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相關主要名詞有「國中生」、「家庭互動」、「學校人際」、「學習動機」、

「學習策略」以及「學業表現知覺」六項,茲分別闡釋如下:

壹、國中生

依《國民教育法》第二條規定:「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

第三條規定:「國民教育分為二階段,前六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 學教育。」因此,本研究所指「國中生」是指十二歲至十五歲就讀台灣所屬國民 中學七、八、九年級之學生而言。

貳、家庭互動

互動行為,指個體與特定他人或是特定一群人之間的互動模式與相處狀態,

而家庭的互動行為是以在家庭中實際所表現的行為模式來加以探究(李清茵,

2003)。家庭互動的定義包含家人間的界限性質、家庭與外界的關係、角色結構、

權力結構、問題解決能力、家庭規則、溝通模式及情感的投入與表達等(陳玉屏,

2003)。在本研究中所稱之家庭互動主要包含父母管教態度和親子關係兩部份。

父母管教態度乃指父母親管教子女的行為方式(連廷嘉,2004)。親子關係指家 庭中父母與子女互動所構成的一種人際關係,包括相互信任、情感交流、獨立和 友誼交往(王淑娟,1994;連廷嘉,2004;薛雪萍,2000)本研究所稱之家庭互 動乃指受試者在連廷嘉(2004)所編制的「父母管教態度量表」和「親子關係量 表」所得分數之高低情形,得分越高,表示家庭互動越良好。

參、學校人際

學校人際係指學校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學校人際與學校依附有關。學 校依附乃青少年對學校的依賴與認同程度,取決於個人與老師、同儕與學校之間 的感情連結(Gottfredson & Hirschi, 1990;連廷嘉,2004)。本研究所稱之學校人 際包含師生互動及同儕互動,乃指受試者在連廷嘉(2004)所編制的「學校人際 關係量表」所得分數之高低情形,得分越高,表示學校人際關係越良好。

肆、學習動機

動機(motivation)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並導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 一種內在歷程(林清山、張春興,1993)。學習動機則是指個體從事學習活動時 的心理傾向而言。本研究所稱之學習動機,是以 Pintrich, Smith 和 Mckeachie

(1989)所編製的「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簡稱 MSLQ」, 經程炳林(1991)修訂之「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中的「動機問卷」,所測得的 分數為代表,得分越高,表示學習動機越良好。程氏修訂之動機問卷包含三個成 分,分別為期望成分、價值成分和情感成分。所謂「期望成分」是指學習者對某 一特定工作的成功期望而言,該成分包括1.自我效能 2.期望成功及 3.控制信念三 個分量表。「價值成分」是指學習者對某一特定學習工作的整體價值感而言,該 成分包括:1.內在目標導向 2.外在目標導向及 3.工作價值三個分量表(程炳林,

1991)。「情感成分」則是指學習者對於學習工作的情緒反應而言,以測試焦慮量 表的1.認知干擾與 2.情緒化的得分為代表。因而學習動機可分成三個層面,分別 為學習動機中的價值成分,簡稱「學習價值」、學習動機中的期望成分,簡稱「學 習期望」、學習動機中的測試焦慮成分,簡稱「測試焦慮」。

伍、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學習者在從事學習活動時所用的方法和行 為,這些方法和行為會影響個人的選擇、建構、統整和貯存等編碼歷程 (Weiner, 1990)。本研究所稱之學習策略,是以 Pintrich、Smith 和 Mckeachie (1989)所 編製的「MSLQ」,經程炳林(1991)修訂之「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中的「策 略問卷」,所測得的分數為代表,受試者在各分量表的得分愈高,表示愈常使用 該學習策略,反之,則愈不常運用該項策略。程氏修訂之策略問卷包含三個成分,

分別為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和資源經營策略。所謂「認知策略」是指對學習 事物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編碼、積極建立外在聯結及建構其內在聯結,進而對事物 提出質疑及驗證,該成分包括:1.演練策略 2.精緻化策略 3.組織策略 4.批判思考 策略。所謂「後設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從事一項學習活動時,設定學習目標、

選擇學習策略,該成分包括:1.計劃策略 2.監控策略 3.規範策略。所謂「資源經 營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從事學習活動時,對於環境及可利用資源的經營(引自程 炳林,1991,頁 19),該成分包括:1 堅持策略 2.他人支持策略。

陸、學業表現知覺

學業表現知覺係指在學校內的課業學習反應及其結果,也就是學業成就,包 括基本的課業技巧、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符合自己需求或符合他人期待(Shaffer, 1999;連廷嘉,2004)。本研究所稱之學業表現知覺乃指受試者在連廷嘉(2004)

所編制的「學業表現知覺量表」所得分數之高低情形,得分越高,表示學業表現 知覺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