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步驟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效度

本研究為了獲得現場教師在英語原班中對學生學習情形的看法及教學策略 運用情形,因而採用訪談法,研究過程中所需使用的研究工具以訪談大綱及研究 者本身為主,以質的研究來進行蒐集資料,必須注意研究的可信度,因而特別重 視研究的效度,以呈現真實的研究過程與結果。

壹、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是訪談大綱及研究者本身,訪談大綱修改自試探性研 究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編製而成。而研究者本身的教育背景、教學理念及研究能 力都會影響整個研究過程中訪談大綱的編制、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的面向,

因而針對研究者本身相關資料詳加陳述。

一、研究者教育背景與教學理念

研究者畢業於台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於九十八學年度修畢靜宜大學英 語教學二十學分班,目前為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之學生。研究者教學 迄今邁入第六年,前四年都是擔任低年級導師,今年是第二年擔任二至四年級英 語科任教師,身為英語科任教師,要面對三個不同年級、十幾個不同的班級及一 個星期 22 節課,在教學當中,體力著實不勝負荷。此外,在英語教學實務上,

仍是個新手,對於英語學科知識、教學策略及教材銜接等方面都還在摸索嘗試階 段,一節課下來最擔心的就是到底學生學到了什麼。再加上在研究所探討社會再 製等議題,使得研究者對於英語原班學生程度差異情形特別感到憂慮,不僅是教 學感到困擾,更深切感受到英語的學習情形已成為社會再製的最佳寫照,跟九年 一貫英語學習所欲達到的目標是背道而馳。在研究者任教的中年級班級中,已出 現學生英語程度差異情形,在一個三年級班級中,大約有八、九個學生在不經老 師教導下,可以念讀完整本英語教科書內容;但大約有五個學生在教師教學後仍 無法聽讀課本單字與句子。研究者無法兼顧兩端學生之需求,學生也無法獲得學 習信心與興趣。因此,才希望藉由訪談吸取有經驗教師之經驗,來增加教學效能。

二、研究者的訓練

研究者曾修習「教育研究法」及「質的研究」兩門研究方法論課程,經由實 作及閱讀分析他人論文寫作,對於研究知識累加及研究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幫助。

研究者在研究所一年級時,曾訪談過一位英語教師以瞭解該校英語教學政策 實施緣由與狀況,並針對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編碼分析;在研究所二年級時,也訪 談過某校教務主任以瞭解該校推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情形;且在進入正式研究 之前,研究者進行試探性研究,訪談 5 位教師,從訪談大綱、逐字搞、編碼及比 較 5 位教師之編碼資料等各方面,練習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狀況中,經由 實作中提升研究者的訪談技巧、蒐集資料的方法及整理分析資料的邏輯能力。

貳、研究效度

質性研究強調對整體脈絡情境的描述與解釋,而不採用科學的數字來評估研 究品質,因此重視資料的可靠性,即研究使用的資料與結果是否反應研究對象的 真實情況(陳向明,2002)。本研究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提高研究的效度:

一、用心傾聽、適時追問

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以注意、傾聽的態度持續對話,對受訪者所言保持開放 的視角,詳細記錄下來。而在過程中,若對受訪者所言有疑問處或遺漏處,都以

「您的意思是…」重述受訪者的話來提出疑問,或以「請問您對…的看法是什 麼?」使受訪者發表看法。研究者的問話態度必須讓受訪者放心回答,以取得最 真實且完整的資料。

二、將資料讓研究對象確認

將訪談錄音與文字記錄轉錄成逐字稿後,會以紅色字體註明有問題處,並將 整份逐字稿寄給受訪者,一方面請其校對以確定資料無誤,一方面請其對紅色字

體處的問題再作澄清或回答,以提高研究資料的正確性。

三、尋求支持資料可信的證據

訪談地點若是在受訪者的教室,研究者會盡量蒐集學生學習情形的資料,如 習作、作業及成績;也會仔細觀看受訪者的教室布置,並請受訪者稍做說明,目 的即在結合觀察與文件資料,運用三角檢證的方式,展現資料的可信度。

四、明確交代研究過程

研究者對於研究過程中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方法的使用及資料蒐集、整理 與分析的方式都有詳細的說明,並解釋各項決策背後的原因,以使讀者判斷本研 究資料的可靠性。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需時時提醒自己避免主觀的判斷與解讀,需不厭其煩 的蒐集各全面的資料做客觀的佐證,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