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志工團隊形成及參與動機

本節分析國際志工團隊發展概況及團隊形成因素,探究大學生參與國際志 願服務之成員動機,並進一步說明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成果與結論。

壹、國際志工發展概況與團隊參與方式

臺灣已有許多民間團體及基金會自組服務隊至各國進行國際志願服務,如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伊甸基金會、臺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等非營利組織,因政 府大力推廣下,大學興起的服務熱潮讓學生趨之若鶩,但組成一個國際志工隊 需要人力、物力資源以及經費,這些都是籌組團隊時實際面臨到的狀況。

以下以政府資源與支持、大學推展與國際志工成長趨勢、大學生參與國際 志工之方式三部分,闡述臺灣大學國際志工發展概況及團隊參與方式。

一、政府資源與支持

日本外務省於 2003 年成立的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簡稱 JICA),是日本對外實施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簡稱 ODA)的主要執行機構之一,於全球 54 個國家設有事務所,

合作領域涵蓋環境保護、農林水產業、醫療保健、教育、工礦業、能源、運輸、

交通、通訊等方面,其目的則是希望加入此單位的國際志工能夠將己身經驗回 饋社會;從全球的觀點思考,將行動深耕於地方,這才是真正的「Think global

18

and Act local」,也是現在這個時代所必要的行動能力(国際協力機構,2009;

佐藤睦,2009)。年輕人必須站在別人立場付諸行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視 野開闊便能大幅地自我成長,這些都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近幾年在政府大力推動全民進行志願服務的情況下,志願服務逐漸取代以 往施與受、上對下的權力不對等關係,轉變為服務學習,跳脫舊有服務態度的 框架,實行嶄新的服務理念。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從 2006 年起推動大專院校組成 國際志工服務隊,利用寒暑假赴海外進行國際志工服務,並訂定「教育部補助 大專校院學生參與國際志工服務要點」(教育部,2009b)。

青輔會推動「臺灣小飛俠」計畫,積極鼓勵青年關心國際社會,關懷本土 發展,成立「區域和平志工團」,召喚國內青年在臺灣與國際間積極參與扶貧、

濟弱、永續發展等志工服務(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8)。國際志工服務隊 依據服務對象需求設計服務內容,並規劃完整的服務計畫以便進行志工服務。

由此可知,政府對於推展國際志工相關事務積極且充滿期望,除在地持續 進行服務工作,也期待臺灣青年能藉由己身之力參與世界推展和平的計畫。

二、大學推展與國際志工成長趨勢

大學推展國際志工的成果,可從逐年增長的國際志工人數得知。2006 年計 補助 7 所大專校院共 73 人赴海外進行醫療、資訊教育志工服務;2007 年補助 15 所大專校院 312 位學生,組成 27 個國際志工隊赴海外服務;2008 年補助 27 所大專校院 591 位學生,組成 42 個國際志工服務團體赴泰國、印度等 14 個國 家服務;2009 年補助 51 團 720 人至越南、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 15 國服務,

未來將持續推展大專校院學生之各類國際志工服務(教育部,2009b)。2010 及 2011 年分別有 74、87 隊出發至他國進行國際志願服務,人數高達一千餘人(高 如玉,2012;教育部,2010),可見臺灣除非營利組織及各福利社會團體致力於 推展國際志願服務,政府亦有計畫性的補助大專院校進行國際志工服務。

19

綜合青輔會與教育部於 2011 年暑假期間補助之大學國際志工得知,全台 156 所大學中,共有 48 所學校成立國際志工服務隊至世界各地需要協助的國家 進行服務,成立國際志工服務隊的學校占總大學數量約三分之一,可見各校對 於國際志工行動的重視程度,此數據不包括未向政府提出經費申請的服務隊,

此外有更多的學生至非營利組織進行國際志願服務。志工社會的來臨已是未來 發展的必然趨勢(宋世雯,2000;李國漢,2005;吳永安,2007)。

從目前推展志願服務的現況可得知大學生成為國際志工的比例日益增加,

至海外進行國際志願服務成為非常熱門的學生運動,學生抱持熱誠與共同願景 自組國際志工服務隊,除服務對象受益,參與服務的成員更得到各方面的成長。

三、大學生參與國際志工之方式

國內大學生對於志願服務懷有熱忱與積極態度,願意貢獻己力,為國家以 外的人民付出,已經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情,進行國際志願服務有其服務動機與 背景,現今社會上也有多種管道可供大學生參與服務工作。以張瓊齡(2007)

對於臺灣青年從事短期國際志願服務整理出七種方式,分述如下:

