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一共提出三項研究問題:(一)解析《四方報》所擁有的社會資本為 何?(二)探討《四方報》運用社會資本,獲取何種資源?(三)評估《四方報》

能創造何種社會價值?本節根據前述三項研究問題,依序提出研究的結論。

一、 《四方報》結構、認知與關係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利於社 會資本的建立與積累。

本研究發現,《四方報》的社會資本由結構、認知與關係資本所構成。結構、

認知與關係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利於組織社會資本的建立與積累,再進一步 影響組織引進資源的程度與彈性。首先,結構資本的核心在於,組織必須依據營 運目標,勾勒出組織外部關鍵的利害關係人,經由互動,建立一個有利於組織引 進資源的社會網絡,此社會網絡中的成員即成為組織重要的社會資本,是組織獲 取資訊與資源的重要管道。其次,認知資本的核心在於,組織內部成員透過社會 理念的傳遞,促成內部成員與外部利害關係人的互動與交流,進而達成網絡成員 對於組織目標的共識,此種共識經由持續地交流與互動而產生,形成組織重要的 認知資本。最後,關係資本的核心在於,網絡結構中的成員經由互動,發展出以 信任、認同為基礎的合作關係,形成組織重要的關係資本,為組織引進資源、創 造社會價值。以下分別詳述《四方報》所擁有的結構、認知與關係資本。

(一) 《四方報》的網絡結構以組織為中心逐步往外拓展,內部成員的人 脈移轉為對組織具有價值的資源。

《四方報》整體的網絡結構,是由內部成員及外部利害關係人所構成。在內 部成員方面,由於《四方報》是以東南亞語言為主、中文為輔的平面媒體,因此,

為突破“文盲辦報”的困境,《四方報》組織內部的成員呈現台灣人與新移民、工 比例各佔一半的組織型態,內部員工結構由正職員工與外部兼職編譯、工讀生共 同組成,凸顯《四方報》與其他媒體組織內部運作最大的不同點。進言之,《四 方報》內部員工結構本身,即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不僅突破了“文盲 辦報”的困境,更轉而形成組織在新聞編採上的優勢,提升組織的專業度與可信 度。

在外部利害關係人方面,隨著服務對象與服務範圍的擴大,整體網絡結構以

《四方報》為中心,逐步往外拓展。《四方報》的組織外部利害關係人包括:印 刷廠、贈閱地點、贊助單位、社會公益對象/消費者、銷售據點、文化行動合作 夥伴,以及轉型計劃案合作夥伴。《四方報》此種逐步拓展網絡結構與對外關係 的建立,有助於各項營運計劃的推行,再進一步影響《四方報》對外獲取人力、

財務和社會資源的能力,以及社會價值的創造。

本研究發現,《四方報》內部成員個人的人脈,透過移轉到組織身上,轉換 為對組織具有價值的資源,這些資源包含:資訊、知識資源、專業能力與技術能 力,使得組織的新聞產製方向有一個更健全的發展,此項研究發現呼應了(社會 資本於)「組織的適用性」之內涵,即個人的人際關係可以運用到其所服務的組 織當中。另外,在對外傳播社會理念與進行人際互動時,《四方報》的內部成員,

將社會理念內化為自身的一部份,不僅有助於形成組織外部利害關係人的認同,

更進而為組織引進豐富的資訊與資源。《四方報》整體的網絡結構,是透過內部 成員的朋友圈擴散出去,此種網絡型態屬於「強連帶」,使得《四方報》對外獲 取資訊、資源的管道更為多元,以及有效提升《四方報》的知名度。前述研究發 現凸顯了「強連帶」在對外獲取資訊、資源方面的重要性,與過去「弱連帶」比

「強連帶」在獲取資訊上更為重要的理論論述略顯差異。最後,《四方報》扮演 台灣社會與新移民、工之間的「橋樑」角色,享有獲取來自於新移民、工的一手 資訊之優勢,不僅如此,政府單位、非營利組織與社運團體,也希望透過《四方 報》針對新移民、工的議題進行宣傳,此項研究發現驗證了「結構洞」能成為組 織優勢的理論論述。進言之,《四方報》針對新移民、工相關議題的新聞報導表 現,受到外界的認可,同時提升了新移民、工在台灣社會的能見度與曝光率。

(二) 社會理念為整體認知資本的核心,網絡成員圍繞著「讓弱勢發聲」

的理念彼此交流、互動,成為達成共識的關鍵。

「讓弱勢發聲」的社會理念是《四方報》整體認知資本的核心,不論是報社 的立場、報紙呈現的議題、內容,以至網絡成員對外溝通、互動的語言和符號,

皆圍繞著「讓弱勢發聲」的社會理念進行運作。網絡結構中的成員圍繞著「讓弱 勢發聲」的社會理念,進行交流、互動和意見的交換,有利於達成網絡結構成員 之間的共識,進而朝向一致性的目標邁進。

