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唯識修習次第之修證階段 …

二、 四種涅槃

除了擁有殊勝的性狀,在此階段斷除盡二障,而獲得解脫、清淨的果身,稱為「大 牟尼法身」。所謂大牟尼法身是永斷二障一切法的性相,透過轉依活動而轉成大涅槃和 大菩提之佛果,既稱為法身。大涅槃是在轉依活動中,斷除煩惱障而顯得自性清淨法界,

得以了脫生死的證果,既是真如的理體。根據《成唯識論》所言:

此雖本來自性清淨,而由客障覆令不顯。真聖道生,斷彼障故,令其相顯,

名得涅槃。此依真如離障施設,故體即是清淨法界。114

這段引文的解釋是大涅槃雖然本性是清淨,但由於客居的二障所覆蓋而不能顯現。真正 的聖道生起時,二障的斷除,使得其形相顯現,名為涅槃。這是依真如、脫離二障而建 立,因此,其本體是清淨法界。這說明涅槃本是存在的,只因被二障覆蓋著,透過修行 證斷,而恢復其清淨的本性。以上的含意充分的說明為何大涅槃在《成唯識論》所論述 的轉依成分中之第四種的「所顯得」。此外,唯識學派提出四種涅槃,皆以四個不同的 角度來觀察結果。根據《成唯識論》解釋四種涅槃的:

112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7 下。

113 參閱林國良著:《成唯識論直解》,冊 2,頁 904-905;李潤生著:《唯識三十論頌導讀》,

頁 467-468。

114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5 中。

106

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

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

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115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一切諸法的實性。雖然有客居二障的染污,但本性是清淨,具有無 數無量的微妙功德,無生無滅,寂靜如同虛空,為一切有情眾生平等共同擁有,與一切 事物即不相同、不相異,脫離一切形相、一切分別,推尋思考而無法接近,名稱語言無 法表達,唯有真正的聖者在自己的內心證得,其自性本來是寂靜的,故名為涅槃。本來 自性清淨涅槃是指一切諸法本具有、實性真如的理體,也就是一切存在的絕對真理。雖 然有客染,但是其本性是清淨,不生不滅,簡稱為自性涅槃。

二、有餘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116

所謂有餘依涅槃就是由斷除煩惱障而所顯現的真如,雖然仍然有異熟苦果所依託 的對象沒有滅除,但是二障永遠寂靜,故稱為涅槃。「依」主要是指身體,「有 餘依」的意思是煩惱障已經斷除,但是身體還沒有斷滅。

117

因此,才稱為這種涅 槃為有餘依涅槃,簡稱為有餘涅槃。

三、無餘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118

這類涅槃是脫離生死之苦而被顯現的真如。既是斷盡煩惱障所顯現的真如,其他的有餘 依也已經被滅除,種種的苦永遠寂滅,故名為涅槃。除了斷盡煩惱障,就連身體也斷滅 而顯現的真如,叫做無餘依涅槃,簡稱為無餘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

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 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119

115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5 中。

116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5 中。

117 參閱林國良著:《成唯識論直解》,冊 2,頁 878-879。

118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5 中。

107

第四種涅槃是有斷除所知障所顯的真如,此真如不時有大悲和般若輔佐,即不住於生死 和涅槃,而是為有情眾生帶來利益和安樂,在無窮未來的時間中,大悲和大智不斷地發 揮作用而一直能夠保持寂滅,故稱為涅槃。「無住」的定義是證道後不住生死、也不住 涅槃,而以大悲和般若來利樂有情。因此,這種涅槃稱為無住處涅槃。上述的四種涅槃 雖然是依著不同義用的差別而立名的,但皆是唯一的真如本體。

整體而言,《成唯識論》提出的四種涅槃是根據真如而安立的,其中的差別在於 雜染污的性質不同。第一、自性涅槃,即一切法皆平等之實質,依本性清淨之真如作為 依據,然而,被我、法二執所覆蓋,構成雜染界之相似相續,故為有垢真如;有餘依涅 槃則是去除煩惱障所顯現的真如,然而,此真如仍然有五蘊之身還沒有滅除,故稱為有 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是脫離生死之苦所顯現的真如,不僅二障永遠滅盡,就連其他有 餘依都完全不存在了;無住涅槃是滅盡煩惱障和所知障所顯現的真如,不住生死、也不 住涅槃,而選擇從事利益眾生獲得安樂的事業。

至於凡、聖和三乘能證得何種涅槃,根據《成唯識論》的解說:

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120

這段引文內容的意思是一切有情眾生,皆有第一種涅槃;二乘無學,容許有前三種涅槃;

唯有我們的世尊,可說擁有四種涅槃。從《成唯識論》大體上可以了解到凡、聖和三乘 是否具有這四種涅槃,不過,在《成唯識論述記》更詳細的分別二乘有學、無學;無學 不定性、決定性和菩薩漸悟、頓悟。據《成唯識論述記》所言:

一切有情若凡、若聖皆有初一,由此經說一切有情本來涅槃。凡夫二乘有學,

未證後三涅槃;二乘無學、不定性未入地者有初二;定性者,有初三。直往 入地菩薩,有初及第四。無學迴心入地菩薩,有初二及第四。如來具四種。

121

這說明一切有情無論是凡夫還是聖者都具有第一種涅槃,這麼說來一切有情本來 都具有涅槃。凡夫、二乘有學,尚未證得後三種涅槃;二乘無學、不定性,尚未入地具 有最初的二種涅槃;決定性者有前面的三種涅槃。直往而入地的菩薩(頓悟),有第一 種和第四種涅槃。無學迴心而入地的菩薩(漸悟)有最初的二種和第四種。如來,即佛

119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5 中。

120 引自《大正藏》冊 31,頁 55 中。

121 引自《大正藏》冊 43,頁 596 下至 597 上。

108

陀具有這四種涅槃。從以上對凡、聖和三乘的分析,足以證明只有究竟位的佛果才具有 四種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