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卷結果分析

第五章 層級分析法探討新市鎮開發案例

5.2 新市鎮開發成功要素分析

5.2.3 問卷結果分析

回收完調查問卷後,在剔除掉填寫不完全等無效的問卷後,利用 幾何平均數的方法將問卷做整體性的考量並整合問卷之答案。根據研 究架構所劃分的三個層級,依層級的順序對其結果加以分析比較。其 各矩陣之分析結果如下:

(一) 第二層級對應第一層級之評估分析

針對第二層級對一層級的評估而言,第二層級共有 3 個因素,分 別是「硬體設施改善」、「改善組織機構」、「政策法令誘因」,架構如 圖 5.2-3 所示。經過幾何平均數統整的成對比較矩陣如表 5.2-2。各 項因素的優先度與一致性比例計算結果如表 5.2-3。C.I. = 0.01283 小

於 0.1,C.R. = 0.02212 小於 0.1,所以其一致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統計分析的結果,第一層級中各項因素的重要性與優先度為「政 策法令誘因」>「改善組織機構」>「硬體設施改善」。

圖 5.2-3 新市鎮開發成功要素第一層級與第二層級架構

表 5.2-2 調查問卷幾何平均數的成對比較矩陣

新市鎮開發成功要素 A. B. C.

A. 硬體設施改善 1.000 0.353 0.265

B. 改善組織機構 2.834 1.000 0.465

C. 政策法令誘因 3.772 2.151 1.000

λ=3.02566 ,C.I. = 0.01283 <0.1,C.R. = 0.02212<0.1

表 5.2-3 第二層級各項因素之優先度順序

因素 優先度 順序

A. 硬體設施改善 0.12753 3

B. 改善組織機構 0.30797 2

C. 政策法令誘因 0.56450 1

(二) 第三層級對第二層級之評估結果

第三層級對第二層級共有三個分項,現分別就各項因素的問卷分 析結果作一探討。

1. 「硬體設施改善」部分

「硬體設施改善」部分共有 4 個因素,分別是:

A1: 改善交通建設,對外增加便捷的聯外快速道路與運輸系統,

對內增建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A2: 引進政府機關、學術機構帶動都市成長。

A3: 完善的住宅設施建設,使住宅需求與供給能平衡。

A4: 投資公共設施與及文化設施建設。

此部分的架構圖如圖 5.2-4 所示。經過幾何平均數統整的成對比 較矩陣如表 5.2-4。其中一致性比例的計算結果,C.I. = 0.06005 小於 0.1,C.R. = 0.06672 小於 0.1,所以其一致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統計分析的結果,硬體設施改善部分的項目,其重要性與優先度 為「A1.改善交通建設,對外增加便捷的聯外快速道路與運輸系統,

對內增建大眾運輸交通工具」>「A3.完善的住宅設施建設,使住宅需 求與供給能平衡」>「A4.投資公共設施與及文化設施建設」>「A2.

引進政府機關、學術機構帶動都市成長」。各項因素的優先度計算結 果如表 5.2-5。

圖 5.2-4 硬體設施改善架構圖

表 5.2-4 硬體設施改善之成對比較矩陣

硬體設施改善之項目 A1 A2 A3 A4

A1.改善交通建設 1.000 7.932 3.146 5.523

A2.引進政府機關、學術機構帶動都市成長 0.126 1.000 0.134 0.615

A3.完善的住宅設施建設 0.318 7.437 1.000 6.122

A4.投資公共設施與及文化設施建設 0.181 1.626 0.163 1.000

λ= 4.18015,C.I. = 0.06005<0.1,C.R. = 0.06672<0.1

表 5.2-5 硬體設施改善之優先度順序

硬體設施改善之項目 優先度 順序

A1.改善交通建設 0.55581 1

A2.引進政府機關、學術機構帶動都市成長 0.05183 4

A3.完善的住宅設施建設 0.31639 2

A4.投資公共設施與及文化設施建設 0.07596 3

2. 「改善組織機構」部分

「改善組織機構」部分共有 4 個因素,分別是:

B1: 設立能夠統一事權的新市鎮開發主體機構。

B2: 整合不同單位之間的事先協調。

B3: 行政組織具有彈性並適時調整。

B4: 建立完善的自治自理新市鎮體制。

此部分的架構圖如圖 5.2-5 所示。經過幾何平均數統整的成對比 較矩陣如表 5.2-6。其中一致性比例的計算結果,C.I. = 0.03069 小於 0.1,C.R. = 0.03410 小於 0.1,所以其一致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統計分析的結果,改善組織機構部分的項目,其重要性與優先度 為「B1.設立能夠統一事權的新市鎮開發主體機構」>「B4.建立完善 的自治自理新市鎮體制」>「B2.整合不同單位之間的事先協調」>「B3.

行政組織具有彈性並適時調整」。各項因素的優先度計算結果如表 5.2-7。

圖 5.2-5 改善組織機構架構圖

表 5.2-6 改善組織機構之成對比較矩陣

改善組織機構之項目 B1 B2 B3 B4

B1.設立能夠統一事權的新市鎮開發

主體機構 1.00000 3.16200 5.67700 2.30100 B2.整合不同單位之間的事先協調 0.31626 1.00000 3.72200 0.47326 B3.行政組織具有彈性並適時調整 0.17615 0.26867 1.00000 0.18769 B4.建立完善的自治自理新市鎮體制 0.43459 2.11300 5.32800 1.00000

λ= 4.09206 ,C.I. = 0.03069<0.1,C.R. = 0.03410<0.1

表 5.2-7 改善組織機構之優先度順序

0.1,C.R. = 0.02776 小於 0.1,所以其一致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λ= 7.21985,C.I. = 0.03664<0.1,C.R. = 0.02776<0.1

表 5.2-9 政策法令誘因之優先度順序

政策法令誘因之項目 優先度 順序

C1.減低政經變動與政策矛盾。避免新市鎮開發在政府各個階

段的施政決策排序變動 0.33509 1

C2.強化新市鎮的規劃過程與計畫內容,仔細規劃每一環節,

使新市鎮的開發更具完整性與可行性 0.22561 2

C3.建立開發新市鎮的相關法規與修法之工作,作為開發與規

劃之準則並強化推動執行機構之權力,掌握開發主導權 0.13997 3

C4.建立新市鎮開發之財源結構,作長期性的投資計畫 0.13067 4

C5.加強宣導並利用優惠方案鼓勵民間參與建設 0.04865 6

C6.改善並強化產業引進策略與積極的人口引入計畫 0.04111 7

C7.與周遭都市之廣域地區計畫結合,達成市鎮間相互交流與

互補 0.07891 5

圖 5.2-6 政策法令誘因架構圖

(三) 第三層級對第一層級之綜合優先度評比

在評比過各項目的第三層級對第二層級評比優先度後,再透過第 三層級對第一層級之分析瞭解各項目的綜合優先度,亦即對中心目

標—「開發新市鎮的成功要素」的優先順序,如表 5.2-10。

5. C3.建立開發新市鎮的相關法規與修法之工作,作為開發與規 劃之準則並強化推動執行機構之權力,掌握開發主導權 6. C4.建立新市鎮開發之財源結構,作長期性的投資計畫 7. A1.改善交通建設,對外增加便捷的聯外快速道路與運輸系

統,對內增建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8. B2.整合不同單位之間的事先協調

9. C7.與周遭都市之廣域地區計畫結合,達成市鎮間相互交流與 互補

10. A3.完善的住宅設施建設,使住宅需求與供給能平衡 11. C5.加強宣導並利用優惠方案鼓勵民間參與建設 12. C6.改善並強化產業引進策略與積極的人口引入計畫 13. B3.行政組織具有彈性並適時調整

14. A4.投資公共設施與及文化設施建設

15. A2.引進政府機關、學術機構帶動都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