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商業模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雙邊模式下平台生態圈連結的不同使用群體被視為不同的市場,他們皆可能 帶來收益或產生支出。平台需要把握定價的彈性,通常可以選擇一方為「被補貼 方」,藉此激起該群體對進入生態圈的興趣,另一方為「付費方」,為平台持續 帶來收入以支撐平台運營。通過補貼使「被補貼方」數量增長,進而吸引「付費 方」支付更多的費用。由於平台態勢多變,付費方也可能變成補貼方,隨著平台 生態圈規模的擴大,平台的定價策略最終會走向多樣化、分眾化。

陳威如、余卓軒(2013)提出平台定價與獲利的兩大準則:

1、 找到關鍵環節:平台商業模式的基礎源於滿足多邊群體的互補需求,從 而激發網路效應。故而必須找到雙方需求引力之間的「關鍵環節」,並 巧妙的設置「獲利關卡」。例如的交友平台世紀佳緣網、探探等就是運 用這種方式,在網路效應達到高峰、雙方進一步互動需求強烈時,設立 關卡並制定收費機制。

2、 多層級的價值主張:平台企業提供整合價值、連結多邊群體、主導生態 圈發展等服務,因此需要透過「數據開採」來制定多層級的價值主張,

進而推動獲利。例如攜程旅行網、馬蜂窩旅遊等就是運用這種方式,進 行高效的雙向數據挖掘。

第四節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又稱為經營模式、營運模式等,這一概念最 早出現在 Lang 於 1974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之後商業模式的概念被廣泛傳播 和使用,隨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發展與興起,互聯網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業模式,商業模式一度被廣泛運用在描述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後來學者認識 到這一概念可以運用到各行各業,學術界和商業界對商業模式的研究與討論也 越來越多,但目前就商業模式的定義並未統一。

Teece(2010)認為企業從創建時便有了商業模式。Magretta(2002)把商 業模式定義為描述和歸納一個企業日常是如何運作的。Mahadevan(2000)認 為商業模式是企業獲利模式的體現,是企業價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結合。

Weill(2001)認為商業模式可以描述企業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如顧客、合作夥伴 之間的關係。Applegate(2001)提出商業模式的三大要素是策略、能耐、內涵。

Alt(2001)從盈利角度認為商業模式應該包含定價、收入、成本最優產量等要 素。Markides(2004)從運營角度思考商業模式應該包含組織形式、商業流程、

公司管理、價值流、資源系統等構成要素。Osterwalder(2004)指出商業模式 可以做為一個概念性工具,通過其中包含的許多要素來表達一個公司獲利之過 程。Johnson,Christensen and Kagermann(2008)提出商業模式必須包含以下 四個要素合在一起才能夠創造價值,包含:顧客價值主張(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CVP)、利潤公式(Profit Formula)、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

和關鍵流程(Key Processes)。

Osterwalder and Pigneur 在《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中譯《獲利世 代》)一書中,提出商業模式分析的九大要素,是當今相當具有影響力的商業 模式分析架構。該理論被學術界與實務界廣泛運用,可以透過其中的價值流動 用來分析過去、現在、未來企業的經營狀況。其中包含以下九大要素,其中任 意要素變動都可能構成新的商業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目標客層(Customer Segments,CS):定義為「一個企業想接觸或 服務的對象。」企業可以將顧客分成不同客層,不同客層間可能具 有各自的需求、偏好、行為或其他屬性。企業可以針對不同客層設 計出相對應的商業模式。

2、 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VP):定義為「企業的產品或服務 針對特定目標客層所提供的價值。」顧客價值包括情感價值、功能 價值、社會價值等,價值是可以透過量化或質化指標來衡量的。顧 客願意採用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因為能夠從中獲得利益。

3、 通路(Channels,CH):定義為「企業如何與目標客層溝通、接觸 並傳遞該企業的價值主張。」通路是企業和目標客群的接觸管道,

好的通路可以創造更好的顧客體驗,並且有助提供顧客更多產品或 服務,提升顧客對企業的認知。通路五階段包括知悉、評估、購買、

傳遞、售後服務。

4、 顧客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CR):定義為「企業與特定目 標客層間的關係類型。」企業與特定客層可能會建立不只一個關係 情態,企業應該思考要與顧客保持何種關係?維護關係成本為何?

