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國內大學國際志工服務隊數量繁多,根據研究者目前可運用的資源與時 間,以北區大學為主,且與研究目的貼切的重要訊息為主的團隊,以下分別陳 述選取研究參與者的方式,以及研究使用的重要訪談文件。

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依研究目的,採立意取樣(purposeful sampling)的抽 樣方式,選取樣本中含有大量對研究目的至關重要的資訊、資訊豐富的個案為 主,並以連續兩年至他國同一定點進行持續性服務之團隊為優先選取對象,且 為就讀大學期間自組之國際服務隊為研究對象。

選取研究參與團隊前,研究者首先與曾參與過的國際志工服務隊進行初步 接洽與聯繫,該團隊至目前已有五年歷史,考慮團隊彼此互動性及團隊效能等 因素,邀請該團隊為前導研究團隊。

本研究以具有兩年以上服務歷史,並於 2011 年前往海外進行服務工作的國 際志工服務隊為對象,下列分別解釋選取研究參與者之因素、前導及正式研究 參與者之介紹。

壹、研究參與者之選取標準

為選取適合研究進行之服務隊,研究者透過電子郵件連絡、面談及電話等 方式邀請合適且有意願的對象擔任本研究之研究參與團隊,但因數量龐大,且 研究者本身工作課業緣故,故從研究團隊的大學所在地、團隊服務內容性質及 團隊組成三部分進行初步篩選,選定北區三個以教育服務為主的國際志工服務 隊為研究對象。

由於訪談所蒐集的資料會受到時間及記憶的影響,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 研究目的的需要,尚有以下幾點考量因素:

67

一、具有高度參與意願者為主

本研究採用質性訪談法,邀請參與研究的服務隊團員進行個別訪談,以供 研究者取得研究所需資料,因此在選取研究對象上,具有高度參與意願者佳,

除願意接受研究者訪談外,能陳述更為豐富的服務經驗、團隊發展歷程、自身 學習經驗之影響等內容。

二、以能提供豐富服務資料之國際志工服務隊為主

質性研究除訪談資料整理外,也須倚靠大量文件資訊的蒐集,才能完整呈 現國際志工服務隊的團隊發展歷程運作與成員互動及其影響;服務隊於服務過 程提供的各類媒體資訊、書面檔案或服務後成果分享發表,都是本研究所需的 重要資料。

三、以 2011 年進行國際志願服務之團隊為主

本研究選取的服務隊皆為 2011 年 7 月至 8 月進行國際志願服務,研究時間 與其服務時間相近,可避免參與服務時間久遠,導致研究參與者經驗回溯不易,

產生資料蒐集困難的研究上偏失。

貳、前導研究(Pilot Study)之參與者

前導性研究對檢驗研究計畫的觀點有一定的幫助,可幫助研究者更貼近實 際的研究,最好能針對所欲研究標的母群(target population)繪製參與研究的 人員。根據前導研究的結論,研究者可以修正研究陳述方式、研究計畫、訪談 問題,以及研究者本身於研究展現的自我意識。

前導性研究的參與者需要知道自己是前導研究的一部分,除回答所問的問 題外,他們還要一起將問題修得更好,研究者可利用前導研究檢驗問題所使用 的語言、要義,以及在進行訪談的全程中是否洽當(莊明貞、陳怡如,2005)。

前導研究參與者以具相同服務熱忱、認同服務隊理念者為主,邀請 2009

68

年至緬甸進行志願服務的服務隊成員進行焦點團體,該團隊從事教育服務工 作,與正式研究團隊性質最為相近,成員來自同學校各科系,共三名受訪者,

前導研究所訪談團隊稱 P,第一位參與研究者稱 P1,以此類推,參與者基本資 料如表 3-1 所示。

表 3- 1 前導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 參與者編號 年齡 性別 服務項目 備註

前導團隊 P

P1 25 女 班級經營、教學環境應用布置 碩二 P2 30 女 學生實務案例分享、教具製作 碩一 P3 25 女 老人服務及表演活動 大三 前導研究結果發現部分研究設計上的缺失,以下分四部分討論:

1.訪談內容:訪談大綱之題目次序與邏輯混亂,有礙訪談時交流與分享,

適時修正訪談順序後再次嘗試訪談情況有改善,開放式問題雖可讓前導 研究參與者盡情發揮,建議應該緊扣研究題目與目的。

2.研究者態度與訪談技巧:訪談時研究者主觀意識較強,會不經意引導出 研究者所需答案,此舉動讓前導研究參與者感到有壓力與限制,仍需依 照訪談大綱之內容進行訪談。

3.訪談時間與其他相關設備:時間使用不當,拖延研究參與者接下來的行 程,可請一位記錄者協助進行焦點團體,並掌控時間,並不要刻意的展 現錄音的步驟。

4.研究方法與設計:前導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為焦點團體,但進行前導研 究時,無法招募三人以上的團員參與研究,於訪談中提出改成個別訪談 的意見,後實際進行研究時確實遭遇焦點團體所提之困難點,確定修改 研究方法為個別訪談法與文件分析。