1. 透過學校、教師等單位,取得海外提供的服務機會:藉由學校熱心教師,

或是僑生團體的引介,通常也是前往海外的學校從事服務,或者營隊帶領 的活動。

2. 由學校教師或學長姊帶動發起,代為接洽或規劃者,但參與者後來自願性 成立團體,並繼續運作。

3. 國內非營利組織規劃並自辦的行程:參與者本身無須涉及行程安排,只需 通過甄選即可參與,純粹是參與者;需付費,但主辦單位若有爭取到補助,

有時學生或清寒者,可支付較低費用。

4. 自行規劃行程,但得到國內非營利組織及其海外分會的經費支援:參與者 需透過與非營利組織的溝通,得以自行規劃出服務行程,通常該組織的海

20

外分會或工作站需提供在地接待或協助,若有爭取到補助或廠商贊助,參 與者可支付較少費用。

5. 找到適當的海外非營利組織據點,充分了解其服務需求與內容,自行規劃 一切行程與行前訓練,不需要對方提供任何接待或協助。

6. 參與國外非營利組織辦理或者旅行社提供的套裝志工行程,由於已企業化 經營,在選擇性與類別相當多元化,不過費用通常較高。

7. 參與交換學生機構安排,需有相對的國家有學生交換來台,才有前往的機 會,有時不能自由選擇想去的國家,需遷就名額與時間的長度,要付費。

參與者有許多擔任國際志工的不同管道,上述各種從事國際志願服務的 方式,以第一、二項的參與方式與本研究最為貼切,透過學校招募成員、接 洽服務對象與規劃服務地點,成員組成團隊進行服務,並安排服務內容與行 程,持續進行團隊的運作。

貳、國內外志工參與動機及其共通性與獨特性

國際志工進行服務除使服務對象受惠,更能促進自我成長,改變原有的生 活態度與價值觀,以下分別敘述國內外志工參與動機,並比較其動機之共通性 與獨特性。

一、國內志工參與動機

國內志工有各種管道參與志願服務,以非營利組織及各機關(學校、政府 機構)的志工為數最多,為與本研究主題切合,以國內參與非營利組織之志工 參與動機進行討論,共分成個人因素,混合因素兩種類型。

(一)二分法

國內參與非營利組織與社團志工者參與動機,以個人因素最為明顯,如吳 建明(2008)指出救國團志工參與動機以個人因素最顯著,包括價值認同、自

21

我成長、人際互動三構面。表示志工由個人觀點出發,以提升自我能量與成長。

楊雅雲(2011)針對慈濟組織志工進行研究發現,志工的參與動機皆強烈,

以人際關係經營最為重視。個人的人際互動與相互關係,是志工參與非營利組 織的重要關鍵因素。

陳金貴(2003)將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分為兩大類:利他主義、利己 主義,利他主義是服務別人,但不期待他人的回報,利他主義則是指志工在服 務中,也能同時帶給個人的收穫,不論是心理的成就或是學習成長等,也就是 服務別人、成長自己。擔任志工者在兩種服務動機的交互影響下,進行志願服 務工作。

(二)混合因素

除二分為利己因素與利他因素外,國內志工參與動機則有許多不同因素混 合而成。游正民(2009)進行社區服務志工的參與動機,則發現以利他服務、

社會關係、自我成長程度最高,參與動機愈強,持續服務的意願也愈高;李章 賜(2008)針對非營利組織之大學志工探討,發現主要有自我學習、參與服務 和利他三內涵。表示除利己、利他因素外,志工對於服務本身的投入及社會關 係的建立也是參與動機的因素之一。

以大學社團或在校志願服務之志工動機而言,則與學習及實踐理想相關。

劉翠芬(2005)以在校志願服務的大學生探討,發現參與動機包括自我成長與 自我實現、服務他人與社會、公民責任與激勵、尋求認可、反映他人期望;李 法琳(2003)研究發現大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動機則有學習成長、社會關懷、

實踐理想及人際關係。

由上述可知,國內志工參與動機多以個人及人際互動為主,並因參與團體 性質不同,增加學習提升及實踐理想等因素,並因社會關係或服務本身的吸引 因子參與志願服務。

22

二、國際志工參與動機

國際志工深入國際社會各個角落進行服務,服務特質會影響志工參與志願 服務,個人參與國際志願服務的動機也十分重要,許多研究對於參與動機有不 同的定義,以下分別闡述個人自主意識與拓展視野與文化交流兩種參與動機的 類型。

(一)個人自主意識

國際志願服務之動機是多元且自主的,也與同儕夥伴、外界環境交互影響,

成人參與海外志願服務的動機也與其學習成效緊密連結。陳幸梅(2004)對印 度垂死之家國際志工進行參與動機及學習成效之研究,研究發現成人至印度參 與國際志願服務時,個人因素的動機最強烈,其中包括深受德蕾莎修女信念與 愛心所感動,響應修女之號召參與服務。擔任國際志工最大動力為個人的信念,

需要有一個支持的想法與契機讓自己願意投身國際志願服務中。

需要有一個支持的想法與契機讓自己願意投身國際志願服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