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英語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英語教育

本節從國小英語教育的意義,進而了解實施國小英語教育的歷史發展,說明 在國小實施英語教育的重要性。

壹、 國小英語教育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六十條規定「六歲至十二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 育,免納學費。」其中的基本教育的分類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2011 年的<國際教育 標準分類法>(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簡稱 ISCED)

的「第一級教育」-初等教育(Level 1 primary education)階段相同。在我國國民教 育法第 2 條「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而國民教育法第 3 條更 清楚說明「國民教育分為二階段:前六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教 育」,因此本研究所指國民小學,係指 6 歲至 12 歲國民所接受之教育。

國民小學英語教育,顧名思義可以說是在國民小學階段實施英語教學,但是 我國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小英語實施期程分為兩階段來執行,2001 年首 先於國小五、六年級實施英語教學;2005 年向下延伸至國小三、四年級實施英 語教學。因此到目前為止國民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實施的年段僅限於三、四、五、

六年級。

貳、 國小英語教育的歷史沿革

英語是國際間共通的語言,在國際化的浪潮下,若是能透過英語的學習,顯 而易見將能強化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然而早年小學教育多沿襲日本殖民時代的教 育制度及大陸的師範院校體系,並未將英語列入學習的課程中。自 1968 年九年 國民義務教育開始實施,英語教育開始在國中階段實施。高雄市已經率先在 1978 年聘請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在十全國小試辦國小英語教學(資賦優異兒童),在當時 僅屬於嘗試階段,直到 1986 年間多數人認為小學是學習本國語言及文化的基礎 階段,而且在國小學習英語和當時國民教育的宗旨相牴觸,因此不贊成在國小實 施英語教學;但是到了 1987 年解嚴之後,開始支持語言教育多元的政策,可以 視為轉捩點。如此國小英語教育才開始萌芽,茲根據相關研究分述如下(邱毓雯,

2007;施玉惠、朱惠美,1999;黃真瑱,1999;楊愛嬋,2009;鄭俊芬,2005;

戴維揚,1998)。

一、 民間的醞釀

1989 年教育部著手制定「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當時英文尚未納入正式課 程。然而學習英語在一般家長的心目中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提前在小 學階段學習是大有人在,當時以大台北地區,兒童學習英語的比例高達 71.70%,

(曹素香,1993),可見在國小階段學習英語有相當大的需求,因此 1993 年台北 市教育局首度同意國民小學利用團體活動的時間進行高年級英語教學。

二、 地方政府的預備

從民間要求教育改革呼聲愈發高漲,而政府為了回應民間教育改革的需求而 成立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才開始檢視教育政策的未來方向。因此行政院 教改會於 1996 年通過「積極規劃與準備國民小學學生必修適量之英語課程」案,

建議政府應將英語二十六個字母的辨識與書寫列為國小基本技能,並以必修方式 在國小實施英語教育。起初只有台北市、台北縣和高雄市的國小參與實施英語教 學,其它各縣市的參與實施情形並不踴躍。但是在教改會建議後,其他縣市才逐 漸轉為主動,加入推動國小英語教育的行列。到了 1997 年全國 2,561 所小學就 有將近半數實施英語教學,同時也帶動其他縣市起而效尤,似乎已為小學的英語 教育打開一個出口。

三、 中央的規劃

1998 年教育部中教司提出「國民小學高年級實施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計畫」

專案報告,積極籌畫;並由中教司與國教司組成「國小英語教學評估工作小組」。

由國教司提出「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評估報告」,其內容包括國民小學實施英 語教學之理由、基本目標,實施英語教學是否增加學生負擔,未來三年配套措施,

像是拓展多元師資培育管道及英語教學輔助設施等。教育廳公佈「台灣省國民小 學實施英語教學實施原則」,學校可以利用社團方式進行英語教學,這才算是正 式在小學邁出的第一步。

四、 全國的正式實行

1998 年教育部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英語列入國小正 式課程,預定自 2001 年開始全國國小五、六年級正式實施。從此之後,國小英 語教學正式且全面性的在我國推行。為了九年一貫各版本間英語教材的編選,

2003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基本字彙一千字表」,期望能讓教材的內容程度差異減 少,之後再增加二百個字彙,因此國中小基本字彙總共是一千二百字。然而當時

部份縣市自行提前向下延伸,引發的教材銜接及學習落差,教育部要求各縣市應 在不牴觸國家課程綱要規範下,研訂自主性的課程綱要與實施計畫,規範國小低 年級不教讀、寫的原則,設計生活化、口語化的課程;在執行策略上應做好師資 準備、課程建構、教學精進、向外擴充等準備。