並思考將這些關係更好的融入到商業模式中。

5、 收益流(Revenue Streams,RS):定義為「企業從每個客層中獲取 的現金收入。」企業應該思考什麼樣的價值能夠讓顧客願意付費,

檢視從不同客層是否賺取了個別的收益流,計算個別收益流佔總收 入比例,並進一步為不同的收益流來源客層設計不同的定價機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 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KR):定義為「維持企業商業模式運作 所需要的資源。」企業需要思考為了提供價值主張、獲得接觸目標 客群的通路、開展良好的顧客關係及實現正向的收益流需要哪些關 鍵資源來達成。關鍵資源可以是來自實體、人力、智慧、財務等,

關鍵資源不一定來自於企業本身,也可以從合作夥伴處取得,甚至 透過租借方式從外部取得。

7、 關鍵活動(Key Activities,KA):定義為「企業為了讓其商業模式 確實可行,必須要做的重要事情。」企業通過關鍵活動,串連價值 主張、開闢與顧客的接觸通道並維持關係,從而創造收益。關鍵活 動會因為企業商業模式型態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產品製造與醫療 服務就有很大差別。

8、 關鍵合作夥伴(Key Partnership,KP):定義為「企業為了實現商 業模式有效運作,所需要的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網路。」企業應思考 產生合作關係的動機,通常來講形成夥伴的原因包括:(1)為實 現最佳化與規模經濟;(2)為減少風險與不確定性;(3)為併購 特定資源或項目。

9、 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CS):定義為「企業為了維持商業模式 有效運作,所產生的所有必要費用。」企業的每一項活動皆可能產 生成本,成本結構的幾個特點包括:(1)固定成本,即不受業務 增減影響的成本;(2)變動成本,即當其他要素變動時會隨之改 變的成本;(3)核心成本,即當企業要發展核心競爭力時,需要 額外付出的成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本研究將從商業模式九個要素中擷取幾個面向,分析個案公司羅輯思維的 經營狀況。探討羅輯思維如何在產品、社群、電商、付費平台等多個領域開展 各類活動。

Adrian J. Slywotzky 在合著的《The Profit Zone》(中譯《發現利潤區》)

中對盈利模式的構成進一步說明。他們認為不管哪一種盈利模式,都是為了使 企業可以取得更好的利潤,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對企業盈利模式的研究 必須把重點放在利潤上。無論是哪一種盈利模式,都包含以下因素:利潤對象、

利潤點、利潤槓桿、利潤來源、利潤屏障。

1、 利潤對象:企業應思考提供何種價值給什麼樣的用戶。對於企業來 說,用戶的購買或使用行為,及其發生的頻率與數量會直接決定企 業盈利與否。有時候使用者不一定就是付費者。對於企業來說,利 潤對象一般來自兩類:一是付費使用產品或服務的用戶;二是免費 使用產品或服務的用戶。他們都能夠給企業帶來利潤,有的是直接 收入有的是間接收入。

2、 利潤點:企業應思考能夠提供給用戶何種價值。一個好的利潤點同 時可以滿足用戶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期待,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出有 哪些具體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更好的提供客戶價值。

3、 利潤槓桿:企業應該思考能夠提供價值的關鍵活動有哪一些。企業 可以運用一系列的價值活動或政策來吸引用戶。企業的一般價值活 動包括:研發、生產、銷售、售後等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利潤來源:企業應該思考有哪一些渠道或方法可以獲得利潤,對企 業獲利來源的準確描述十分重要,只有找到對的利潤來源,企業才 可以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空間。

5、 利潤屏障:企業應該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競爭優勢,能夠持久 地獲利。建立起不易被競爭對手搶走的客戶關係,保證企業自身利 潤和發展空間的壁壘。利潤屏障的主要功能是防止企業已經擁有的 資源流失。

本研究通過收集、觀察目前商業模式的相關研究後,結合商業模式九個要 素和盈利模式五大構成要素做為理論基礎,針對所研究的個案公司——中國大 陸地區最知名的知識服務商「羅輯思維」,進一步分析其創立至今商業模式的 規劃設計及發展路徑,探討個案公司獲利來源的要素與面對的挑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