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一詞 1950 年代被提出,自從 1990 年代網際網路的興 起後,企業有更多經營模式的選擇,同時也帶來更激烈的競爭,商業模式一詞才開 始被廣泛地使用。端看商業模式能夠決定一家企業是否能夠長期成長,Chesbrough (2010)也認為企業在發展新技術的同時,應該也要同時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一直

以來學者與企業家們對商業模式有各自有精闢的解讀(Zott et al. 's ,2011),張忠謀認 為商業模式是企業處理其顧客與供應商事務的方式,前富士康總裁程天縱則說商 業模式是應對市場的措施與機構互相搭配的獲利結構。Magretta(2002)認為商業模 式是企業如何賺錢的計畫,看似企業述說它如何賺錢的過程,其本質是一套持續接 受市場考驗的理論。蔡政安與蔡佳鳳(2013)統整各方學者論點,提出商業模式為「企 業針對某群目標顧客,設計一套同時具有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價值傳遞與價值獲 取的加值循環系統,此系統存在的目的不但要持續滿足顧客需求,透過系統傳遞價 值,並讓顧客願意花錢買單,進而使企業獲取利潤。」商業模式為一種架構(Zott, Amit & Massa,2011) , 近 來 以 Mark Johnson, Clayton Christensen & Henning Kagermann 所提出的四要素模型與 Alexander Osterwalder 的九要素模型應用頻率 最高,以下將分別說明這兩種模型:

一、四要素模型

Mark Johnson, Clayton Christensen & Henning Kagermann 在 2008 年《哈佛商業評 論》中發表的商業模式再創新(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說明,商業模式難以 在企業中實現主要是因為下列兩個因素,一是商業模式缺乏明確的定義,多年以來 各方學者為其累積多種字面上的解釋,卻極少人研究背後運作的動力與流程,二為 多數企業甚至不清楚自己目前的商業模式,也無法清楚闡明各個要素間環環相扣 的依存關係。因此,三位學者提出了以下藍圖,其中包含了四大要素,分別為顧客 價值主張(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CVP)、利潤公式(Profit Formula)、關鍵資源 (Key Resources)和關鍵流程(Key Processes)。

1. 顧客價值主張(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CVP):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方 法。推翻以往產品中心與成本導向的觀點,不再以企業本身出發,反而從顧 客的角度去發想如何能替顧客「把工作做好」(Job to be done),挖掘顧客尚

未被滿足的需求,找到好方法幫顧客解決其所在意的問題。顧客越在意的問 題,企業若能做的越好,則價值就越高。

2. 利潤公式(Profit Formula):企業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要為自己創造價值,

其中包含以下公式:收入模式(價格*數量)、其成本結構(包含直接成本、間接 成本、規模經濟,主要取決於商業模式所需關鍵資源的成本)、利潤率模式(根 據預期數量和成本結構,計算每一筆交易需要貢獻多少,才能達成希望獲得的 利潤)、資源流通速度(存貨、固定資產,以及其他資產週轉的速度要多快,以 及資源需要被運用的程度,才能達到預期的銷售量,並得到期望的利潤。) 3. 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指為目標顧客實現價值主張時,所需的人員、技術、

產品、設施、設備、通路和品牌。重點放在為顧客和公司創造價值的關鍵要素 (不包含不會產生競爭差異的資源),以及那些要素交互影響的方式。

4. 關鍵流程(Key Processes):企業在創造價值時一再重複執行的作業。這些關鍵 流程可能包含訓練、發展、製造、預算編列、規劃、銷售和服務等常態性任務,

同時也包含公司的規定、評量標準與準則等。

其中,顧客價值主張和利潤公式,分別定義了顧客和公司的價值;關鍵資源和關 鍵流程,則描述為顧客和公司締造那些價值的方法。此四項要素環環相扣,互相 連動,任何變化都有可能會互相影響;而架構本身能不能發揮價值,也要視此四要 素之依存關係而定。

圖 2 四要素商業模式圖

資料來源:Mark Johnson, Clayton Christensen & Henning Kagermann(2008)

二、九要素模型

Alexander Osterwalder(2010)在其著作《獲利世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中 定義商業模式為「描述一個組織如何創造、傳遞及獲取價值的手段與方法」。其中 提到包含九大要素,並說明透過要素來分析企業獲利的過程。Alexander Osterwalder 透過這個模型把看似抽象的商業模式轉變為組織化的結構,使企業可以清楚地檢 視其策略實施的流程,也讓不同的策略有同樣的標準與語言以便互相比較、溝通。

這九大要素包含:

1. 目標客層(Costumer Segments, CS):Who you help,企業鎖定並提供價值的消 費群體,可能為一個或數個,但此群體必有某些共通的特點使企業可以針對共 通性進而創造價值。

2. 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 VP):How you help,企業為了替特定目標族群提 供價值所創造的產品與服務。價值主張也說明了目標族群選擇企業產品的原 因,可能是更能夠解決顧客的問題、滿足顧客需求或相較於競爭者提供更多的 利益。

3. 通路(Channels, CH):How they know you & How you deliver,企業透過何種途 徑傳遞價值給目標族群。

4. 顧客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 CR):How you interact,企業與目標族群所建 立的關係型態與維繫關係的方式。顧客關係會大大的影響顧客整體的購物體 驗,而同一種特定客群可能有多種不同的關係型態。

5. 收益流(Revenue Streams, R$):What you can get,企業透過各種營收模式來創 造財富的方式。

6. 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 KR):Who you are& What you have,提供價值主張所 需的重要資產,換言之企業若沒有這些關鍵資源其價值主張則無法運作。

7. 關鍵活動(Key Activities, KA):What you do,企業為了使商業模式運作最主要 的活動。

8. 關鍵合作夥伴(Key Partners, KP):Who helps you,重要供應商合作關係網絡與 能夠引進外部資源與活動的夥伴。

9. 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s, C$):What you give,運作商業模式所必須付出的成 本。

圖3 九要素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

資料來源:Alexander Osterwalder(2010)

圖 3 以九大元素呈現了各項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透過建構圖像化的模型更能 顯示出企業商業模式之特殊性,探討目標族群最終選擇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原因。本 研究將以此為架構,說明為何蝦皮購物能夠在看似平靜的台灣網路購物市場掀起 一陣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