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象顯現的本質與「內在必然性」

第二章 抽象繪畫的「觀看」如何可能:昂希重新閱讀笛卡兒「我思」

第五節 現象顯現的本質與「內在必然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視域、先所有視域、先於所有使視域獲得可能的先驗事件、先於世界的表象和先 於自身所創造的一切。『原初的可理解性』就是不可見的生命。」128昂希以不可 見的生命作為現象的顯現本質是重新尋找所有現象存有的基礎,現象的存有於生 命獲得感觸給予意義之前,現象是無意義可言,甚至嚴格而言,這並非具有主體 賦予意義的「現象」,所謂外在性對生命個體而言是無法理解,這意謂凡是由生 命所給予的現象,其存有皆內化於生命之內。現象與生命之間的無間距是無法於 可見的視域中找到回應,因為於可見的場域裡,所謂的觀看,就是觀看於自身之 外的某物,而只有事物的存有與自我的間距必然存有於兩者之間下,意義活動才 會發生。

第五節 現象顯現的本質與「內在必然性」

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法則中,內在必然性指導著主體的精神或靈魂如何與於 抽象繪畫活動中尋找適當位置,以表達藝術的精神性。無論於觀看與創作過程 中,我們都習慣出於研究步驟的要求,試圖首先定位抽象繪畫的視域範圍,然後 從一個具體的視域內,給予繪畫現象的意義。此立場說明了可見視域是唯一能夠 將繪畫現象顯現得以可能的方法,只要研究者於可見視域的存有發現與不可見的 意義具有交錯配置的機制,即毫無疑問地指出繪畫意義的給予必須透過可見視域 作為中介才得以顯現,而忽略了不可見的意義內部更包覆著與可見視域所抗拒的 內在元素,往往這些元素是無法以可見方式於具體視域顯現。而抽象繪畫或抽象 藝術正是無法以可見方式顯現自身意義,無論是繪畫內部的形式與內容構成或者 其個別藝術精神,它幾乎需要一套個別自我充足的理論重新獲得藝術裡的精神價 值。而康丁斯基對「內在必然性」法則貫徹於自身的作品裡,除了以理論要求之 外,他必須在實踐操作方面去驗證「內在必然性」可以於繪畫裡獲得成效,因此 我們可以看到康丁斯基的理論著作裡,《藝術中的精神》則提綱挈領地說明為何 這個時代需要抽象藝術,以及追求藝術的獨立價值是出於什麼目標。而《精神》

後半部分與《點、線、面》則是自然世界與繪畫中尋找一致的藝術法則,從而將 抽象繪畫所要表達的「真實」,除了建立於以「生命」為基礎出發的精神世界,「生 命」與自然還要於更深層裡得到同一,生命透過關於對自然的創造克服藝術與自 然於法則的差別,於宇宙之間獲得藝術作品的誕生。因此生命與宇宙互為通達,

生命透過抽象繪畫內化於宇宙之間同時,繪畫的效果突破了自身畫布上的內外之 分,抽象的元素的內在生命與聲音通達到宇宙無限的深處。

因此下文試圖在兩者的文本脈絡裡,從內在性的現象學觀點中,尋找不可見的 生命能夠印證於內在必然性法則的繪畫活動裡,從而共構出一個具有形上學意象 的宇宙世界。

昂希將自身的現象學任務目標劃定為現象「顯現」的本質問題,而非現象的 對象如何可能,其實將現象學的界線推一個絕對與徹底的極限。理由是,首先,

昂希的現象學指向的研究對象是非對象性,他認為現象未必以對象或者超越的方

128 I, p. 124,125; p. 86,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式顯現,亦即他沒有對現象顯現預先設定於一個特定的可見視域,因為現象是否 顯現無關於任何可見的條件作為其顯現的前題,任何一個現象於顯現之前,我們 是無法判斷宣稱現象的本質就是可見的對象或者超越本身。

加上,如果我們更深入思考此問題,更隱藏於對象與超越背後的「存有」,「存 有」以對象與超越性包覆自身,對於「存有」的探究,都必須以可見對象與超越 裡著手,從可見視域中獲得存有的意義,以鞏固現象學裡存有論的地位。

總結而言,昂希試圖突破過往現象學理論的界限,他的努力有以下兩點:第 一是,現象本身如果並非以可見的對象與超越作為前題,則其現象可以獲得其他 顯現的可能。第二是,現象如果不以可見與超越的方式顯現,於異於存有論的論 述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獲得存有的真實。

