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英語程度差異教學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小英語程度差異教學之相關研究

學生程度差異情形造成教師教學困擾,各個相關單位均提出因應措施,蔣貴 枝(2000)及鄭楓琳(2000)提出可採能力分組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以改善學生 能力差異懸殊的困擾,但是必須注意其衍生的新問題。

張武昌等人(2003),提出解決英語雙峰現象的一些建議,包括解決資源分 配不均,教材及教學活動優先考量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成效,最後才是份量或 進度。

為解決英語學習興趣低落等因素所造成的英語能力落差問題,英語教師應該 改善教學法(張武昌,2005),或為不同程度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陳錦芬,

2004),讓英語教學更活潑、更生活化(詹餘靜,2003),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表 2-4-1  英語原班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表 2-4-1 英語原班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表 2-4-1 英語原班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一、WebQuest 教學活動,對不同英語程度 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後測沒有顯 著的影響。

二、WebQuest 教學活動;對照組使用「任 務學習單」,兩組在整體學習態度、英語作 業及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三、實驗組不同英語程度的學生之間,接受 WebQuest 教學活動之後,在學校課程及自 我學習兩個面向的學習態度出現顯著的差

壹、研究主題方面

從表 2-4-1 可知,許多研究運用不同的策略來因應原班級中學生英語程度差 異之情形,有同儕輔助教學者(吳順麗,2008;沈峰榮,2006;賈惠文,2004;魏伶 如,2006);有採用合作學習者(朱怡苹,2006;秦翠虹,2003;梁彩玲,2002;郭 增武,2007;黃冠雯,2006;劉青欣,2003);有班級經營者(江吟梓,2003;施泊 琹,2006;黃玲惠,2005;魏琴樺,2005);有在教材上著墨者(邱珮瑜,2007;

林淨儀,1997;施美如,2005);有探究回家作業者(陳怡曄,2004);有使用 不同教學資源與策略者(康興國,2007;陳雅婷,2006)。

由上述可之各個研究只針對教學現場中一個面向來探討,而本研究目的在探 討教師在對原班中學生英語程度差異之各個面向的教學策略。

貳、研究方法方面

在表 2-4-1 中,有 7 篇採用實驗研究法;有 6 篇採用行動研究法;有 2 篇採 用調查研究法;有 5 採用質性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用來檢視比較不同教學策略的 成效;行動研究用來改進教師現場之教學問題,提升低成就學生之學習成效;2 篇調查研究法主要調查教材使用現況;質性研究法有採觀察、訪談及個案研究來 獲取英語教師班級經營之理念、作法與成效、回家作業的安排,及探討同儕輔助 教學之鷹架語言(吳順麗,2008)。

各個研究方法均有其憂、缺點,而因本研究所要蒐集的資料是教師所知覺之 學生程度差異情形及教師因應策略,為獲得全面且細緻的資料採取觀察與訪談或 個案研究是較好的選擇,再加上想要蒐集多位教師所提供之課堂實務經驗,因 此,本研究採取訪談為主的研究方法。

參、研究對象方面

在研究對象上,分別有一所學校、教師、國中學生及國小學生,又因研究主 題與目的之不同,樣本數量亦不同,教師方面,有的是針對一位教師做個案研究;

有的是觀察與訪談數位教師;有的是針對一個區域進行意見調查。在國中、小學 生方面,都有兩班學生作為對照組與實驗組;也有以一個班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的。

本研究欲採用訪談的方式進行多位教師對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情形之教學策 略之研究,江吟梓(2003)選取 8 位新手教師與 6 位資深教師進行研究,但其研 究結果指出兩個群組的教師在班級經營因應策略上並無差別,因此,研究者選取 的對象均是以教學五年以上的教師為首要考量,以獲取最有效的因應策略為目 的。

肆、研究結果方面

合作學習能提升低成就學生英語成就與學習興趣,而高成就學生也能體認自 己的學習責任與主動幫忙低成就學生,成效頗佳。而六篇同儕輔助教學均顯示能 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其中沈峰榮(2006)用行動研究法實施同儕輔助教學,

