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獲得顯現。6針對此問題,他提出「自我感觸」(auto-affection)的顯現模式,描 述所有的意向活動都具有「自己體驗自己」(s’éprouver soi-même)的層面,強調 主體能夠以自己體驗自己的方式進行自行給予(auto-donation),先於其對象所給 本質(essence of the foundation),帶領我們重新思考現象學與存有論的基本關 係。7只有內在與原初顯現作為奠基才能使超越的存有論成為可能,即「超越建 立於內在」(transcendence rests upon immanence)8。「奠基」並不是一個確定的 本質與實體物,而是一個不斷使事物顯現自身的行動9,源源不絕給予超越現象

民出版社。Edmund Husserl, Cartesian Medit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trans. Dorion Cairns,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60, p.65.

6 Jeremy H. Smith, “Michel Henry’s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Husserlian Intention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 Vol.14, p.193.

7 Ibid. p.42.

8 Ibid. p.41.

9 “That which permits something to be in itself manifesting, is what we call a foundation.” Ibid. p.40.

10 Ibid. p.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點,以及使用不一樣現象學描述方式。例如:看者在注視抽象繪畫上某色彩一段 時間後,除了感受到表面色彩所帶來的現象經驗之外,還對色彩進行更本質上的 把握;而藝術家在大自然取得靈感的過程裡,他已經以另類的觀看方式,觀察大 自然裡不同事物。在繪畫活動之中,看者與藝術家到底以什麼方式進行觀看?昂 希在《觀看不可見者:論康丁斯基》(Voir l'invisible. Sur Kandinsky)一書嘗試挑 戰過去的想法,以一種徹底主體性的方式描述觀看繪畫活動,以內在的顯現模式 揭露繪畫現象的本質。

昂 希 所 研 究 的 繪 畫 題 材 是 一 名 廿 世 紀 初 的 抽 象 繪 畫 畫 家 — 康 丁 斯 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康丁斯基作為抽象繪畫與其理論的創始人,他 的風格正要透過運用抽象方式挑戰繪畫的可見性,讓繪畫的不可見直接地顯現。

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構成與理論說明看者或藝術家與繪畫的關係並非一種外在 與可見關係,即繪畫的內容與看者之間,並不以模仿與再現世界作為媒介,而是 直接尋找一套與自身生命一致的繪畫表達方式,以展現出自身所觀看,可以貼合 於內在生命的感受。繪畫「觀看」的行動無非就是讓不可見彰顯與臨降到自我生 命裡。

昂希為什麼採取使用繪畫現象,甚至以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理論作為一種介 入,而不是其他藝術媒介?而為什麼繪畫的存有必須以內在的顯現模式揭露?一 般而言,繪畫活動完全建立在觀看的基礎上,以觀看作為對應的感官活動,繪畫 沒有任何一部分不是建立視覺之上。基於視覺的習性,我們都會以再現方式進行 觀看,使繪畫內容與外在世界息息相關,進而解讀出繪畫是由可見的圖像所構 成,看者的觀看都是可見所給予。正是如此,繪畫活動更有可能忽略不可見者顯 現的現象活動,或者使不可見者的顯現建立可見者上,意即繪畫的不可見有可能 被可見混合所取代。以上的觀看結果正是昂希所拒絕的,他認為藝術表達必須直 接建立在不可見者身上,同時把可見的觀看還原給不可見者,而不是建立在一般 可見者的存有活動。

若繪畫現象要建立在不可見者身上,並且如同昂希所言,以徹底主體性進路 描述繪畫觀看的給予模式,返回內在生命表現,使繪畫成為真切的感受表達與觀 看活動,那麼我們必須改變現象學的研究目標,不再把知覺視為一種知識,將知 覺現象視為一門知識理論的現象學。現象顯現的原理並非對應著一種真理的確定 性,而是為了顯現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多重面貌,亦即尋找一種顯現的模式,能 夠顯現出事物從來沒有顯現的部分。此種現象學的顯現立場改變了過去現象學之 著眼於可見現象顯現的局限,而轉向探究到不可見現象的顯現,而且此不可見的 顯現並非僅是座落於事物在可預期的意向性,而是超越事物被意向的不可見黑夜 中。在繪畫的各種圖像上,如果圖像並非作為可見事物,指向著可見世界的存有 的話;或者它們是作為一種拆解可見世界的圖像,以重建顯現不可見圖像的原理 的話,則繪畫現象必須超越可見圖像的表面限制,以尋找圖像的內在本質與力 量,並且一致於看者的內在生命。

因此,昂希為了論述繪畫經驗的不可見,首先說明看者與繪畫之間並非以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象或可見對象方式進行體驗。同時,他需要顛覆以可見方式描述繪畫活動,看者 與繪畫之間並不建立在可見的基礎上。看者觀看繪畫時希望同時看到不可見者,

意謂著他並不以外在方式知覺事物,知覺活動本身並不建立在可見的基礎。另 外,繪畫也是以不可見方式被觀看,過去哲學觀點認為繪畫的存有意義同時具有 可見性與不可見的混合部分所組成,繪畫的不可見,是由具體可見事物所構成;