五、 一國多制的英語教育

不過各縣市政府紛紛將國小英語教學視為政績的重要表現,像是台北市在師 資及經費的優勢下,從一年級開始國小英語教學,而其他縣市政府也跟進,抵擋 不住各縣市向下延伸英語教學的腳步下,教育部又宣布從 2005 年起,國小英語 教學,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授課。才實施不到三年的英語課程綱要,只好在兵荒馬 亂中被迫重新向下修訂。依然有部分縣市自行決定向下延伸至低年級,因此教育 部要求其縣市政府必須滿足適法性、程序性、專業性及提報實驗計畫四大要求,

也就是推動時程要依據課程時數與課綱規範,經費充足、合格英語師資達 95%、

教材審查通過,最後以實驗教育方案向教育部核備,即可向下規畫英語課程。所 以資源充足的縣市,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等皆提前到小學一年級 就開始實行英語教學,台南市則是提早到小學二年級,其中新北市不僅提早在一 年級實施英語教學,在星期三下午增加所謂英語活化實驗課程;因此可見國小英 語教育在台灣各地實施的方式有許多差異。

六、 面臨挑戰的英語教育

在 2011 年教育部公布了國中小國際教育白皮書,希望透過國際教育的推 動,將國小英語教育齊一由一年級實施,然而專家學者、家長團體及各縣市政府 反應不一。2013 年十二年國民教育將高中及國中小連貫起來,這項龐大的教育 改革開始啟動,但是台灣英語教育正面臨雙峰問題嚴重、偏鄉地區英語師資合格 率失衡、教師課綱教學轉化能力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低落等問題。從 2015 年起 大學甄選入學項目將正式採計英聽成績,此項變革也將衝擊目前台灣的英語教學 體制,第一線英語教師所扮演角色相當重要。希望我國的英語教育能透過教育改 革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茲將國小英語教育之歷史沿革分列如表 1。

表 1

由以上可知,國小英語教育的推手是民間教育改革的呼籲及時代改變的需 求,不過教育政策的規劃或法令的制定,才開始給予國小英語教育發展的基礎。

並且之後在實施國小英語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充實國小英語教育的內涵。

參、 國小英語教育相關之教育政策

政策是公共政策的簡寫,其中包含「公共」及「政策」兩種名詞的涵意,「公 共」指涉的是關於多數人民所需解決的問題,而「政策」是指如何解決多數人民 問題的策略,簡而言之就是透過策略解決人民的問題(張芳全,2004)。而教育政 策及為政策的其中一環,吳政達(2004)以為教育政策由政府機關制定,其目的在 解決民眾關於教育的問題及滿足人民的教育需求,其內容可以規範政府的作為及 如何作為,但是要注意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那麼國小英語教育政策可以如此界定:政府機關為解決國小英語教育相關問 題所採取的行動或制定的執行規範,當然也包含各項法令與行政命令。而以下皆 為直接影響國小英語教育的重要政策。

一、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

國民中小學均屬於國民義務教育的範疇,1968 年政府開始推行九年國民義 務教育,當時公佈「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即說明:「九年國民教育分為兩個階段:

前六年為國民小學,後三年為國民中學,其課程編制採九年一貫之精神」。然而 課程標準之設計架構,在 1985 年以前,國中國小依然分成二個部分缺乏溝通與 整合;直到 1993 年、1994 年課程標準修定時才開始促成國中、國小二階段課程 的整合,期望達成國中小九年一貫的目標(教育部,2003b)。

教育部在 1998 年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其九年一貫課程 的特色:「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中小學課程銜接、學習領域的統整、社 會新興議題的融入、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協同教學的重視、十項基本能力的培 養、本土國際的觀點、重視活動課程、建立課程品質管理機制。

從 2001 年由國小開始實施英語教學也多受其影響,分項加以說明:

(一) 英語領域課綱

九年一貫綱要中英語領域課綱 (教育部,2003a)在主要目標上除了 培養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及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加入了本土國際觀點 的文化認識。對學生的基本能力培養依語言能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 法、文化與習俗三方面加以敘述,而雖然英語教學時數有限,內容也較 淺顯,但還是能間接達成和十大基本能力相關的精神或內涵。

在實施上,對英語科教材內容涵蓋的主題與體裁要符合趣味化、實 用化及生活化的原則,並適度納入本土教材,具備溝通功能及語言成 分;教材編選以學生的興趣及需要為依歸。教學方法要自然讓學生融 入學習環境,也要針對學生的程度實施「適性教學」,同時注意課程銜

在實施上,對英語科教材內容涵蓋的主題與體裁要符合趣味化、實 用化及生活化的原則,並適度納入本土教材,具備溝通功能及語言成 分;教材編選以學生的興趣及需要為依歸。教學方法要自然讓學生融 入學習環境,也要針對學生的程度實施「適性教學」,同時注意課程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