特別指出學生在學習「單字」、「句型」及「課文閱讀」三方面具一定效果,亦增 加學生課堂聽與說的機會與能力。不過魏伶如(2006)發現學生在「句型聽力」、

「字彙辨識」、「句型辨識」成效未達顯著。賈惠文(2004)指出同儕輔助能提升 學生學習態度與興趣。江吟梓(2003)與魏琴樺(2005)指出教師在課堂中運用 多種班級經營策略使學生專注於學習,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施泊琹(2006)指 出學生在教室使用母語的管理方式、學童說話權的分配、學童吵鬧時的管理亦會 影響外籍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黃玲惠(2005)則指出科技器材,如錄影器材有

助於提升教學品質。

綜合上述,在英語原班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情形下,教師在教材選擇、教學資 源及班級經營上均可靈活運用。

在教材方面,雖有研究嘗試訂定評選教科書的標準(張玉芳,2002;陳秋蘭,

1999;戴維揚,2003),但在學生程度差異極大情形下,只使用一種教材並不是 最好的辦法。而目前所言「教材」均侷限於「教科書」之狹義的解釋,然而,若 國小英語教師將英語教科書視為唯一的教材,將面臨無法因應不同程度學生需求 的窘境,因為沒有任何一套教材可以同時應付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因此,英語教 師或是要對教材的難易度做出取捨的行動,或是需善用資源,在適當的時機將相 關資源納入課程中,將同樣的內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不僅增加了學習語料的曝 光率,也可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資源上,一種為人力資源,利用高成就學生作為一種人力資源實施「分 組教學」與「同儕輔助」,與教師共同協助英語原班程度較落後的學生。對大多 數的語言學習者而言,小組活動是可以在真實情境中立即使用語言的唯一機會

(Byrne, 1986)。同儕指導(peer tutoring)是一種學習者互相幫助和經由教學學 習的教學系統,有同年齡者,如學生教學生;有跨齡者,如高年級學生交低年級 學生,通常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Goodlad & Hirst, 1989)。Byrne(1991)一個三 十人的班級,教師進行三十分鐘的口語練習活動,一個學生最多只能講到一分鐘 的話;而如果讓學生兩兩一組,做五分鐘的配對練習,每位學生在這五分鐘內的 練習機會,就遠比這節所剩的三十五分鐘還多。經由這種方式學習英語,不只是 低成就學生受惠,也使的高成就學生由幫助別人的過程與結果中更精煉自己的外

語能力(吳順麗,2008)。另一種為軟硬體設備資源,適時運用科技與圖書融入學

習主題中,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班級經營上,饒見維(1996)指出良好的班級經營包括如何安排學習環境、

安排教室座位、建立規則與程序、安排學習活動時間、分組的方式、個別指導的 方式等。良好的班級經營對於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是每一位教師都應有的 教學知能。

目前雖有學校採用「能力分組教學」,這種方式雖方便教師教學,但教師對 不同能力班級的差別期望、標籤效應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張春興,1996),

因此目前大多數學校並沒有實施「能力分組教學」,例如朱惠美等(2002)共同 探討台北市國小英語能力分級教學現況,指出台北市公立國小中未實施英語能力 分級教學者仍佔多數,接近八成。在「補救教學」上,依據學生學習需要提供額 外的補救教學之立意雖佳,但一般英語教師節數多,一般只能利用早自修及午休 時間進行補救教學,對於英語教師來說負擔頗重。因此,研究者認為教師在原班 級情境中想辦法因應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是最適宜,也最立即的方式。目前在原班 級中運用「分組教學」及「同儕輔助」因應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情形進行教學均有 不錯的成效,但大多數研究只採用一種策略作為學生英語程度差異之因應策略,

而江吟梓(2003)探討教師因應學生英語程度差異議題在班級經營中分組及課室 活動的安排,在訪談過程中獲得許多實用的分組與課室活動,啟發本研究欲採取 訪談法深入探討英語教師在英語原班教學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及解決策略,企圖 探求歸納一個因應英語原班學生程度差異情形之教學模式之可能,以作為教師教 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