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防災教育現況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內外防災教育現況分析

防災教育包括災害防治相關的知識、技能及訓練過程(林秀梅,2001)。防災教育 就是為了減緩(mitigation or reduction)災害而實施的教育。本研究為國小五年級學童 對人為災害防災素養現況調查研究,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國小學童災害相關概念及學 校、社會推行防災教育課程之情形等資料,以做為研究工具問卷設計之參考。研究 者綜合國內、外防災教育之現況,歸納分析如下:

一、國內國小防災教育之現況分析

為了落實災害預防及應變,防災必須與教育結合(蔣偉寧,2004a)。現階段我國 的防災教育理念雖好,然而實際卻存有一些問題,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之下,我國 的防災教育仍有一段努力的道路要走。以下從現行九年一貫課程中與災害及防災教 育相關內容、政府出版之防災教材進行分析後,再從國小防災教育實施成效進行探 討。

(一) 九年一貫課程與災害及防災教育相關內容 1. 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防災教育內容

目前九年一貫課程與防災教育較為相關者有生活、健康與體育、社會、綜合 活動、自然與生活科技等領域,係依據教育部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譚義績,2006),詳如表 5。

表 5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防災教育相關能力指標

在下列「a-b-c」的能力指標編號當中,a 代表主題軸序號,b 代表學習階段,c 代表流水號。

領域課 程

主題軸 年級 能力指標

生活 認識周 圍環境

1-2年級 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1-3 了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2. 生 活

事件。

4. 意 義

社區的安全

第九冊(五年級)

防災技能與態度的培養、災害應變逃生演練之實施規劃與心理創傷復健及人文關懷 等方面之教育資訊(蔣偉寧,2004a),且防災課程分散於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 育、綜合活動、社會等領域中,然而,防災教育應該是全面性的,這使得學生無法 有系統學習整體性的防災知識、技能和態度。

(二) 政府出版防災教材分析

防災教材方面,國內政府部門為了推廣防災教育,出版不少防災教材,如行政 院「防災社區學習教材」、「防災社區指導手冊」、教育部「防災小高手」、「學 校防震手冊」,16 本適用各級學校災害防救教育課程與教材、防災教育白皮書及各 階段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內政部消防署「居家防火安全手冊」、「家庭防災手冊」、

「別讓災害煞到你」防災應變教戰手冊以及編製一套全國首創融入國小教育體系之

「國小防災教育教材與教師手冊」… 等,相關單位與公共部門製作防災教育之教學 資源豐富,然而其設計之初,未能從整體的防災教育角度出發,因此顯得零散,只 能成為教學上的配角,更造成教學資源的重複浪費(蔣偉寧,2004a)。

新的防災課程與教材開發中,教育部防災科技教育計畫的防災教育小組對國中 小防災教育的研究成果已經有:吳瑞賢(2003)針對社會各族群的特性與程度特殊,撰 寫製作深淺程度分類的教材;陳國慶(2003)也針對防災教育編寫出防災學習要素表以 及依照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與學習要素列出關係表,其中明列出學生在防災教育中應 該有的正確態度及應變能力;譚義績(2006) 檢視國小、國中、高中職課程綱要,研 擬防災納入課程綱要之單元主題、內容綱要及能力指標,與教育部相關部門會談,

參加課程綱要委員會議說明防災教育納入課程綱要或暫行綱要;本計畫並就修訂課 程綱要,研擬相關推動防災教育之配套措施,並提出後續推動建議。九十三年度教 育部防災教育改進計畫亦完成九年一貫天然災害與人為災害教材之編製,共分三個 學習階段。其中九年一貫人為災害教材是由葉欣誠老師所屬之編輯群策畫,研究對 象屬於第二學習階段之教材有打火小英雄、安全你我他、用電安全、健康知多少、

行的安全等(防災 e 學院網站,2006)。

(三) 國小防災教育之實施

目前對於國小學生之相關防災宣導多為發行宣導手冊、錄影帶、光碟片、標語、

海報等方式,另有舉辦防災教育宣導活動、比賽、社區講座、利用多媒體宣導防 災觀念等方式,由於各單位多自行執行防災教育工作,造成資源零散,缺乏統整 性與橫向連結,而國小防災教育重點著重於:對災害的認知、防災態度、事前準 備、合宜的緊急應變措施、定期演習、建立社群為單位的防災系統、家長的參與、

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的防災訓練等(蔣偉寧,2004a)。所以,現在國小、國中到大 學,基於教育主管機關要求,許多學校都有實施防災教育並制訂防災應變計畫,

但是真正落實演練、宣導的學校並不多,且現有防災教材,散佈在各科教育課程 中,將造成資源分散,學生無法有系統學習整體性防災知識與技能。綜觀教育對 象多為學生,對學校教師、行政人員之教育訓練則不多見,導致防災教育第一線 教育者缺乏專業一致性之防災知識,同時因教師工作繁忙,無暇充分準備防災安 全教育教材及教具,導致防災教育成效不彰(陳文龍、李明憲、趙勇維,2003)。