針對前導研究之結果與經驗,修正訪談大綱之問題與言辭,研究者訪談札 記檢討此次訪談經驗,作為正式訪談前之準備,前導研究的部分訪談內容對研 究深具意義,也對資料的豐富度有幫助,部分納入研究分析中。

69

參、正式研究之參與者

正式研究邀請三個分別服務於泰北、馬來西亞,及坦尚尼亞的團隊為研究 對象,以願意參與訪談者為研究參與者,以表 3-2 呈現正式研究參與者之基本 資料。

團隊成員皆具備一年以上志願服務經驗,皆為 2011 年首次參加國際志工服 務隊,組成背景相似,人數 6-15 人,服務性質為教育服務,且具備高度服務熱 忱,具完整服務成效,並為 2011 年「區域和平志工績優團隊入圍團隊」。

一、A 團隊研究參與者

與該團隊結緣是透過研究所學姐的介紹,在幾次一起討論論文的情況下,

談起此團,並分享了在泰北進行的扎根閱讀計畫。由於泰北地區有許多華人學 校,而在泰北當地的華人子弟非常熱愛中華文化,卻苦無完整的華語文教學系 統,於數年前服務對象與該團隊所屬的大學聯繫。

該團由六名大學生組成,為第四年至泰北進行服務,服務地點為泰國清萊 省滿星疊大同中學,主要服務內容為閱讀、英文教學、科學遊戲、校舍管理及 圖書館整理。

參與研究的是該團團長及其指導老師,該團由團長代表接受訪談,全團願 意提供相關資訊協助本研究進行,惟必須將私人情緒及會透露個人身分的資訊 刪除;A 團隊團長是一名個性外向,善於表達及分享的大學生,也是團隊中年 紀最長的成員,曾在學校擔任心輔志工,與學校課外活動組互動密切,也能隨 時掌握指導老師給予的訊息。指導老師則是一位幹練有想法的課外組員,對於 志願服務有願景與目標,隨隊至泰北進行服務,並照料團隊成員,該團老師因 職務緣故,在校負責其他國際志工團隊,也因此能夠讓不同團隊互動合作,呈 現更完整的服務方案。

70

二、B 團隊研究參與者

該團曾獲得 2011 區域和平志工團海外僑校組績優團隊,針對馬來西亞華人 學校的資源回收進行教學,並推展環境教育,建立當地環保、綠能、維護校園 環境的概念,由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地區並無資源回收概念,在學校用餐時也沒 有廚餘回收的習慣,當地華人學校希望能改變當地狀況,與 B 團隊聯繫後確立 服務內容。

該團由 10 名團員及 1 位領隊組成,成員背景皆為大學生,服務地點為馬來 西亞華仁中學,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環保知能、臺灣文化介紹、勵志故事分享,

並以實作環境保護措施,提升該校環境教育。

擔任研究參與者是指導老師及該團副團長、一位團員,該團因經費補助問 題由兩團合併成一團,兩人原先屬於不同團隊,卻在團隊合併後因服務建立不 錯的友誼,副團長個性較大方熱情,能訴說許多服務過程發生的有趣事件,曾 參與八八水災的救援工作,積極進行不同種類的服務,另一團員則較沉著安靜,

但對於服務具有較深切的想法,在高中時期便持續擔任志工,在訪談後也與研 究者分享自己對服務的看法,並表示明年欲擔任該團隊領隊協助服務推行。指 導老師雖無一同至服務地區參與服務工作,但於事前的籌備與指導付出甚多,

並邀請前屆團長隨隊指導與輔助。

三、C 團隊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曾於研究期間接觸該校另兩個服務隊,但皆不得其門而入,在 2012 年初偶遇此團,熱心的成員 CS1 替我介紹此團服務內容,並爽快答應參與研究,

在研究後期與該團指導老師聯絡,確定 C 團隊的研究參與者。該團至坦尚尼亞 推展資訊教育已有四年時間,未來也持續在該國尋覓其他適合的地點進行服 務,服務內容包括建立當地社區與學校網路社群中心、組裝電腦等硬體設備、

電腦資訊教學、科學知識與遊戲、臺灣文化推展等。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