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國小英語教學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溝通工具,英語使用能 力成為世界公民的必要素質。為配合政府國際化的政策,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政府大力推動各個階段的英語教育,加上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及滿足家長的需 求,自九十學年度起實施國小五、六年級的英語課程(教育部,2003)。又因應 最佳語言學習的年齡及減少學童在校外補習英語的經濟負擔,緊接著在 2005 年 提前至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教育部,2006)。國小英語教學實施近十年,以下 對九年一貫英語課程之教學目標、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種類、班級經 營及評量方式作簡略的介紹與評析。

壹、教學目標

基於溝通式教學觀,國小英語教學目標可分為語言方面及情意方面。國小英 語以聽、說為主,情意方面重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良好的態度,主要可條列為 以下三項:

一、 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以使能運用於實際情境中。

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引發其內在動機以利終身學習。

三、增進學生對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並與我國加以比較,進而能尊重文化 差異。

於國小三、四年級的啟蒙階段強調聽與說的學習,讓兒童藉由豐富的英語

聽、說環境,奠定良好的英語口語溝通基礎。並適時融入讀、寫活動,讓學生藉 由接觸簡易的閱讀材料,以及適當的臨摹及填寫字詞等練習,自然體驗語言的不 同形式,以收聽、說、讀、寫四者相輔相成的效果。

目前國小英語學習節數是一個星期兩節課,單靠教師一己的力量要在這兩節 課裡營造豐富的英語「聽、說環境」,成效是非常有限的,更不用說要讓學生做 到用英語溝通。研究者認為國小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應著重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 養,先使其喜歡英語,再強調語言能力的培養,如此,當可減少國小學生就放棄 英語的情形。

貳、教材選擇

國小英語教材包含有聲教材及平面教材,教材的分量及難易宜適中,其編寫 原則如下:

一、內容及活動設計:實用、淺顯、活潑有趣,強調溝通式活動,字彙、句 型及對話之介紹,採由易而難的螺旋模式,並適時安排複習單元提供學生反覆練 習的機會。

二、主題:多樣化,切合學生的日常生活。

三、體裁:多樣化,如對話、歌謠、韻文、簡易兒童故事等。

以上編寫原則提供給現場教師在編選教材上的指引,但仍過於籠統,不少研 究調查現場教師選擇教材依據,陳秋蘭(1999)問卷調查結果得知國小教師選擇 教材的十大考量因素依次為:1.教材主題與學生生活相關,相當生活化(96.3%);

2.內容依難易度循序漸進(85.2%);3.教材內容生動有趣(77.8%);4.附有輔 助教材(如錄音帶、錄影帶、光碟等)(70.4%);5.每單元中之活動設計富於變 化(70.4%);6.教材編寫完整附有作業簿、教師手冊、評量卷等(70.4%);7.

價錢合理(66.7%);8.印刷精美(55.6%);9.教材份量與授課時數吻合(51.9%);

10.教材中之活動設計鼓勵學生互動與合作學習(40.7%)。

張玉芳(2002)調查苗栗縣的教師需求,除了上述理由,多了四項考量因素,

分別為,售後服務的有無、聽說讀寫比例分配、教材是否讓學生獨力完成、及文 化訊息的多寡。

戴維揚(2003)發展出「英語教材評選指標項目表」做為英語教師選用教材 的依據,共有六大類評選指標,分別為「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活 動設計」、「教師手冊」、「學生習作」、「必備教具」、「編印設計」,共包 含 25 個評選項目。

訂定教材評選指標有其必要性,以一個普遍性的規準來選擇是較有效率且客 觀的作法,但是同一本教材能否符合英語原班中英語程度兩極化的學生需求,端 看教師如何對教材加以運用。本研究欲探討教學現場教師如何選擇教材,及其選 擇及運用教材時是否因應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情形而有所調整。

參、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種類

九年一貫英語課程基於溝通式教學觀,建議教師教學應儘量由意義的建構出 發,先處理整體的理解與表達,交代情境、目的、對象後,再進行較局部的語言 成分的練習。教師上課宜採輕鬆活潑、互動的教學模式,透過活動練習,讓學生 藉由同儕及師生的互動,多方面接觸英語,並實際運用,而非由老師單向灌輸文 法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很少會只使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通常會依據 課程需要、活動安排、學生需求或其他因素而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法與教學活 動。以下分述常用的英語教學法與教學活動種類。

一、英語教學法

隨著時代變遷,英語教學法因語言學及心理學之演變而改變,英語教學法目 前常見共有二十幾種(毛佩琦譯,2003)。以下僅介紹常用的六種方法,包括文 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聽說教 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自然教學法、肢體回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及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依據陳須姬(1999)將各教學法 的主要內涵說明如下:

(一)文法翻譯法

文法翻譯法認為語文學習的目的是要能閱讀文學,因而教學重點強調閱讀與 寫作,忽視聽、說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母語來進行教學,並要求 學生記憶大量的字彙、片語及文法規則,來達到理解所閱讀的內容。

1.源起:原先用來教授拉丁文和希臘文。

2.教學目標:閱讀目標語言的文字資料。

3.教學重點:母語是教學媒介,讀與寫是教與學的重點,強調精確。

4.教學活動:句子是教學與練習的基本單位,文法教學是演繹式的,先 呈現文法規則,再進行文法作業來練習。教師要求學生讀幾行文章內容,並做翻 譯,接著教師協助學生認識生字、動詞及片語變化,並要求學生背誦文法規則,

然後要求他們填充、造句做問答題及作文。

5.師生角色:教師是權威,學生遵從教師命令,學習教師教導的知識。

6.評量方式:強調讀寫技能,採用紙筆測驗的方式評量學生,評量內容 大多為翻譯題、文法題及目標語言文化相關問題。

(二)直接教學法

直接教學法主要是培養學生會話能力,因而不重視文法規則,教學順序是先 聽、說,後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目標語(target language)直接進行教學,

即以外國語言來教外國語,盡量不使用母語翻譯,並藉由實物、卡片及肢體語言 來幫助學生學習外語(Richards & Rodgers, 1986)。

(三)聽說教學法

聽說教學的倡導人之一,Bloomfield(1961)曾說:“Language learning is over-learning; anything else is of no use.”,他認為口語習慣是語言學習最主要的目 的,強調正確的發音和腔調,教學順序是先聽、說,後讀、寫。教學過程中,以 基本的句型練習與模仿為主,呈現各式各樣的句型,以老師或錄音帶的聲音不斷 重複單字或句型,學生則反覆模仿練習,直到完全精熟。

(四)自然教學法

自然教學法是由美國的 Krashen 和 Terrell (1983)兩位學者所創立的一種 語言教學取向,其立意在於利用第一語言習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的觀念 來進行語言的學習。

1.源起:Krashen 和 Terrell 合創。

2.教學目標:在低焦慮的學習情境中,如同學習母語一樣自然,需讓學 生能理解接受的將外語輸入。

3.教學重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歷經三個階段(1)發展聽的能力(2)

嘗試很多錯誤(3)利用各種複雜的練習或活動學習。

4.教學活動:利用角色扮演、對話、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完成較高 階的語言學習。

5.教師角色:教師提供資訊的語言困難度,只要比學生能力高一點即可。

先保持一段靜默期,讓學生接受大量的聽與讀的訓練,有了足夠的語言輸入時,

便可適時發出語言。

自然教學取向以溝通為目標,又以溝通的活動來達成此一目標,是其他教學 法所不及。然而學生的語言可能會相當流暢,卻無法同時兼顧語言的精確性,是 其缺點所在。

(五)肢體回應教學法

肢體回應教學法特別強調「聽」的理解,教師用目標語下命令,學生利用動 作來回應,不強求學生用外語發言,學生在經過 50 小時左右「聽—反應」練習 後,進入「會話練習」階段,逐漸增加口頭發表的機會。教學過程中,以包含動 作的詞類為主要的重心,教師不斷使用肢體動作來教學,學生也用肢體動作來回 應,教學活動簡單、節奏快,較適合年幼的小孩學習。

(六)溝通式教學法

溝通式教學法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溝通能力,溝通過程與語言形式同等 重要,交談的過程中,需要考量談話目的、對象與時機等因素,以決定使用何種 語言形式。因此教學過程中,盡量透過模擬實際的溝通過程來學習臨場的英語溝 通模式。教學過程依設定目標、提示學習內容、練習、轉換等步驟進行,其中轉 換是指以情境模擬及角色扮演或依據教師提供的對話流程進行自由的對話練習。

1.源起:溝通式教學法於 1970 年代興起。

2.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包含文法等語言形式上的知識及 溝通時語意的瞭解能力。

3.教學重點:學生需把握溝通的契機,秉持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習態度。

4.教學活動:主要讓學生溝通,過程中彼此分享資訊、訊息意義的協商、

和他人互動,不嚴格要求文法語言形式的正確表達。

5.師生角色:開始實是促進者;其次促進學生、活動、教材三者間的互 動。接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擔任監督者、溝通者、諧商者與監控者等角色。

溝通式語言教學法的缺點在於它沒有特定的步驟或活動,故需要一位有經驗 的教師來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另外由於著重流暢性,學生的發音或文法結構表現

溝通式語言教學法的缺點在於它沒有特定的步驟或活動,故需要一位有經驗 的教師來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另外由於著重流暢性,學生的發音或文法結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