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以下是本研究之相關重要名詞說明 一、檔案評量 (portfolio assessment)

評量在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左右學習的目標、方向甚至學習 的整個過程。評量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在各種不同的評量種類中,檔案評量 (portfolio)很適合運用於音樂個別課的學習。它可以將學習的過程所產生的紀錄 或文件資料存檔,包括文字、圖片、紀錄、照片、影音檔案等。也可以將聆聽、

閱讀或理解之文書或物件完整保留。『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蒐集學生 於活動以及課程中所做的評量,以有系統有組織的方式整理,呈現出教學的過程 與成果 (Airasian,1994),如學習日誌、筆記、檢核表、自我評量表、同儕互評 表、過程錄影、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回饋的電子郵件、成績報告以及成果發表會 等。檔案評量有許多的優點,其中一點是讓學生有更多評量的主導權,讓學生能 夠積極地參與自己的學習過程,並且加入自我的評量 (Newman & Smolen, 1993),

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提升興趣的助益。

二、個別教學(one on one teaching)

個別教學是指為了針對每位學生具有的個別差異,所採取的教學策略( 王 淑 英,2008)。Parkhurst(1920) 所提出的『道 爾 頓 計 畫』(Dalton Plan) 中指 出,在個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因著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實施個別化的教學 計畫、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有效的培養教育人才。

在進行個別化教學中,教師應清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學生為主 體,有效的指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對學生在技能與知識上給予輔導,

也能讓學生有自主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學習。

8

三、音樂學習檔案 (Music learning portfolio)

學習檔案(learning portfolio)是在一段時間有目的地將學生的作品和學習上的 資料或表現紀錄放入檔案夾中,讓學生可以有判斷以及自省的依據(Alter &

Spandel﹐1992)。學生可以從學習檔案中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從中得知自己學 習的優缺點。

本研究所指的音樂學習檔案,是將學生的音樂學習資料,包括:上課錄影、

評量表(教師、自評、同儕評量)等資料,放入檔案夾中,成為學生在雙簧管個別 教學時的評量檔案資料。

四、雙簧管(Oboe)

Kamien(1992)在《Music:An Appreciation》書中提到雙簧管是一種木管樂器 (woodwind)中的雙簧片樂器 (double-reed),兩片很薄而且窄的簧片,由演奏者的 雙唇包住吹奏。竹片的製作會影響樂器所發出來的音色,一般演奏者會花很多的 時間來製作竹片,使樂器能發出最好聽的聲音。

Ruf(1991)在所寫的《 Lexikon Musikinstrumente 》書中談到雙簧管(Oboe) 是一種古老的樂器,早期的雙簧管(Oboe)是以葉片夾住以後,將葉片插在木管的 尖端(由古代的希臘或羅馬的墳墓中可以看到圖案),當時大部分是用來演奏哀傷 的音樂。

大約在西元十五世紀時,出現與現代雙簧管(Oboe)類似的樂器,法文以它的 形狀命名為 gros bois。約在西元 1650 年,一種簫姆管(shawm)的樂器,可說是雙 簧管(Oboe)的前身,經由法國樂器製造商金恩‧霍泰德研究改良成功,名為『高 木』,其後又有許多優良技師不斷的研發改良。現代的雙簧是 17 世紀石油法國人 所製造的,17 世紀中期時將它改為蘆笛式的樂器,十七世紀末 ,雙簧管和長笛 正式加入管絃樂隊。

十八世紀時,A. D. Philidor 和 J. Hotteterre 對雙簧管有很大的貢獻,在技術

9

上做了許多改良。十九世紀時,Bohm 為它製作一套複雜的按鍵系統,十九世紀 中期由 Triebert 將之固定形狀,並以黃楊木、巴西玫瑰木或黑檀木製作管身,

整個樂器唯一圓形錐形,共分為三節,由最上面一節、中間一節和最下面一節鐘 形口三節所連接而成,管身長約 61 公分,有兩片簧片插入最上面一節的管身。

Randel (2003) 在《The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書中提到雙簧管是 C 大 調樂器,在其家族樂器中,廣泛運用於交響樂團的樂器是英國號 ( English Horn ) 音域比雙簧管低度,主音是 F。雙簧管的音域大都為樂譜下兩線的降 B 到上加四 線 G,高音音色從明亮細緻到中音音域圓潤溫柔和低音的飽滿低沉,音域寬廣約 在兩個八到三個八度之間的音程,在歌劇中可媲美抒情女高音的角色。音色變化 極為豐富,包括輕俏活潑的跳音 (staccato)、溫柔婉約的圓滑奏 (legato)。有時具 有俏皮的風格、有時用來描繪田園風光、有時則是表現憂鬱特質。

其簧片構造是由一種法國特別栽培的蘆竹,刨製成的船型竹片折成兩半,綁 在特製的銅管(外加軟木塞)上,經過精細的工法削製而成。吹奏時由雙唇吹氣,

透過兩片簧片震動,經過管身傳達而發出聲音,再由許多組合的按鍵,經過音孔 的控制,閉與開來決定音高。

雙簧管的音質富有鼻音般的特殊韻味,具有特別的音樂效果。它的音色婉轉 而幽怨,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和典雅纖細的高貴氣質。不但適於淒美倫的演奏,也 能展現田園般的閒逸風味,有時也很有獨特而飽滿的效果或俏皮幽默的氣氛。巴 洛克時代著名的作曲家有韋瓦第 ( Antonio Lucio Vivaldi, 1678-1741)、阿 比 諾 尼 (Tomaso Giovanni Albinoni, 1671-1751)、泰 雷 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等為其創作許多經典名曲,樂器中獨特高亢的音色,特別 有穿透力。理查‧喬治‧史特勞斯 ( Richard Georg Strauss, 1864─1949 ),甚至更 近代的佛翰‧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 ),都有著名的雙簧管 樂曲表現其多元化多樣性的面貌。

