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國內最早創立音樂系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六 月),在系所簡介中提到,早期創立系所的目的,偏重於音樂教師的培養與演出 表演人才之培育。創立於四十六年,現在改制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國立藝專音 樂科,則是以「培養音樂專業人才,始能具備熟練的表達技巧及演奏能力。」為 當初創立系所時的中心信念。因為音樂系的教育性質特殊,教育特色以及目標著 重於專業課程方面,除了共同科目課或分組課外,在音樂術科的課程上,均採用 個別教育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以培養專業的創作能力與演奏(唱)能力。

在各大學音樂系的術科成績中,學生最重視的莫過於主副修的術科考試成績。

術科評分方式大多採平時分數與期末術科分數,老師除了對平時上課的學習態度 與表現評分之外,學生還必須參加期末術科考試,由三至五位術科老師為學生的 表現做實做評量。整學期的術科成績以這兩次的成績,做為這位學生這個學期的 學習成果。

在教育部官方網站中華民國教育現況的高等教育中提到:在人才培育方面:

活化入學管道,營造彈性學習體系,放寬修業年限,強化高等教育體系終身學習 功能。其中的營造彈性學習體系與強化高等教育體系終身學習功能,應該是多元 化的學習,並且能使學生出了學校,在未來生涯中能夠主動的終生學習。因此大 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學應朝此方向規畫教學課程。

在學習過程中,評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有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 式,並且確認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有系統並且有效率的學習,從中獲得所需要 的知識 (Linn & Gronlund,2000)。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是一種多元 性評量,可以稱為學習歷程的評量檔案或者稱為卷宗評量(金堂,2010)。近年

2

來,在許多檔案評量的研究中指出(張斐華,2010;Chang, Liang, & Chen, 2013;

Lam, 2013; Romova & Andrew, 2011)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自我省思能力、學習 方式等多方面都具有正面的影響。

「檔案評量」的建立,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有系統,有組織而且不間斷蒐集累 積學生的學習資料,作為教師教學的省思、教學計畫的調整與教學策略的改變,

是一種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評量 (Thompson,2003)。其評量內容是多元化的將資 料蒐集在檔案裡,包含文字敘述的學習記錄與說明、錄音錄影等影音資料、遠距 通訊教學、電子郵件、網路資訊的蒐集與存檔等等許多不同的資料 (張添洲,

2004)。

檔案評量具有許多特色:有目標的檔案蒐集、有組織的檔案內容、可以呈現 學習歷程、評量方式多元化、有互動的實施過程、內省化的 學習(李坤崇,2010;

吳慧珉,2010;張玉茹,2002;張貴琳,2009)。當今許多教育界的學者們對檔 案評量深感興趣,以運用檔案評量的方式作為研究內容,例如:《運用自我監控 與學習檔案評量提升大專生英文口語能力之研究》(王麗掬,2008)、《國中表演 藝術課程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黃勤雅,2010)、《檔案評量對EFL學生閱讀 學習之成效》(張斐華,2010)、《檔案評量運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葉 順宜,2012)等研究。從這些研究中,學者們提出許多對檔案評量具有正面效應 的肯定。由此可知檔案評量運用於各種不同的教育類別,是值得研究探討的。

研究者任教於某大學音樂系雙簧管個別課已有十多年,對於每學期學生的主 修術科成績,決定與主修老師所給平常成績和學期末幾位術科考試老師所給的成 績,研究者常常思考,除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否可以有更適合學生的評量方式 呢?若能運用檔案評量的方式,建立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所呈現的資料,讓學生能 明白自己在學習中經歷的過程,學習對自己的歷程能作出批判思考自我省思的能 力,了解自己在學習中所欠缺的部分,能夠及時加強所需要的知識與技巧,激發 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否是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藉

3

由教學方法以及策略的改,結合教育部高等教所寄予的營造彈性學習體系與強化 高等教育體系終身學習功能之理念,實踐在教學中。

音樂班的學生在小學、中學學習過程,因升學壓力的緣故,都會在教師諄諄 教誨的督促下,有目標有理想的努力學習。但是考上了大學,離開父母獨自在異 鄉學習,往往會像脫了韁的野馬,因為沒有升學目標而漸漸失去努力的動力。如 果主修教師沒有好好地帶著學生規劃未來,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可能每況愈下日益 退步。

基於以上所敘述的研究動機,研究者將運用檔案評量的方式,應用於大學音 樂系雙簧管個別教學,記錄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歷程,以提供學生多面向的學習,

期盼能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有所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