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教育相關概念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教育相關概念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國際教育相關概念之探討,詴圖釐清國際教育與 其相近概念之意涵;第二節為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概述,以瞭解《中小學國 際教育白皮書》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動國際教 育計畫要點》之重要內容;第三節則是介紹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相關內容,而第 四節則為中小學國際教育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一節 國際教育相關概念之探討

與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意涵相似的概念,包括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教育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比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等,而其中全球教育和國際教育 的內涵常被交互使用(陳怡如,2011),也為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教育部,2012b)。

以下從相關文獻來認識國際教育、教育國際化與全球教育之概念,希冀透過對此 三個名詞的概念分析,可更理解國際教育的意涵。

壹、國際教育之意涵

國際教育的概念於最早出現於 1808 年,受到兩次大戰後影響其在二十世紀初 受到重視(陳佩英、陳舜芬,2006;王友聖,2008;董進彬,2011)。國際教育的 基礎理念源自從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邱玉蟾,2011;董進彬,2011),除 了國際主義外,國際教育亦有民族主義(nationalism)、全球主義(globalization)

與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等意識型態包含在內,而不同國家、機構或個人所 實施的國際教育,其蘊含的四項意識型態之比重不同,因此產生國際教育的多元 定義與樣貌(邱玉蟾,2011;邱玉蟾,2012b),以我國推動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為 例,其亦重視國家認同與意識到我國在國際環境中的處境,由此可知我國的國際

10

教育含有國際主義色彩。

197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於促進國際理解、合作與和帄的教育及關於 人 權 與 基 本 自 由 的 教 育 建 議 》(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and Peace and Education Relating to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指出在不同社會和政治體系的國家與人民之 間,基於彼此友好關係的原則、對人權與基本自由的尊重,「國際理解」、「合作」

和「和帄」被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其內涵可以「國際教育」一詞來表達,

而建議書所提出的政策指導原則包括:各階段和形式的教育應具有國際面向與全 球觀;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包括其文化、文明、價 值和生活;意識到人們和國家全球相互依存關係;個人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意識 到個人、社會團體與國家彼此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責任;理解國際團結與合作的必 要性;個人對參與及解決社區、國家和世界問題的準備(UNESCO, 1974;楊毓玲,

2013;鍾宜興、黃碧智,2013)。

關於國際教育之意涵,各學者們各有其相關論述:

Halls 將國際教育歸屬於比較教育學科領域之下,其包含兩類主題,各是國際 教學論以及對國際教育機構之工作的探討,前者包括教導跨國、跨文化、跨種族 團體,國際瞭解教育、和帄教育,國際人口與生態關係,跨文化差異與解決之道、

教科書發展、課程與國際教學規範的協調等,後者則是研究國際教育機構的工作

(引自洪雯柔,2012b)。

Pasternak(1998)認為國際教育是培養一種跨文化能力(Pasternak,1988;吳 卉宜,2013)。

顧明遠(1996)在《比較教育辭典》中提到國際教育包含三層含意:一是研 究跨國和跨文化教育的問題以及教育、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因素對國際關係的影

11

響和作用的教育分支學科;二是使受教育者獲得理解國際問題所必需的語言、能 力、觀念和態度的教育;三是促進國家間教育、學生和資料的交流的教育計畫。

王如哲(1999)對國際教育的看法為:國際教育是指透過有組織的努力以便 使來自各國的學生、教師及學者相互交流,並彼此學習,並具有關注國際性教育 問題、重視實務性問題,以及以描述性為取向等特徵,旨在增進國際間學者之間 的交流及相互瞭解。

Groenning 認為國際教育包含兩個面向:一是與文化外交與國家建立相關的教 育要素,需研究對外政策、外交史、政府與基金會協助下的技術援助與世界事務 等;二則是以校園為本位,專注於課程發展與有助於學習國際事務的學科,例如 外語研究、第二外語學習、國外留學等(引自沈珊珊,2000)。

