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前述之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作為幼兒家長、教育行政單 位、幼兒園、未來研究的參考方向。

一、 對幼兒家長的建議

(一) 多與家人一同討論推動及改善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方式

研究結果發現,「同事朋友」及「親戚家人」是臺灣地區幼兒園家長較少選 擇的環境資訊來源的二種,但是其「認知態度」及「行為表現」量表的得分都相 當正向,表示多數人幼兒家長雖具備相關的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認知態度與行 為表現,但是對多停留在狹義的層面,較少主動協助推動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 觀念。其實愛護環境需要所有人一同努力,藉由彼此交流相關意見,激盪出更多 的想法及意見,並藉由共同合作,才能讓地球更美,並發揮保護自然生態與環境 的最大效果。

(二) 主動了解會造成自然生態與環境破壞的正確資訊,以免形成錯誤觀念 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地區幼兒園家長多數認為「電視」、「網路」及「報章 雜誌」為最方便且容易獲得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資訊的管道,最少從「民間團體」

之中獲得訊息。可見臺灣地區的幼兒園家長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資訊多是被動 的接受,較少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相關講座、生態導覽以及環境保護行動。且這三 類資訊來源的共通性就是無法產生即時的互動,即使接收訊息過程中有疑問或錯 誤,訊息接收者通常無法立即透過溝通解決疑問或修正行為,因此建議幼兒家長 應該尋求更多相關的管道,在參與相關團體活動交流中,獲得最新且正確的環境 資訊及更適當的環境保護行為。

151

(三) 多參與戶外活動對增進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之認知態度及行為有助益 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地區幼兒園家長不同「戶外活動頻率」背景變項對自然 生態與環境保護之認知態度及行為表現皆有顯著性差異,變項關聯強度中度及決 策正確的機率又高於其他變項。顯示經常進行戶外活動的家長對於自然生態與環 境保護的認知態度及行為表現的得分都較佳。因此鼓勵家長多與幼兒一同參與戶 外活動,在接觸自然生態與環境的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環境帶來的身心放鬆感,

進而滋生出愛護自然環境的行為表現,增進全家人對於的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之 認知態度及行為表現。

二、 對政府與民間團體之建議

(一) 政府應多建立各種方便獲取環境資訊的管道,及對於環境保護溝通的平臺 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地區幼兒園家長對於會嚴重影響生活的環境問題多數勾 選瞭解,但是在題項中,「開發更多公路設施」及「興建水庫」這類會造成環境 問題的事情卻表示認同,可能由於這類事件與經濟發展相關,就會出現促進經濟 發展與破壞自然環境二者間的兩難問題。因此,政府單位在進行各項建設時,應 對自然生態及環境多一些瞭解及評估,並主動提供訊息讓一般民眾修正自然生態 與環境保護相關議題之觀念,使民眾瞭解決策內容及結果,進而一起支持政府的 相關建設,讓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間能取得平衡點。

(二) 政府與民間團體在辦理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相關活動前可向幼兒園進行 宣導

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地區幼兒園家長對於「參加環保活動(如生態環保講座、

生態導覽)」及「和家人討論改善環境的方法」這類行為表現較少,在答題中,

這二題項為「行為表現」量表中最低分的部分。另外,研究結果也顯示學歷對自 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認知、態度與行為表現有顯著性差異,學歷高比學歷低受試

152

者有較佳的認知態度與行為表現,且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認知、態度與行為表 現間呈現正相關。因此鼓勵幼兒園家長多多參與相關研習活動或進修課程,能夠 快速提高其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之認知、態度與行為表現;然而,這些研習活動 或進修資訊可能因為宣傳不足或資訊管道不夠多,使得幼兒園家長或民眾缺乏興 趣或不得其門而入。建議相關單位在進行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相關活動前,可以 向幼兒園做宣導,多宣傳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正向優點以提高參與意願。

三、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 研究構念設計上的疏漏

本研究問卷已經進行正式施測後,才發現有一些構念未列入,如本研究問卷 設計題項「環境資訊來源」的項目中,漏了一項「學校/幼兒園」,因此無法了解 幼兒園家長從幼兒學校提供的資訊中,是否包含自然生態及環境保護相關的訊 息;在問卷量表設計上,也較缺乏與幼兒園相關的題項,是可惜之處。這部分的 疏漏在此提出,提供後續研究者在研究相關論文時做為參考。