因為於存有論的論述裡,從現象到存有之間,我們幾乎可以於表面上獲得一 個合理的邏輯,就是凡是現象呈現,則存有必然可能,並賦予現象真實的結果。

存有、可見對象與超越這個三種概念皆形成一個存有論的論述方式。但昂希則打 破此表面的邏輯關係,認為任何只要有顯現的可能,就可以獲得存有的真實,而 且顯現的本質條件是不受任何可見所限制,只要顯現獲得生命實體的給予,則任 何現象都具有真實的存有。因此昂希並沒有將「存有」預先設定置放於可見視域,

並以對象的外部所包覆。此立場將存有建立在一個不可見的視域,以內在的方式 重新賦予存有的意義,以獲得更深刻的現象顯現可能。如果存有是以不可見方式 顯現,則意謂它並沒有以特定的具象呈現於視域中,反而是一種緊貼著個體生命 所流動的圖像性(picturalité)。雖然圖像性並非昂希於現象學理論提出,而是在 解讀康丁斯基的脈絡時使用,但其意義蘊涵著一個生命運動的存有意義,昂希曾 說:「生命本質的展現,就是繪畫本質的展現。」129存有雖然必須於一個具體狀 態下獲得其意義,但展現的姿態並非可見的。此意象性的發生契機不止在抽象繪 畫上,也同時發生於我們於日常知覺秩序的分離狀態,對象的意向性突然失去聚 焦,而觀看的視野墮入某種陌生感,產生一種與日常世界意義無關的印象,但印 象無休止顯現之際,印象會展現出一種與自身貼合的意象,雖無關於外在,但內 在於主體的生命,隨著每個人生命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意象性的模式。但我們 不能將該意象性視為一個具體圖象的先驗條件,因為意象性只是持存著不可見的 視域,而不是對象的意向性。意象性要保持自身與生命的一致性,以獲得意象運 動的來源甚至必要時徹底脫離所有可見的視覺活動,重新傾聽自身生命的聲音。

如果我們將圖像性對照著康丁斯基的內在必然性法則的話,康丁斯基則強調 抽象繪畫的元素是流動於自然之內,事物具有自身內在的法則,而前題是藝術的 生命能夠感受到這些內在法則,從而獲得自然與宇宙的無形的奧妙。

康丁斯基於《點、線、面》總結了內在必然性的原則要點:第一,去發現生命、

第二,去感受它的脈動和第三,確定這具有生命力所遵循的法則。130我們可以看 到內在必然性的基本原理乃是尋找繪畫元素與自然的橋樑,而唯一可能方式就是

129 VI, p. 70; p. 39.

130 林素惠著,《康定斯基研究》,臺北市美術館:美術論叢 18。頁 2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以生命作為兩者共同的單位。生命如何掌握自然的內在聲音與力量?康丁斯基雖 然以沒有以更嚴謹的哲學語言描述此發生的過程,但從他的書寫經驗中記錄著很 多關於被自然所震撼的例子,以此展現出他與自然所接觸的感受,直接給予生命。

生命以內在必然性的原則展開抽象繪畫的現象,當然他必須透過「觀看」獲 得現象,而昂希所強調的「觀看」在上文已經說明,是觀看不可見,更準確而言,

是觀看自身或者體驗自身,不可見的本質並非一種觀念,並且以可見現象再現出 觀念的不可見存有。不可見是現象的實體性,而此實體並沒有與現象經驗以內外 之分產生距離,現象的實體性是無法與生命內在分離,而是生命與所有現象是連 成一體,抽象繪畫所顯現「共振」、「迴盪」和「音調」的不可見力量正是依循著 生命的脈動,圖像的力量是向內部凝聚,而且維持在內部,以更高的密度與速度 在生命與抽象繪畫現象之間運動,同時抽象繪畫的元素只開放給個體生命以不可 見的方式觀看,與感觸的生命內在活動。康丁斯基說:「由靈魂的共振所創造的 內在元素正是藝術作品的內在。沒有內在內容,就沒有藝術作品能夠存在。」131 總結而言,兩人的理論主張分別將現象與繪畫的本質以感觸的顯現方式保留於不 可見的現象場域,開放於生命以觀看自身獲得現象,從而將抽象繪畫的元素凝聚 於生命的實體內部。

131 CW, p. 3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