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針對社會企業在資源獲取上所面臨的困境,眾多學者皆各提出因應之道。本 研究綜合眾多學者所提出的建議,歸納出「社會資源」、「信任」、「網絡關係」

及「認同」,皆被認為能協助社會企業取得所欠缺的資源。

更具體地說,社會企業必須對各種資源有廣泛的體認,除了「商業資源」

(financial resources)外,社會企業應設法取得其他欠缺的「非商業資源」

(non-financial resources)(Alter, 2004)。Kretzmann & McKnight(1993)持類 似看法,他認為,社會企業的創業活動,除了需要常態企業經營所需的資本、財 物設備、技術與管理等資源外,對於社會需求的體認與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法,仍 需要「社會資源」的投入。Austin, Stevenson, & Wei-Skillern(2006: 13-14)則建 議,社會企業應建立以「信任」為基礎及更廣闊的「網絡關係」( networks relationship),積極開拓組織外部資源,發展對外溝通能力,並對外傳播所能創 造的社會影響力。另外,社會企業的名譽聲望與經營能力所受到的「認同」程度,

亦在資源獲取上扮演重要角色(胡哲生、張子揚、黃浩然,2012:17)。

在上述論述基礎上,本研究試圖從中探尋一個適合用來分析社會企業型媒體 能藉以突破資源困境的理論概念,由於「社會資源」、「信任」、「網絡關係」

及「認同」等概念與社會科學中發展最蓬勃的理論之一--「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具有高度關聯,換句話說,社會資本被「社會資源」所涵蓋(Lin, 2001:

43),以及「信任」、「網絡關係」和「認同」等概念皆為「社會資本」的構成 要素(Bourdieu, 1986;Coleman, 1988;Putnam, 1995;Nahapiet & Ghoshal, 1998;

Lin, 2001: 19;Fukuyama, 2001;Halpern, 2005)。據此,本研究認為,倘若社會 企業型媒體能有效掌握社會資本的內涵,並將社會資本運用於媒體實務上,將為

組織引進豐富的資源、解決組織所面臨的資源困境,並帶來實際的效益與產出。

論及「社會資本」理論的核心,在於探討「關係的問題」(relationships matter)

(Field, 2003: 1)。社會資本作為一種資源、優勢,其來源是身旁的「他人」(others), 而不是行動者本身,也因此,要擁有此種資源或享有優勢,個人必須與他人建立 關係(Portes, 1998: 7)。換句話說,社會資本理論將人際關係所構成的「社會網 絡」(social networks)視為一種資源,此種社會網絡,提供了合作的基礎,能 協助組織取得資源與優勢,以及增強社會的凝聚力(Field, 2003: 12)。

對於具有社會公益使命、不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以及需要部分仰賴捐款和 志工的社會企業來說,社會資本的重要性在於:社會資本是社會企業獲取資源的 重要管道(Evers, 2001: 300-302)。「社會資本」作為管理資源的能力,能幫助 社會企業取得、整合、重組以及移轉資源,是一種透過「社會關係」取得資源,

實現經營目標的能力(Blyler & Coff, 2003: 677;胡哲生、張子揚、黃浩然,2012:

6)。社會企業運用各種市場、非市場的資源,以達成社會使命和為公共利益服 務的目標,市場資源可透過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來取得;非市場資源則可視為運用

「社會資本」的成果,例如:自願性的捐贈與志工(Defourny & Nyssens, 2006: 10)。 舉例來說,社會企業必須和政府部門、企業保持一種「非正式的聯繫」(informal contacts);建立「信任」(trust)關係;以及嵌入和扎根於在地的社區(local community),以確保能吸納人才及建立各種夥伴關係,換言之,「信任」、「社 交關係」、「對話和合作」(通稱為「社會資本」)在社會企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能為社會企業引進豐富的資源(Evers, 2001: 300-308)。

正如上述內容所言,社會資本能為社會企業引進豐富的資源,據此,本研究 的第一個探問在於理解社會企業型媒體擁有何種社會資本,為理解此問題,本研 究試圖透過「社會資本」理論概念,深入解析社會企業型媒體與組織外部利害關 係人所構成的網絡結構,以及此種網絡結構當中所蘊含的社會資本。

在分析架構方面,本研究參酌Nahapiet & Ghoshal(1998: 250-256)所提出的 社會資本分析架構,此架構進入了研究組織社會資本的層次,適用於分析社會企 業型媒體與組織外部利害關係人所構成的社會網絡,以及社會企業型媒體所掌握 的社會資本內涵。此架構包含:「結構面向」(structural dimension)、「認知 面向」(cognitive dimension)與「關係面向」(relational dimension)。首先,

