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依據研究的目的,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

實施程序大致可區分為文獻探討、編製與確定研究工具、進行預試與確 定正式量表、進行正式施測、資料處理與分析、撰寫研究報告等六個階 段,分述如下:

一、文獻探討

確立研究主題與方向後,分別針對教師管教方式、社會興趣與幸福 感等三大向度進行相關的資料文獻蒐集,並從文獻探討中進一步分析歸 納,建構出初步的研究架構。

二、編製與確定研究工具

依本研究目的與架構之需求,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以確定合適之研 究工具。此外,並依據相關理論基礎與參酌相關量表內容,於98 年9月 著手編擬「社會興趣量表初稿」與「幸福感量表初稿」。

三、進行預試與確定正式量表

將初步編擬的「社會興趣量表初稿」與「幸福感量表初稿」進行專 家效度檢驗,經過修改與調整後形成預試問卷。並於99 年3月進行預試 量表施測,其預試樣本自中部五縣市中立意取樣抽取出三所國民小學共 計9 個班級分別進行施測,回收後有效問卷共計277 份。再者,於預試 問卷回收後,依序進行項目分析與因素分析,並考驗量表之信、效度,

將上述結果作為正式量表題目內容之編製依據。

四、進行正式施測

本研究以九十八學年度台灣地區中部五縣市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 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比例隨機叢集抽樣方式,分別抽取台中縣四 所學校、台中市三所學校、彰化縣三所學校、苗栗縣一所學校及南投縣

一所學校,高年級學童五年級、六年級各一班,共計二十四班,總計782 人為研究對象。自99年4月進行正式施測,期間分別檢查整理已回收問 卷,於剔除無效問卷後,最後總計回收有效問卷736 份。

五、資料處理與分析

自99年5月中進行研究資料之相關統計分析,並將結果數據分別整理 成表格呈現,針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比較與說明,以確切了解目前國小 高年級學童知覺教師管教方式、社會興趣與幸福感之現況,以及三者間 的關係影響。

六、撰寫研究報告

自99年6月期間根據資料分析之結果著手撰寫研究報告,並結合過去 相關文獻與實徵研究資料,輔助說明本研究結果,並做後續的統整與探 討。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對於目前大學生涯服務工作與後續相 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的建議。

第六節 資料處理及統計方法

在資料分析方面,於問卷回收之時,剔除無效問卷,再將上述各分量 表之資料分別予以計分、加以量化,並將資料輸入電腦以SPSS 12.0中文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統計考驗的方式分述如下:

一、以平均數及標準差來分析國小兒童知覺教師管教行為、幸福感及社 會興趣的現況,以回答研究問題一。

二、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one-way MANOVA),探討國小高年 級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狀況)學童在社會興趣與幸福感之差 異情形,其結果達顯著時,則進一步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不同性 別及家庭狀況在社會興趣及幸福感的差異情形,以回答研究問題 二、三,並考驗研究假設一、二。

三、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來了 解國小兒童知覺教師管教方式、幸福感及社會興趣之間的相關情 形,以回答研究問題四、五、六,並考驗研究假設三、四、五。

四、以同時多元迴歸分析(simultaneous multiple regression)探討國小高 年級學童知覺教師管教方式與社會興趣是否能預測幸福感,以回答 研究問題七,並考驗研究假設六。

五、以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探討國小高年級 學童知覺教師管教方式與社會興趣對幸福感是否有交互作用的影 響,以社會興趣為自變項,知覺教師管教方式為調節變項,幸福感 為依變項,來考驗其調節效果,以回答研究問題八,並考驗研究假 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