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

本節以「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影響 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理論與背景變項分析」及「家庭環境變項與環境認知、

態度與行為的相關研究」三部分說明之:

一、 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相關性研究

林靜慧(2011)整理相關研究發現,充足的環境知識會改變個人的思想與價 值觀念,但是關於環境認知與環境態度間的關聯性研究結果並不十分一致;而環 境態度對行為雖有相當的影響力,在實證研究中,也呈現「正相關」或「無相關」

的結果;環境認知對其行為表現亦是同樣的情形。研究者整理針對環境認知、態 度與行為三者間進行研究的文獻,分述如下(表 2-3-1):

47

48

49

Yazdanparast et al.(2013)

Li, Johnson &

Zaval(2011)

社區民眾 1. 受試者多數可以察覺全球溫度上升的變化;

2. 可以感受到全球暖化的受試者較有意願捐更多 的錢到全球暖化慈善機構。

(續下頁)

50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Reynolds, Bostrom, Read, &

Morgan

(2010)

居民 1. 現代居民較早期時代對氣候變化原因具備較高 的認知和理解力;

2. 現代居民較早期時代對「良好的環保措施與具體 行動」表現較好;

3. 兩個時代皆出現不夠正確的知識。

Kuczynski, Kosik-Bogac ka, &

Kuzna-Grygie l(2006)

以波蘭東部 城市的居民

1. 受訪者有意願改善自然環境汙染問題;

2. 環保知識仍相當低分,需要透過專業的教育活動 得到改善。

隨著科技發達、知識普及,人們對於環境的了解越來越多元。Reynolds, Bostrom, Read and Morgan(2010)比較 1992 年和 2009 在賓夕法尼亞州進行的調查發現,

人們對於一些氣候變化的原因,已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理解力,也較能區分「良 好的環保措施」和具體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之間的區分,但是仍然有一些不正確的 信念需要加強,許多研究顯示支持這樣的結果。趙姿婷(2008)提出八成以上民 眾知道全球暖化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願意節約用電、多種樹、少開車及使用 再生能源,但是不正確的知識常造成迷失概念,包括以為暖化的原因是臭氧層破 洞、太多幅射進入地球,使用無鉛汽油可以減少暖化,及暖化會造成皮膚癌等,;

或是將對環境友善的行為,如保護稀有動植物也認為是改善環境的方式。

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間牽涉太多個人的價值觀及信念,使得三者的相關 性探討受到影響。在 Li 等人(2011)的實驗中,受試者多數可以察覺全球溫度上 升的變化,而可以感受到全球暖化的受試者較有意願捐更多的錢到全球暖化慈善 機構。大致而言,多數研究(蘇秀枝等,2012;盧子華、許承先,2011;盧幸如,

2011;林靜慧,2011;朗亞琴、雷文谷、張森源,2011;郭家玲,2010;黃文定,

51

2010;林韋如,2009;李素馨、彭美鈴,2004;李思屏、林晏州,2001)傾向三 者之間具有相關存在。因此,幼兒園家長之背景變項,對於環境知識、態度與行 為是否有差異,在本研究中將作進一步探討。

二、 影響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理論與背景變項分析

研究者對文獻進行分析,整理與研究背景變項相關的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 別就家長之身分、年齡、學歷與收入、居住地、職業與進修加以分析與討論。

(一) 「身分」與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相關之研究

Yazdanparast et al.(2013)以全球暖化為主題,對伊朗高中學生進行研究,

發現男學生在知識的得分較女學生高;關於全球變暖的相關認知是不足的,且 有一些迷失觀念存在。蘇秀枝等(2012)研究發現男性能源知識高於女性。郭 家玲(2010)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對整體知識、行為有顯著差異。趙姿婷(2008)

研究亦發現男性的認知概念優於女性。

周少凱與許舒婷(2010)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 行為無顯著差異。盧幸如(2011)發現性別不同的學童,其節能減碳知識無顯 著差異;在環境態度方面則有顯著差異,且女童的環境態度較男童積極正向。

楊家鳳(2010)研究發現,在環境知識及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但是女性對環 境永續發展的態度較男性積極。因此,幼兒園家長之性別不同,對於環境知識、

態度與行為是否有差異,將作進一步探討。

(二) 「年齡」與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相關之研究

蘇秀枝等(2012)研究發現 40 歲以上受試者的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表現顯 著優於 39 歲以下的受試者。盧子華與許承先(2011)研究發現年齡是影響環境素 養認知及情意的其中一個因素。朗亞琴等人(2011)研究發現年齡越大,保育行

52

為表現越佳。趙姿婷(2008)以北高兩市居民為對象,發現年長者較願意從事環 境行為,且 20 至 30 歲受試者的認知概念最佳。

楊家鳳(2010)研究發現年齡越高,認知程度越高,在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因此,幼兒園家長的年齡層,對於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是否有差異,在本研究 中作進一步探討。