社會資本的結構面向,圍繞著「網絡」的特性,並以「網絡關係」(network ties)、

「網絡型態」(network configuration)及「組織的適用性」(appropriable organization)

作為分析指標(Nahapiet & Ghoshal, 1998: 251-253)。其次,在社會資本的認知 面向,Nahapiet & Ghoshal(1998: 253-254)認為,語言和符號是人們溝通的媒介,

因而產生「共享的語言和符號」,能夠促進資訊的交換;「共享的敘事」則影響 個體和群體的認知,能夠促進人們進行資訊交換的意願。最後,社會資本的關係 面向,具有四項指標:「信任」(trust)、「規範」(norms)、「義務和期待」

(obligations and expectations)及「認同」(identification)(Nahapiet & Ghoshal, 1998: 254-256),重點在於分析行動者因進行互動而發展出的人際關係,以及互 動行為中的關係品質(林奇秀、陳一帆,2011:60)。

更進一步來說,社會企業型媒體投入社會資本作為一種資源獲取策略,目的 是期望在日後有所產出,此種產出可被視為引進某種資源或創造某種價值,正如 文獻指出,社會資本能促進資源的整合和交換,以及為組織創造價值(Nahapiet

& Ghoshal, 1998: 244-245;Tsai & Ghoshal, 1998: 464-473)。Dees(1998)亦指 出,社會企業透過吸引及整合各項資源,能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及創造價值。

首先,在資源方面,Evers(2001: 300-302)說明,社會企業的資源策略有 別 於 一 般 商 業 組 織 , 社 會 企 業 除 了 仰 賴 商 業 資 源 外 , 還 需 要 「 非 政 府 」

(non-governmental)和「非市場」(non-market)的資源,如:「捐款」和「志 工」。就資源類型而言,社會企業的資源可區分為:「社會資源」與「企業資源」,

前者是指對社會事務或群體的情感認同,其足以促成變革行動;後者則指幫助企 業創造價值產出,所需的財貨、技術、知識與策略思想(胡哲生、張子揚、黃浩 然,2012:17)。

其次,在社會企業的價值創造方面,包含:「社會價值」(social value)與

「經濟價值」(economic value)(Dees, 1998: 60;Guclu, Dees & Anderson, 2002;

陳金貴,2002:43;Emerson, 2003: 44;卓秀足、胡哲生,2011:5)。值得注意 的是,一般商業組織著力於創造經濟價值,社會企業亦同,不同的是,社會企業 除了追求經濟上的獲利外,將更多心力放在社會價值的創造(Guclu, Dees &

Anderson, 2002;Alvord, Brown & Letts, 2002: 3)。由於社會企業重視社會價值 的創造,因此從創新、創業到資源動員的過程,皆必須回應所欲解決的社會問題

(Alvord, Brown & Letts, 2002: 3)。Austin, Stevenson, & Wei-Skillern(2006)指 出,社會企業的使命特色與商業組織的主要差異在於,社會企業致力於為公眾利 益服務和創造社會價值,而社會價值的創造主要源自於社會企業服務基層、對於 社會問題的解決及回應市場失靈問題的特性。

綜合上述的內容而言,在解析了社會企業型媒體所擁有的社會資本之後,本 研究欲更進一步探討的是:究竟社會企業型媒體運用社會資本,引進了何種資源?

創造了何種社會價值?

最後,在研究策略上,由於本研究的研究重點在於:社會企業型媒體運用社

會資本引進組織內部所需的資源,以及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並企圖針對此

「過程」進行全面、詳細和深入的了解,因此採取個案研究法來進行研究(葉至 誠、葉立誠,2011:200)。以國內社會企業型媒體《四方報》為例,其社會目 標明確指向「讓弱勢發聲」,其成立動機回應了台灣所面臨的兩項重要社會問題:

一是新移民、工離鄉背井,長期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二是新移民、工面臨資訊 不對等的社會現況,前述兩項難題使得新移民、工長期被拒絕於社會權益保障之 外,缺乏獲得資訊與發聲的管道(梁瓊丹,2013a:212)。此種針對台灣社會問 題,而發展出的社會企業模式,具有研究的價值。另外,就媒體產製的內容而言,

《四方報》以產製新聞為主,屬於傳統的月刊型報紙,符合作為媒體研究的對象。

綜合而言,基於個案的代表性與媒體研究的本質,本研究選擇以《四方報》

作為單一個案研究的對象,以期從社會資本的觀點,解析《四方報》如何運用社 會資本,引進組織內部所需的資源,最後,加以評估和檢視《四方報》作為一個 社會企業型媒體所能創造的社會價值。據此,本研究的三個研究問題如下:

(一) 解析《四方報》所擁有的社會資本為何?

(二) 探討《四方報》運用社會資本,獲取何種資源?

(三) 評估《四方報》能創造何種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