二、國外防災教育相關研究

防災已是全球化的重要議題,我國於民國89年7月頒布「災害防救法」,90年8 月公布「災害防救法施行細則」,來落實防救災工作,但歷經數次天然災害,仍暴 露出許多應該改進的缺失(曾進財、盧守謙,2005a),其他國家的防災教育經驗可以 提供我們參考、學習。美國、日本二國天災頻仍,因此過去數十年來致力於各學習 階 段 與 社 會 的 防 災 教 育 。 例 如 美 國 防 災 體 系 的 聯 邦 緊 急 災 變 管 理 總 署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 ),其任務正是統籌全美各地區災害管理事宜,以 推動全面整合計畫,並透過減災、備災、應變及復原階段來降低災害衝擊(曾進財、

盧守謙, 2005a), FEMA就提供了非常多教育訓練課程, 並成立緊急管理研究所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專司經理人員與各階段防災教育師資的訓練。其 次,日本災害管理體系分成中央與地方2級。中央防災會議設於總理府,由內閣總理 大臣召集;地方政府則是都道府縣之縣長主持之防災會議及災害對策本部(曾進財、

盧守謙,2005b)。而防災教育方面日本則是除了美國FEMA之外,在實際工作與網路 資料上最多者。各國防災教育相關資料以日本及美國最為齊全,以下介紹此二國防 災教育之相關內容如下:

一、 日本的防災教育

日本的地理位置亦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頻仍。從過去最有名的1923 年東京大地震及1995年阪神大地震,2004年10月23日新潟大地震,連著3次芮氏規模 6以上的強震不但造成多人傷亡,連日本最引以為傲的新幹線子彈列車都被震得脫離 軌道,災民總數至今達十萬三千多人;2005年3月20日,日本九州沿海發生7級地震,

部分建築物毀損,有340人送醫治療;到最近2007年7月16日新潟又發生大地震,7 死800傷。以上地震災害,讓日本人從中記取教訓,積極加強防災體制及防災教育。

日本學校防災教育整體上採取融入各科目、道德、特別活動與總合學習時間之 實施型態,並無一套單獨防災素養評量系統。除委由學校各科教學與活動進行評量 外,常見利用相關網站的數位學習內容,以遊戲或問答的方式為之,通過者則可網 上頒發證書或獎勵。日本學校防災教育之教材除一般防災宣導手冊資料外,也多用 各機關網站上之數位化教材,以及地域自編之補充教材。教學模式富創意多元,並 經常實際互動交流,藉由成果發表、展示相互觀摩(譚義蹟,2006)。

二、 美國的防災教育

美國之中小學教育,各州之間有差異,一般強調通識教育,加強環境認知、群 體倫理、面對災難之心理教育,知識與技術比重低,教學方式例如透過家庭作業,

加強其蒐集文獻資料、組織與創意。其教學特色為強調計畫,其家庭作業多以計畫

來展現(強調蒐集資料、組織與創意),知識及技術面僅少部份;並且有相關群體 倫理與面對災難之心理教育(譚義蹟,2006)。

(一) 防災融入學校學習課程

美國教材特色初步分析:防災內容以融入式為主、受區域性災害為主,如紐 奧良地區對颶風及暴潮有較多感觸,加州以地震為主,有些州以龍捲風及暴風雪 為主、教學課程以單元為主,另外輔以活動(例如:2 units,1 activity )。

(二) 重要災害例子融入教學

美國教育部雖頒布有「校園與社區防救災計畫實務指引」,但各州政府教育 部門,亦針對各州校園防救災特性,編定該州之校園防救災計畫,並公布令其該 州之所屬行政區之縣公立學校需編訂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因此各州公立學校多有 符合該地區特性之災害計畫外,針對其他特別事件,亦有相關單位推動相關課程 以納入教材。另依據 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之 Masters of Disaster Lessons,

各州據此自行編訂防災融入課程。

在美國教育世界( Education World )[3]課程中心編印之教學檔案中,在幾個有 關特別事件融入社會科學課程,主要是要讓教師教導學生認知災害的發生相關知 識,包括 1941 年日本攻擊珍珠港事件、1963 年 11 月 22 日約翰甘乃迪總統遇刺 事件、2001 年 9 月 11 日紐約雙子星大廈恐怖攻擊事件。以上幾個國家黑暗日( dark days ),均被列入國家教材中。

茲以 911 事件為例說明:911 事件發生滿週年後,有 16 個新發展之課程計畫 提供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由 Bank One 基金會(911 後成立之基金會之一)推動 並且計畫列入國家教育標準(National Educational Standards)教材中。主要是教 導年紀較大者如何處理較複雜的問題,鼓勵關鍵危及時之思考;教導年紀較輕者 如何關心自身安全與克服未知之恐懼及自我通訊之表達能力(譚義蹟,2006)。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