(三) 「學歷與收入」與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相關之研究

蘇秀枝等(2012)研究發現學歷與收入較高的受試者,其環境知識、態度與 行為較佳。盧子華與許承先(2011)研究發現學歷是影響環境素養認知的因素之 一;平均月收入則是影響保育行為意願的其中一個因素。朗亞琴等人(2011)研 究發現教育程度及學歷越高,在環境素養、環境態度及保育行為表現越佳。趙姿 婷(2008)研究亦發現教育程度及收入較高的受試者之認知概念優於教育程度低 及收入較低的受試者。因此,幼兒園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平均月收入,對於環境認 知、態度與行為是否有差異,在本研究中作進一步探討。

(四) 「居住地」與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相關之研究

Kuczynski, Kosik-Bogacka and Kuzna-Grygiel(2006)以波蘭東部城市的居民 為對象,調查其環保意識,大部分的受訪者自認為能夠改善自然環境,且意識到 環境汙染有關的問題,但是其環保意識仍相當低分,需要透過專業的教育活動得 到改善。蘇秀枝等(2012)研究亦發現居住台中市的受訪者之環境態度優於居住 彰化市的受訪者。趙姿婷(2008)研究發現居住台北市的受試者比居住高雄市的 受試者傾向支持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盧幸如(2011)發現居住新北市受試者的 知識優於居住台北市的受試者。因此,幼兒園家長所居住的地區,對於環境認知、

態度與行為是否有差異,在本研究中作進一步探討。

53

(五) 「職業與進修」與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相關之研究

楊家鳳(2010)研究發現,職業對環境態度無顯著差異,但是曾參加過環境 教育活動的受試者比較積極正向。巫勝吉(2012)研究發現,各機關及學校承辦 人員在安排環境教育研習活動的成果均認為「環境知識」的成效最高,「環境技 能」的成效最低。因此,幼兒園家長的職業與是否參與進修活動,對於環境認知、

態度與行為是否有差異,在本研究中作進一步探討。

三、 家庭環境變項與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的相關研究

Alex(2013)提出,社會壓力對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藉由 觀摩或與他人互相競爭的結果,會使得自己改變原來的不良習慣。人們都知道要 保護環境,但是卻很能真正落實減少能源支出的行動,就像新開發的油電混合車,

並非買了節能的車,就代表會減少能源的消耗,而是當駕駛看到能源表的消耗上 升時,改變了踩油門的方式,因而產生減少能源損耗的結果。節能減碳、環境保 護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是甚麼﹖」是人們想問這個問題時的想法。

家庭是個人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家庭教育中父母親的身教及言教一直具有 相當重要的影響力。研究指出,學童的環境行為表現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呈現 正相關(魏鈺玲、曾治乾、黃禎貞、莊博閔、葉國樑,2011)。且父母對子女的 管教、參與度和表率越高者,學童環境行為普遍也較好(黃詩樺,2007)。在環 保態度上,許多研究顯示學童多呈現正向態度,具有極高的一致性(陳嘉,2011;

盧幸如,2011;林韋如,2009)。茲就家庭環境變項與受試者之年齡、性別、學 校種類及地理位置對其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表現的相關研究作整理,如表 2-3-2:

54

55 Pizarro, Mota &

Gallotti et al.

(2012)

小學生 1. 環境教育可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環境知識,也可使 家庭更熱衷於資源回收與分類的工作;

2. 對兒童進行環境教育可促進家長和社區的環境 知識和行為。

56

林惠雅(1999)提出中國父母角色的教養行為同時涵蓋訓練與愛的意義,不 完全是高壓控制或權威角色,認為孩子具有認知思考、自我控制等能力,家長的 正負向回饋相當重要。陳明容(2008)研究發現家長陪同子女一起進行環境課程 相關的學習活動有助於家長本身及其子女之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的表現。家長 在教育子女時,受其個人價值觀及社經背景影響,曾智豐(2013)認為,社經背 景對於個人發展取向價值觀具有正向的影響效果,當個人社經背景越高,則個人 發展取向價值觀程度越高;中上階級傾向於發展長期的視野而強調內在價值,而 勞工階級則停留在短期性範疇,偏重外在價值,影響個人對於教育目的的認知選 擇;個人或社會發展取向價值觀程度越高,其對子女教養行為就越正向;中上階 級對下一代持有不同的教育成就及期望目的,也影響其行動策略及教養行為。

林達森(2007)研究指出學童在生態與環境概念會因家長學歷、職業及成長 環境有關,家長學歷及家庭社經地位較高之學童,對於生態與環境概念都較好;

成長環境在城鎮的學童對生態與環境概念顯著優於在都市及鄉村的學童,且與學

成長環境在城鎮的學童對生態與環境概念顯著優於在都市及鄉村的學童,且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