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分析

本節主要為說明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一般狀況,並以單因子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分別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之高年級學童之社會興趣的 差異情形,以回答研究問題一、二,並考驗研究假設一。

壹、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一般概況分析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各向度與整體分析

本研究以自編「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量表」,測量國小高年級 學童對團體、社會的興趣與情感,也就是對自身以外的事物感到興趣與 關心的程度。全量表包含「工作」、「友誼」、「社會興趣能力」與「同儕 之愛」共四個分量表,其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如表4-3 所示。

表4-3「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各分量表現況分析

分量表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工作 4.01 .74 3

友誼 4.25 .77 1

社會興趣能力 3.90 .74 4

同儕之愛 4.09 .76 2

總量表 4.05 .66

有效樣本數 N=736

由表 4-3 可知,就整體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而言,其平均數為 4.05,而不同分量表之社會興趣平均數則介於 4.25 至 3.90 之間,可發現 各分量表之社會興趣高於中間值 3.0 以上,表示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社會 興趣具有中等以上之水準。在各分量表的社會興趣中,以「友誼」之單 題平均數得分最高(M = 4.25)和「同儕之愛」居次(M = 4.09),介於

「大部分符合」與「非常符合」之間,顯示大多數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團 體中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於兩性平權、合作平等、交往等方面有 高度的興趣,再其次則依序為「工作」(M = 4.01) ,居末的則是「社 會興趣能力」(M = 3.90),介於「還算符合」與「大部分符合」之間,

顯示大多數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工作的態度有高度的熱忱,並且對人際間 的交往關係具有良好的自信心。

在相關的研究中亦可發現類似的研究結果,如黃秀惠(2004)研究 發現,就平均數來看,國小兒童的社會興趣的發展現況應屬中上等,而 蔡佳靜(2002)的研究中也顯示國小學童之社會興趣大致上是較高的。

燃而卻和顏裕峰(1994)的研究有些許出入,其研究顯示國中生的社會 興趣的程度、個人主觀覺知的同儕人際關係以及他人評量的同儕人際關 係,都僅維持在中等的程度,探究其可能的原因是國小時期的學生正是 對任何事物皆顯示高度興趣,致力於發展社會能力,所以社會興趣的發 展程度偏於中上,然而國中時期,課業壓力及身心發展的遽變,使得學 生較注重個人的感覺,不若國小時期強調團體、合作的概念,也因而降 低社會興趣的需求。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社會興趣各題項之分析

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社會興趣之各題項反應結果,有助於了解國 小高年級學童之不同題項的社會興趣,其各題項結果如表4-4 所示。

4-4 各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由表 4-4 可知,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最高的前五項,依序為第 15 題「我認為朋友是很重要的」(M = 4.56)、第 9 題「我很願意交朋 友」(M = 4.45)、第 26 題「朋友有需要時,我很願意幫忙。」(M = 4.44)、

第29 題「同學受傷時,我會陪同學到保健室。」(M= 4.36)與第 11 題

「我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M = 4.33)。

反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評估居末的後五項,依序為第19 題

「如果我的意見和大家不一致時,我願意尊重大多數人的決定。」(M

=3.40)、第 22 題「學校公佈欄張貼新的海報時,我會停下來觀看內容。」

(M = 3.57)、第 1 題「我願意擔任學校或班上的小義工,為同學服務」

(M =3.64)、第 7 題「在進行班上的打掃任務時,我總是很認真」(M = 3.68)與第 24 題「我知道別人的優點和缺點。」(M =3.76)。

大致上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各題項之結果,題項平均得分介於 3.40 至 4.56 之間,皆高於中間值 3.0 以上,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童普遍對 於社會興趣具有中等以上的評價,從中可發現,僅只 9 題的得分平均在 3.68 至 3.92 間,介於「還算符合」與「大部分符合」之間,其餘各題項 皆高於得分平均 4 以上,為「大部分符合」與「非常符合」,顯示目前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他人具有高度的關心和興趣,表現出來的特質是親 切、同理心、合作,願意犧牲私人的利益去貢獻大眾。

從中可發現社會興趣得分較高的題項以「友誼」及「同儕之愛」居 多,顯示這個時期學童正是發展在社會生活中與人建立親密友愛的人際 關係,當他們在進入青春期後,會逐漸地將生活重心由家庭轉移到同儕 關係上,並視被同儕接納為一件極重要的事情。然而,在與同儕相處中 重要的「社會興趣能力」以及在「工作」方面的向度上,仍待加強的,

在尊重他人、了解他人、團體相處以及公眾利益方面的工作熱情等的社 會能力上,須再多加學習。此研究結果與陳碧慈(2002)、蔡佳靜(2002)

影響,多數家庭約只生育一至兩名孩子,因此,學童的手足數通常不多,

所以會更加期待從同儕之間的活動中,彌補兄弟姐妹間的不足。此外,

因為生育率的降低,父母會投注較多的心力在孩子身上,故父母對孩子 的關愛態度更勝於以往,過去的孩子在大家庭的眾多人口中,必須提早 學習到社會能力。而現今的學童在受到了長輩及家長過多的關懷及注 意,導致學童比較自我中心,而在回饋、分享等有益他人的行為及與人 互動及奉獻自我的工作能力則有待加強。

但本研究和林昀嫈(2003)的研究則有部份不相同,其研究顯示,

國中生的社會興趣能力是較佳的,排名顯然高於本研究結果,探究其原 因,可能是因為國小生和國中生在社會興趣各向度的發展上,會隨著年 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現況,國中生在觀察的敏銳度、反應能力、

與週遭環境的融合能力應該高於國小學童,故社會興趣能力也有所不同。

貳、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一般狀況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一般狀況與差異分析

為了解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社會興趣各向度之評估是否具有 統計上差異,乃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其結果達顯著差 異後再進一步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不同性別在四個幸福感向度上的差 異情形,結果如表4-5、表 4-6 所示。

4-5 不同性別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Johnson 等人,2003;莊千慧,1994;許維素,1992;陳碧慈,2002;

黃秀惠,2004;蔡佳靜,2002;顏裕峰,1994)研究結果相近,都顯示 女生的社會興趣比男生高,其原因可能與女生較早進入青春期,故更重

視人際互動,較男童更早發展出社會性的自我認定。從另一方面來說,

由表 4-7 可知,Wilks’λ 值為 .98,達統計顯著水準(F= 2.92, p

< .05),顯示國小高年級家庭狀況完整與否的學童在四個社會興趣整體 層面上具有差異,研究假設 1-2 獲得支持。再者,分別比較不同向度之 社會興趣,結果發現只有在「社會興趣能力」上,完整家庭狀況的學童 平均得分高於不完整家庭的學童,其差異達顯著水準(p < .05),表示家 庭狀況完整的學童在國小高年級時比較有能力發展對自身以外事物的興 趣,對於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有較佳的知覺。

國內外目前針對家庭狀況對社會興趣影響的研究有限,Johnson 等人

(2003)發現高凝聚力的家庭對於社會興趣的發展有正相關,羅品欣、

陳李綢(2005)研究中發現雙親家庭的學童在正向同儕關係的發展上優 於單親家庭的學童,而單親家庭的學童之負向同儕關係的發展較雙親家 庭的學童更為明顯。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家庭是塑造子女行為、生活 習慣及各種知識的重要社會組織,家庭擁有對子女影響的必要條件。而 完整家庭狀況的學童,其父母良好的相處模式,應能提供學童正確的社 會互動態度及信念,也因此在社會興趣能力的發展上要優於家庭狀況不 完整的學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