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使與研究內容相關的重要名詞都清楚界定,本研究所提及的相關名詞 有:「幼兒園家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行 為」,予以概念型定義及操作型定義解釋:

一、 幼兒園家長(parent of preschool)

依據 2013 年修正公布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二條中明訂,「幼兒」指二 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幼兒園」指對幼兒提供教育及照顧服務之機構。

本研究所指之幼兒園家長為育有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正在學前機構中就 讀幼兒之家長為研究對象,包括幼兒的父親、母親及主要照顧者。

二、 自然生態(natural ecology)

自然生態系統為生物群落(biocoenosis)與其生存環境間不斷的相互作用、相 互依存,構成的綜合體(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物群落是生態系統中有生 命的部分,強調各種不同的生物能在規律的方式下共處,人類在自然生態系統中 既是生態的成員,也是管理者,影響了自然生態的發展(洪正中、杜政榮、吳天 基,2003)。

本研究所指的自然生態為個體與自然之間擁有良好的依存關係,在量表上的 得分越高,表示對於自然生態永續發展的意識越高;反之,則越低。

11

三、 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環境指分布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環境要素為大氣、水體、岩石還 有光照條件,全受到地球環境的不同,造成生物的多樣性及分帶性。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之常務會議通過人和生物圈計畫(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me, 1971),

透過協調國際間的研究,找出正確之保育和經營管理生物資源的方法,並經由設 立特別保護區,各地區列為等級不同的保護區,對於資源之所有權及使用權的行 使制定標準,調整人和資源與環境平衡之方式,以求永續性、社會性及經濟性(張 仁福,2000)。

本研究所指的環境保護為個體對保護環境所擁有的相關知識、對環境保護議 題所持的態度以及願意對環境保護表現出的行動與對子女教養行為的各個面向,

在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持有越高的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反之,則有 較低的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

四、 認知(cognition)

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的心裡歷程(張春興,1989)。本研 究的知識向度以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概念,如全球暖化、節能減碳、資源 循環、去汙保育、整潔美化等類別為主。知識是人類理解與學習的結果,環境保 護知識即是因為更瞭解應如何保護環境後而成為一個普遍的概念。

在環境認知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對於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認知越多元 且較佳;反之,則越不佳。

12

五、 態度(attitude)

許世璋(2012)提出態度指個人事物所抱持的贊成與否、喜好或厭惡的心理 反應,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是一種評價感覺與行為傾向,可以從社會化過程中 學習而成。

本研究所指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態度是在環境態度量表中,關於幼兒園家長 對於環境保護概念所持的心理反應為正向或負向,得分越高,表示對於自然生態 與環境保護的態度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

六、 行為(behavior)

許世璋(2012)提出行為指可採取的行動,包含對環境負責任的行為。負責 任的環境行為著重於學習者行為的改變,並讓學習者積極的面對未來的環境問題。

本研究所指的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行為,包含研究對象在自然生態的維護及 環境保護的行為,在環境態度分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會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 護付諸具體行動或是對其子女進行環境教育;反之,則越少實行,或較少與子女 一同落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