看者在觀看時確定自己所知覺的為可見事物,而不可見的意義則是從可見事物給 予,此方式並不充分說明繪畫現象的內在本質。

根據以上說明,已經說明昂希認為繪畫現象學需要建立在不可見顯現模式的 立場。而以下的部分嘗試以現象學理論角度出發,探究「觀看可見」與「觀看不 可見」的差異。

首先,就以《觀看不可見》一書標題而言,「觀看」與「不可見」看似是一 組悖論的語詞,因為「觀看」 是一種知覺的經驗活動,「觀看」所相對應的是「可 見」,而不是「不可見」。但為什麼昂希卻認為「觀看」的行動是觀看不可見,並 非可見?昂希的立場正代表著現象學運動所隱藏著的分歧。「觀看可見」的主張 認為所謂的觀看,看者在可見的現象世界裡同時作為能感與被感的存有狀態之 下,看者不可見的顯現才可能,即是不可見者建立在可見世界活動裡。反之,「觀 看不可見」的主張正是透過批判可見的知覺運動,認為真實純粹觀看活動經過現 象懸擱工作後,不可能還原出一組「觀看」與「可見」對象的基本存有結構。在 實際懸擱的活動中,如果主張現象學還原是以「純粹觀看自身」作為目標,則任 何具有可見對象在懸擱下都會被還原為純粹的基本材料。這正是昂希在《實質現 象學》(Phénoménologie matérielle)對胡塞爾《純粹現象學導論:卷一》(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的現象學方法進行批判的基本步

驟,說明意向性的能思(noesis)和所思(noema)兩者並非一種邏輯一致性的 概念組合。昂希到底如何以胡塞爾的現象還原作為始點,尋找一種純粹觀看繪畫 的可能性?而同時我們怎樣可以懸擱自身的可見而進行純粹觀看?

第二,昂希在《觀看不可見》中說明康丁斯基的操作方式如同胡塞爾的本質 分析(l'analyse eidétique)一樣,他從藝術本質中規定出一些外在本質,從而以 純粹方式知覺藝術,透過排除對象性的表象以揭開繪畫的本質。11對看者而言,

此觀看方式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因為抽象繪畫的構成裡,以「抽象元素」作為構 成的本質,同時我們可以以本質還原的方式觀看出抽象元素的存在,藉由減低對 外在表象的依賴。昂希如何將抽象繪畫的抽象元素直接還原,給予到看者的觀看 本身?看者如何透過觀看抽象元素,從一些線條和色彩的構成中,感受抽象元素 的不可見?

貳、章節安排

於導論開首將以康丁斯基的抽象畫理論作為始點,透過其他哲學家曾經對康 丁斯基的解讀,間接地為昂希對康丁斯基的解讀埋下伏筆,從而展現他們對抽象

11 VI, p. 73 ; p. 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繪畫研究進路的反差效果。

第一章則進入《觀看不可見》一書的討論,本章將會展現昂希如何以現象學 方式解讀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以此本章將會以三方面進行探究。第一節「抽象 繪畫理論重新解讀繪畫現象」,此小節將說明抽象繪畫對於看者而言,到底看者 如何介入繪畫現象本身。以及抽象繪畫作為一種藝術現象,它會如何回饋於看 者,從而使看者獲得抽象繪畫的意義。第二節標題為「抽象繪畫元素與圖像性」,

本節將會說明抽象繪畫的構成,抽象元素與圖像性的構成如何異於一般具象繪 畫。第三小節標題為「抽象繪畫與宇宙—對形上學的抽象表現」,此節將會以抽 象元素與圖像性作為基礎,試圖說明如何從抽象繪畫的兩種基本構成作為媒介跳 躍出形上學的意義。

然後在第二章會就抽象繪畫現象進行現象學的分析,抽象繪畫現象會引發我 們更進一步整體地探究繪畫現象的觀看到底如何被給予,亦即抽象繪畫的觀看不 可見到底背後是怎樣的一種主體性理論。首先,會在第二章論述集中探討昂希於 解讀笛卡兒的「我思」哲學過程中,以「我思」的徹底內在方式解讀思維現象的 本質為一種自行給予的顯現活動,以反對過去以反思哲學為主的哲學立場,而其 中爭論的關鍵點在於「我思」的自我明證性是如何被給予。知覺的觀看如何作為 一種證明「我思」存有的最終給予,到底怎樣的觀看方式於給予「我思」的本質 同時,而又能夠確保著「我思」的純粹內在?而第二章的另一部分則以昂希如何 在解讀「我思」作為思維物的實體過程中,以此作為生命現象顯現的基本原理,

思維物的實體將思維內容的顯現方式區分為「實體性」與「實質性」兩部分,以 此表達出思維物是以直接的方式給予思維現象的顯現。

在第三章將會以探討「實質」為核心主題,首先會論述為何昂希必須從胡塞 爾的「質料」理論轉移到「實質」現象學的討論。繼而會以實質的角度論述抽象

在第三章將會以探討「實質」為核心主題,首先會論述為何昂希必須從胡塞 爾的「質料」理論轉移到「實質」現象學的討論。繼而會以實質的角度論述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