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平台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平台理論

一、 平台定義

平台遠已有之,在互聯網時代隨著商業模式的創新,平台為構建有效市場 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Rochet and Tirole(2004)認為平台本身可能不直接生產 產品或提供服務,而是提供給有明確交流需求的雙方一個可以進行互動的場域,

在此雙方可以彼此建立關聯。平台有助於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尋、議 價、信息交流等等成本,促進雙方之間能夠更順暢的進行交易。平台集結了大 量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促進高價值的交易快速發生。

Eisenmann, Parker and Alstyne(2006)認為平台提供的是將同一個雙邊網 路中兩群不同的使用者連起來的產品或服務,平台提供基礎設施並制定遊戲規 則方便雙邊使用者進行交易。與傳統的價值鏈不同,平台對於雙邊市場各自有 不同的成本與收益,並非簡單的一方的成本即另一方的營收。中國學者程貴孫 等(2006)指出傳統的產業規劃理論是基於單邊市場特徵進行設計的,已無法 解釋平台企業的經濟行為。陳威如、余卓軒(2013)認為平台不僅提供了交易 的基礎,更制定了群體互動機制,並從中獲得利益。

Alstyne、Parker and Choudary(2016)認為雖然平台的類型有很多,但其 基本結構一致,都具有生態系統,擁有四種參與者。包括「平台擁有者」負責 控制平台運作和治理、「平台供應者」提供平台介面以供使用、「生產者」製 造平台上的產品並由「消費者」購買使用。這四種參與者通常會為平台創造價 值,但當他們的需求在其他地方得到更好滿足的時候,也隨時可能脫離平台;

他們還會角色轉換甚至成為平台的直接競爭對手。比如亞馬遜和三星都是安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Android)平台的供應者,他們提供裝置搭載安卓系統,但它們都有嘗試過 開發獨家的作業系統。

圖 2:平台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者

資料來源:Alstyne、Parker and Choudary(2016)

二、 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又稱為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或 需求方的規模經濟(Demand-side Economy of Scale),最早由 Rohlfs (1974)

提出網路效應的概念,闡釋了產品價值會隨著使用群體的數量增加而增加。乙 太網路發明人 Robert Metcalfe 提出的梅卡夫理論(Metcalfe's Law)指出一個網 路的價值和這個網路的用戶數量呈現正比,並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 加。即網路的價值 V=K× N2(K 為價值係數,N 为用戶數量)。根據這一理 論,網路的價值會根據用戶數量的增加呈現非線性的爆炸式增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陳威如、余卓軒(2013)認為網路外部性是指消費邊的增值性,即通過網 路效應,當商品或服務被更多人使用時,商品或服務會因此提升效用。平台商 業模式的特別點在於透過網路效應,利用平台使用者之間的力量與關係,為平 台創造無限增值的發展可能。

Eisenmann(2006)提出網路效應可以分為「同邊網路效應」與「跨邊網路 效應」以及「正向網路效應」和「負向網路效應」。網路效應應用在平台中,

可以比較平台上的個別使用者對平台總使用人數的多寡,產生的對平台價值的 認知變化以及不同的使用意願。

根據網路效應作用的對象不同來區分,可以分為同邊(Same-side)與跨邊

(Cross-side):

1、 同邊網路效應:當平台上某一邊使用者數量增減時,會影響到同一邊 其他使用者所得到的效益。

2、 跨邊網路效應:當平台上某一邊使用者數量增減時,會影響到另一邊 其他使用者所得到的效益。

根據網路效應作用下使用者使用意願的變化,將網路效應分成正向

(Positive)和負向(Negative):