(二) 研究樣本取樣時的困難

本研究正式樣本的取樣採分層隨機抽樣,但是在進行電話聯繫幼兒園園長、

老師或負責人協助研究之意願時,經常發生抽樣幼兒園以無意願、不願意麻煩家 長、未曾請家長填寫研究問卷的先例或家長能力不足以完成問卷(如:隔代教養、

原住民及新住民等)等原因被拒絕,因此抽樣時不易做到完全隨機取樣,可能對 研究結論有所影響。建議後續研究者若要以家長為研究對象時,可以多抽一些樣 本數,且不要求協助發問卷者要全部回收,才能提高其協助意願。

(三) 反向題避免包含複雜兩難情境之題目

本研究量表只有一題反向題,原本在預試時以為是反向題之因造成項目及因 素分析結果不佳,因此仍修改後保留下來。但是正式問卷分析時才發現此題本身

153

就是一個迷思概念,以反向題的方式會造成題目本身無法有效呈現受試者的反 應,加上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的家長,必須考慮所有家長都能理解題意的前題 為考量,對於包含複雜兩難情境的題目應該設計為正面題目,或者可以進行更深 入的質性分析,提供後續研究者在研究相關論文時做為借鏡。

154

15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如哲、黃月純(主編)(2011)。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臺北市:

高等教育。

王佩玲(編著)(2011)。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 反思教學篇。臺中市:天空數位 圖書。

王淑美(2011)。從實踐的角度檢討台灣的永續消費政策:以「節能減碳」運動 為例。國家與社會,11,107-158。

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態保育。臺北市:揚智文化。

世界銀行(2014 年 2 月 27 日)。糧食損失和浪費是減貧的障礙【新聞群組】。取 自

http://www.shihang.org/zh/news/press-release/2014/02/27/food-loss-waste-barrier-poverty-reduction

石明啟(2014 年 7 月 7 日)。桃園沿海觀新藻礁生態區-縣府公告為保護。 蘋 果 日 報 。 取 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

石濤(2002)。環境保護概論。台北市:鼎茂圖書。

朱瑞玲、楊淑雯(2013)。臺灣民眾的利環境態度與行為:價值觀與罪感的影響。

環境教育研究,9(2),91-129。

江昱仁、黃宗成、郭孟尼、張文娟(2008)。利用生態旅遊進行環境教育對學生 環境認知、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的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4),69-99。

江惟真、鄒敏惠(編譯)(2013 年 12 月 19 日)。聯合國:電子垃圾未來 4 年暴 增 3 成-迦納等地不適人居【新聞群組】。取自:http://e-info.org.tw/node/95876

156

行 政 院 農 委 會 林 務 局 [ 農 林 局 ] ( 2014 ) 。 自 然 保 育 【 新 聞 群 組 】 。 取 自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mp.asp?mp=10

行政院環保署(編)(2012)。環境保護 25 年回顧與展望。臺北市:行政院環境 保護署。

吳明隆(2007)。統計應用學習理論: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圖書。

吳珮瑛(2006)。綜觀台灣自然保育區的經濟效益評估-氣候變遷下潛在損害的 可能來源。全球變遷通訊雜誌,50,31-48。

吳碧芸(2012)。國中學生環境素養指標及檢測工具建置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巫勝吉(2012)。環境教育法推動之執行現況、成效、衍生問題及解決策略之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佳翰(2013)。節能減碳知認知、態度與行動之間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李思屏、林晏州(2001)。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關 渡自然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4(3),15-36。

李英婷(2014 年 9 月 9 日)。桃園在地聯盟呼籲拯救桃園藻礁海岸。蘋 果 日 報 。 取 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

李素馨、彭美鈴(2004)。環境態度與行為互動關係-以社區環境教育為例。戶外 遊憩研究,7(4),23-41。

李培芬(2008)。臺灣的生態系。臺北縣:遠足文化。

李琬淳(2012)。我國低碳社區節能減碳面向之探討-以臺南市北區重興社區及南 區文南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臺南市。

周少凱、許舒婷(2007)。大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嶺東 學報,27,85-113。

157

林杏怡(2011)。雲林縣外籍配偶子女與本籍學生在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 行為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効賢、莊嘉坤(2013)。雲豹滅絕的省思-探討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對台灣生 態、觀光產業的衝擊與趨勢。休閒保健期刊,10,36-49。

林明瑞、陳柏言(2007)。社區營造對居民自然保育態度、行為模式影響之探討

-以南投縣桃米生態社區為例。環境教育研究,5(1),73-129。

林韋如(2009)。我國國小學童關於全球暖化現象之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 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養目標與教養行為(一):內涵意義之探討。應 用心理研究,2,143-180。

林達森(2007)。國中生對生態與環境概念的認知。教育實踐與研究,20,2,65-94。

林靜慧(2011)。臺中市幼兒教師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未出

林靜慧(2011)。臺中市幼兒教師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