、多元有 效教學技術、有效運用教學時間、建立和諧師生 關係、營造良好班級氣氣等六個向度,創造有效 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促進有效教學 林進材 2000 教學效能是教師如何有效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上

成功、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教 學活動實施、課程與教學實施、教學評量實施成 效、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以進行教室成功的學 習與有效的教學,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

蔡麗華 2001 教學效能是教師在教學各方面表現績效,以及達 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其內容包括:教學準備 與計畫、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技巧、班級經營管 理、教學成果與評量。

簡玉琴 2002 教師教學效能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其整 體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學習或行為上具有優良 的表現,以達成教育目標的能力。

馬蕙慈 2003 教師對自我教學能力的肯定,在教學活動中,能 因個別差異,安排教學活動,透過師生互動歷 程,運用多樣教學,營造良好學習氣氛,增進學 生的學習成效,以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信念。

吳清山 2004 將「教師效能」定義為:一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上,

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以 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

黃錦桃 2006 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肯定,並能在教學過程 中,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依學生個別差異安排 有效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以達成教 育目標。

58

研究學者 年代 教學效能之定義

許翠珠 2007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

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

達成教育目標。

張春興 2007 在教師教學後,學生學習結果所反映的符合教學 目標的程度。

沈欣雲 2008 教師在肯定自我的教學能力下,透過自身的專業 能力,展現教學技巧,並實施因材施教、注重學 生個別差異,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希冀對學生 達到正面的學習效果。

邱曉音 2008 教師具有教學熱誠及良好人格特質,在教學活動 中,能根據教學情境以及學生差異,擬定教學計 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及技巧,及良好的班 級經營,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以達成教學目標。

蘇澤宸 2009 教師能將教材系統化呈現,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與策略進行教學,並適當評量學生學習成就,及 營造良好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以達教 學目標。

洪志林 2011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專業知能,善用互動良好的 教學技巧教導學生所需學習內容,促使提升學生 學習成就表現,並能時時反思教學內容的一種自 我認知能力。

梁鳳珠 2011 教師在從事教學歷程中,展現專業的教學知能、

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與和諧的班級氣氛,並克服外在的影響因素,使 學生樂於學習,進而提升學習動機與成就,達成 教學目標。

丁女玲 201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師生和諧的互動、營造 良好的學習氣氛、運用多元、有效的教學策略,

以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及優良的學習表現,提升 學生的學習成效,以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能力。

鍾昀珊 2013 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知覺或信念,確信自己在 教學歷程中,能擬訂教學計畫與做好教學準備,

運用有效且多元的教學策略與技術,實施多元評 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以增進學生學習成 效,達成教育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對「教學效能」所下之定義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先規 劃好教學計畫與準備,用以引起學生之學習動機,使其對課程感興趣;並在

59

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創意、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與技巧,有系統的呈現 教材;並考慮學生個別差異,安排或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維持良好的師生 互動與班級經營,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異的表現,提昇學生學業 成就,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信念。教師在班級中扮演著傳道、授業、解 惑的角色,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之身心發展影響甚鉅。一個優秀稱職的

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創意、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與技巧,有系統的呈現 教材;並考慮學生個別差異,安排或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維持良好的師生 互動與班級經營,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異的表現,提昇學生學業 成就,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信念。教師在班級中扮演著傳道、授業、解 惑的角色,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之身心發展影響甚鉅。一個優秀稱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