1、 正向網路效應:當平台上使用人數增加,個別使用者使用平台的意願 提升。

2、 負向網路效應:當平台上使用人數增加,個別使用者使用平台的意願 降低。

Parker,Alstyne and Choudary(2016)將「同邊網路效應」、「跨邊網路 效應」和「正向網路效應」、「負向網路效應」進行排列,得到以下四種組合, Facebook,Facebook 的用 戶價值越高 求。Rochet and Tirole(2003)提出雙邊市場的概念,其後 Evans and Schmalense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05)等學者進一步進行多邊市場的研究。目前學術界亦由學者用雙邊平台、

多邊平台進行討論,本質上是同一個概念。陳威如、余卓軒(2013)在《平台 革命》一書中進一步討論了平台的生態圈。

(二)、雙邊平台與三邊平台

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Tirole 在 2003 年與 Rochet 共同發表「Platfor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一文,使得「雙邊平台」理論的研究被越來 越重視。陳威如、余卓軒(2013)研究發現,無論是多複雜的生態圈,最基礎 的構成元素都是以雙邊模式為基礎搭建的。平台搭建的生態圈與傳統生態圈不 同,價值鏈的流動並非單向的一方提供供應成本,另一方獲取營運收入。在平 台商業模式下,每一方都有可能代表成本與收益。如下圖所示,平台做為聯接 雙邊市場群體的核心,制定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機制,滿足不同群體間互動的 需求,平台由此創造更多價值並獲取利潤。

圖 3:雙邊平台基本架構圖 資料來源:陳威如、余卓軒(2013)

三邊平台的模式是在雙邊平台的基礎上搭建的。三邊平台的三個群體之間 彼此吸引,缺一不可,若其中一方消失則這個商業模式就不成立。實務上的案 例是媒體業比如報紙以內容吸引讀者訂閱,再以讀者訂閱數吸引廣告商花錢買 廣告,如下圖所示,這三個群體之間呈現單向的跨邊網路效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4:三邊平台基本架構圖 資料來源:陳威如、余卓軒(2013)

(三)、用戶過濾機制

因為可能發生負面的網路效應,意味著某一些成員的加入會導致平台上其他 使用者的意願和效益降低,從而降低平台整體的價值。所以平台企業在發展過程 中應該降低此類狀況的發生,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配套機制來過濾用戶。《平台 革命》一書中提出三個過濾方法:

1、 用戶身分鑑定。比如一些徵才平台、交友平台使用實名制的方式,以 提升用戶的可靠性,降低不良用戶對其他平台使用者可能造成的傷害。

2、 讓用戶之間彼此監督。比如一些線上購物平台會對買賣雙方提供互相 評分的機制。

3、 平台依據判斷決定保留、淘汰哪一些用戶。這是有效的過濾方式,但 平台的「中立性」就十分重要。

(四)、 獲利與定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雙邊模式下平台生態圈連結的不同使用群體被視為不同的市場,他們皆可能 帶來收益或產生支出。平台需要把握定價的彈性,通常可以選擇一方為「被補貼 方」,藉此激起該群體對進入生態圈的興趣,另一方為「付費方」,為平台持續 帶來收入以支撐平台運營。通過補貼使「被補貼方」數量增長,進而吸引「付費 方」支付更多的費用。由於平台態勢多變,付費方也可能變成補貼方,隨著平台 生態圈規模的擴大,平台的定價策略最終會走向多樣化、分眾化。

陳威如、余卓軒(2013)提出平台定價與獲利的兩大準則:

1、 找到關鍵環節:平台商業模式的基礎源於滿足多邊群體的互補需求,從 而激發網路效應。故而必須找到雙方需求引力之間的「關鍵環節」,並 巧妙的設置「獲利關卡」。例如的交友平台世紀佳緣網、探探等就是運 用這種方式,在網路效應達到高峰、雙方進一步互動需求強烈時,設立 關卡並制定收費機制。

2、 多層級的價值主張:平台企業提供整合價值、連結多邊群體、主導生態 圈發展等服務,因此需要透過「數據開採」來制定多層級的價值主張,

進而推動獲利。例如攜程旅行網、馬蜂窩旅遊等就是運用這種方式,進 行高效的雙向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