10

第五節 研究者的專業

研究者本身主修雙簧管,副修鋼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德國國立埃森福克 旺 (Folkwang-Musik-hochschule Essen )音樂學院藝術家文憑(碩士學位)及東吳大 學音樂系學士。

鋼琴師事劉昭惠、陳澄雄、王潤婷、郭宗愷以及 Prof. Himmelman 等多位著 名教授;雙簧管師事劉榮義、劉廷宏、Prof. Feit (德國國立埃森音樂學院教授)、

Prof. Schneider (德國國立科隆音樂院教授)、Prof. Koch (國立奧地利莫札特音樂院 教授)、Prof. Schellenberg (德國國立柏林音樂院教授)、Prof. Mayer (現任德國柏林 愛樂首席)等著名的大學教授。

留學德國時,曾任德國國立埃森福克旺 (Folkwang-Musik-hochschule Essen ) 音樂學院樂團首席,經常應邀參加校外樂團、室內樂、獨奏等多多種形式的演出。

回國後任教於國立藝專(國立臺灣藝術學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新竹高 中音樂班、臺中二中、曉明女中、雙十國中、光復國小、清水國小、大同國中、

員林國小、彰化民生國小、公館國中、公館國小等音樂班。應邀擔任臺灣省音樂 比賽評審、大學入學甄試考試委員、高中入學甄試考試委員、勝利鋼琴音樂比賽 評審、臺中市文化盃音樂比賽之評審、創立新韻樂坊室內樂團,擔任團長。

在留學德國期間,曾在埃森 (Essen)、科隆(Koeln) 以及杜塞爾道夫

(Duesserdorf) 等地舉開多次的獨奏會。回國以後,在臺灣臺北市國家音樂廳、臺 中市中興堂、臺中市中山堂、高雄市中山堂、彰化、南投文化中心、埔里、清水、

新竹師範學院音樂廳等多處舉行獨奏會。創立新韻樂坊室內樂團,並率領新韻樂 坊室內樂團於國立臺中技術學院、臺中護理專科學校、臺中中興堂、清水高中、

雲林縣立文化中心、斗六文化中心、臺中港區藝術中心、員林演藝廳、彰化豐興 鋼鐵公司等地舉開室內樂音樂會巡迴演出。應邀參加臺中市音樂美學協會的音樂 會演出、臺中市市政府主辦的音樂節演出,深受各界好評。

11

2011 年 3 月 12 日於德國布萊姆國際音樂教育研討會中發表『國小四年級學 童聆賞音樂回應之評量』。近年來的演出有 2010 年 9 月於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廳演 出『長笛與雙簧管的歌劇二重唱』、2010 年 11 月於東海大學芳華聽演出雙簧管 與長笛二重奏、2009 年 8 月 9 日於桃園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雙簧管獨奏會、2009 年 2 月 14 日於南投縣文化局演藝廳雙簧管獨奏會、 2008 年 10 月 5 日彰化縣員 林演藝廳演出雙簧管獨奏會『希臘神話篇』、2007 年 11 月 25 日澎湖縣文化局演 奏廳演出雙簧管獨奏會『浪漫的舒曼之夜』、2006 年臺中逍遙音樂町演出木管五 重奏『古典故事音樂會』、2006 年彰化員林演藝廳雲林縣文化演藝廳演出木管五 重奏『歌劇序曲的禮讚』、2005 年於臺中市中山堂和港區藝術中心演出二重奏室 內樂,受到觀眾熱烈的回響。

研究者任教於大學多年後,深感於音樂系個別教學課的方式,隨著時代的進 步與改變,有其增長教學知識見聞的空間與教學能力,因此於民國九十八年再度 重拾學生生活,考取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學習音樂教育。

近年來多元智能的盛行,教育界提倡多元化教育與多元評量,許多教師紛紛 以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與教學評量來進行教學。在國內各大音樂系的個別 教學課,通常教師會針對學期末的術科考試要點,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此種評量方式,因為一個學期的學習,只有這麼一次的重要評量,占整學期術科 分數很大的比例,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產生壓力。

學習的成果往往會影響學習的策略與方針。因此教學過程常常集中在技巧的 訓練、音樂的熟悉(背譜)、樂曲的表現張力與外在的表達能力(臺風是否穩健),

卻忽略了音樂的內涵(音樂的歷史、樂曲的分析、作曲家的創作動機與背景、學 習過程中對思考批判能力的訓練等…)。

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要求的責任感?整個學期只針對期末的術 科考試曲目練習,其他的曲目則涉略的不夠廣泛?甚至當考試曲目只考一個樂章 時,只熟悉該樂章,其他的樂章並不熟悉?對樂曲詮釋缺乏廣泛相關知識的認

12

知?當演奏快板樂章時技巧表達得很好,但是在演奏慢板樂章時,對於情感與線 條細密的織度,則缺乏完整表達旋律線條的能力?遇到學習瓶頸時,沒有診斷解 決問題的機智?學習的過程是否會缺乏專注力與主動積極學習的動力?學習的 方法不夠多樣性?這些問題,都值得教師與學生深思熟慮積極研究探討。

研究者有鑑於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考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

學習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研究範例與探析、音樂教育研究 設計與撰寫研討、音樂教育課程發展、音樂學習評量、當代音樂教育議題、臺灣 音樂教育專題、國民小學音樂教育等音樂教育課程。在就學期間曾經多次參加國

學習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研究範例與探析、音樂教育研究 設計與撰寫研討、音樂教育課程發展、音樂學習評量、當代音樂教育議題、臺灣 音樂教育專題、國民小學音樂教育等音樂教育課程。在就學期間曾經多次參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