《四方報》於各發展階段的理念推廣之目的有所差異,進而採取不同的管道、

方式來進行理念的推廣。首先,《四方報》於創辦初期,為了開發潛在讀者群、

建立知名度,以實體報紙及「游擊式推廣」,打入新移民、工的生活圈,透過新 移民、工的母語,以及人際傳播的力量,成功開發潛在讀者群,並建立在新移民、

工圈的知名度。其次,《四方報》於成長期,為了拓展讀者群與知名度,納入了 一項新的推廣策略,即透過舉辦各項「文化行動」,例如:「艷驚四方」畫展與

「外婆橋計畫」等,藉以增加接觸新移民、工的管道。同時,「文化行動」充分 展現了東南亞族群的文化特色,嘗試打破台灣社會與新移民、工的語言溝通障礙,

透過生動、貼近人群的活動,成功吸引了主流媒體的報導,進而將接觸範圍拓展 至台灣社會大眾,達成跨文化的交流。最後,《四方報》於轉型期,為了持續拓 展讀者群與知名度,以及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加入了各項更貼近市場運作邏輯 的轉型計畫,例如:「親子共讀專刊」與「醫療友善空間」,以期從過去代言者 的角色,過渡到《四方報》與新移民、工互為主體的狀態,同時持續實踐「讓弱 勢發聲」的社會理念。

(三) 關係資本奠基於網絡成員相互信任,以及對於組織社會理念的認同 之基礎上。

《四方報》整體的關係資本,主要奠基在網絡成員相互信任,以及對組織社 會理念認同的基礎上,進而產生網絡成員對組織的歸屬感,將自身視為團體中的 一分子,而願意付出金錢與力量,朝組織共同的目標邁進。

《四方報》於創辦初期,透過發行東南亞語言的平面報紙,以及新聞編採過 程,打入新移民、工的生活圈,建立與新移民、工的信任關係;於成長期圍繞著

「讓弱勢發聲」的社會理念進行活動的設計,執行各項「文化行動」,回應新移 民、工的需求,進而獲得各合作單位的認同,而願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給予 各項「資源」與「支援」,以及於轉型期推出各項符合補助單的期待之轉型計畫,

而獲得贊助單位的資金補助。

整體而言,《四方報》在對外尋找合作夥伴的首要考量要素,是對方是否認 同「讓弱勢發聲」此項社會理念,基於理念的認同,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出合作 關係。從創辦初期至今,《四方報》積極回應新移民、工的需求,成為《四方報》

迅速打入新移民、工生活圈,並獲得新移民、工的信任之關鍵。《四方報》透過 以東南亞語言作為出刊媒介、站在新移民、工的立場發聲,以及定期出刊的方式,

獲得新移民、工的信任,使得《四方報》的讀者來稿源源不絕。值得一提的是,

逃跑外勞在逃跑期間仍持續投稿,這些豐富的稿件匯聚成《四方報》的常態性版 面--「逃」,提供逃跑外勞一個抒發情感的平台,讓逃跑外勞的心聲與逃跑的 過程等一手資訊不至於埋沒在訊息海之中。另外,《四方報》以實踐「讓弱勢發 聲」的社會目的為優先,經濟目的為其次,此種社會導向的營運方式,獲得了網 絡成員的認同,並建立《四方報》的可信度與企業形象,使得《四方報》在創辦 初期成功開拓潛在讀者群、建立知名度;在成長期順利推行各項文化行動,以及 在轉型期的實施計畫上,受到補助單位的認可。《四方報》與網絡成員關係之建 立、維繫與人際、社會網絡的擴大,有助於資源的引進及社會價值的創造。

二、 《四方報》透過社會理念的傳遞,形成資源提供者的理念認同,

成為引進資源的關鍵。

綜觀《四方報》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其中,人脈、社會理念的傳遞、報社立 場、以信任為基礎的互惠關係、理念認同、外部合作關係、人際關係,以及長期 的信任關係,成為《四方報》引進資源的關鍵社會資本。論及前述各項社會資本 的重要性,本研究發現,《四方報》透過社會理念的傳遞,形成資源提供者的理 念認同,成為組織對外引進資源最重要的因素。

《四方報》透過社會資本引進人力資源、財務資源與社會資源。首先,《四 方報》透過社會資本所引進的人力資源包括:正職員工、志工、讀者投書,以及 外部寫手群,主要透過社會理念的傳遞,以及報社立場,作為引進人力資源最重 要的社會資本。其次,《四方報》透過社會資本所引進的財務資源包括:銷售通 路、資金補助和讀者,其中,讀者代表了《四方報》的訂報率與發行量,並間接 地為《四方報》創造了廣告收入,主要透過社會理念的傳遞,以及理念認同,作 為引進財務資源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最後,《四方報》透過社會資本所引進的社 會資源包括:企業形象、知名度,以及讀者間口碑行銷,主要透過社會理念的傳 遞、理念認同,以及報社立場,作為引進社會資源最重要的社會資本。

《四方報》透過社會資本引進人力資源、財務資源與社會資源。首先,《四 方報》透過社會資本所引進的人力資源包括:正職員工、志工、讀者投書,以及 外部寫手群,主要透過社會理念的傳遞,以及報社立場,作為引進人力資源最重 要的社會資本。其次,《四方報》透過社會資本所引進的財務資源包括:銷售通 路、資金補助和讀者,其中,讀者代表了《四方報》的訂報率與發行量,並間接 地為《四方報》創造了廣告收入,主要透過社會理念的傳遞,以及理念認同,作 為引進財務資源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最後,《四方報》透過社會資本所引進的社 會資源包括:企業形象、知名度,以及讀者間口碑行銷,主要透過社會理念的傳 遞、理念認同,以及報社立場,作為引進社會資源最重要的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