沈珊珊(2000)認為國際教育以發展國際態度與知覺,增進國際瞭解與合作 為目標。

Schulz 等人(2007)認為國際教育係指教育的歷程回應全球環境的改變,並 透過全球化議題的學習來培養世界公民,並促進教育的永續發展(Schulz, Lee, Cantwell, McClellan & Woodard, 2007;楊毓玲,2013;鍾宜興、黃碧智,2013)。

黃乃熒(2009)對國際教育定義則為教育的歷程中,強調未來導向以及多面 向之科技整合,並深化跨文化調和與創新的心智,來引領學校領導的行為,驅動 教育全球化願景的實現,以強化全球環境變遷的回應力,並促進學生面對世界學 習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競爭力、關懷力,來提升他們的世界公民 素養。

詹盛如(2011)認為國際教育是協助學生從地球村的觀點,認知人類相互依 賴,相互合作的事實,透過跨國的溝通與理解,學習尊重多元文化的差異,培養 其成為世界公民,促進永續發展,並且在全球化時代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12

邱玉蟾(2012b)對國際教育定義則為讓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來達到瞭 解國際社會、參與國際教育活動、發展國際態度,以促進世界秩序及和帄福祉的 目的。

洪雯柔(2012a)亦提到目前有許多國家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推動國際教育:

第一個面向為進行國際交流、招收國際學生等,著重於教師、學生面對面的交流;

第二個面向是國際理解與推展全球教育,著重於在課程與教學中納入國際理解與 全球相關議題。

楊深坑(2013)以 Cambridge 與 Thompson 的觀點來分析「國際教育」,其認 為國際教育的意義常因使用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涵義,國際教育主要有三種含 義:促進國際了解之哲學思辯與學術研究、培養國際眼光與國際心靈的教育以及 國際學校所提供的教育。

各學者對於國際教育之觀點各有其著重的陳述面向。分析與歸納上述各學者 之說法,可知國際教育這個詞具有不同的意義(Hayden,2006),其兼具了學科概 念與教育議題兩種角色,各在學科概念下或在教育議題下有其不同的內涵(黃碧 智,2012),前者有時會「比較教育」一詞有交替使用,後者則被視為有全球教育 之意(Hayden,2006),而本研究所指的國際教育是作為教育議題下的國際教育。

綜合歸納各學者之看法,本研究認為國際教育之意涵包括跨文化理解與尊 重、國際議題認識與關懷、國際意識與態度等,而最終目的在於促進世界和帄與 培養世界公民。若從學校本位的角度來解釋國際教育,可說明其為學校透過將國 際議題融入於教學、進行國際教育交流、提升教師國際素養等方式,增進學生、

教師與行政人員對全球議題及跨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加強其外語及溝通互動能 力,並進一步發展國際意識及關懷態度,以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與競合力的全球 公民。

13

貳、國際教育與教育國際化之概念分析

教育國際化為「學校透過對校內各方面的調整、加強國際交流,使學生、教 師及職員具備多元文化視野與競爭力的歷程」(王友聖,2008),其活動可包括以 下四個面向(邱玉蟾,2012b):

一、本國學生在國內的教育國際化活動:指學校在校內實施的國際面向課程。

二、本國學生在國外的教育國際化活動:指本國學生出國交流或留學。

三、國際學生在國內的教育國際化活動:指本國學校招收國際學生或辦理接待交 流。

四、國際學生在國外的教育國際化活動:包括設立國際分校、設立國際學校或建 立海外夥伴關係。

教育國際化為一種朝向進行國際理解與發展國際態度的實踐動態過程,其在 本質上傾向於教育內涵整體改變的歷程,因此教育國際化為國際教育的過程(王 友聖,2008;邱玉蟾,2012b),而國際教育則是指透過教育國際化的活動與過程來 達到國際教育的目的(邱玉蟾,2012b),可視國際教育為對教育國際化這個過程的整 體指稱。

洪雯柔(2012a)指出紐西蘭政府雖有對國際教育與教育國際化兩者有進行意 義的區別,但紐西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仍會兼容二者以「國際教育」來涵蓋之。

從上述可知其實國際教育與教育國際化在內涵上類似,其之間的差異區別點 在於教育國際化被認為是一個歷程的概念,特別強調行動和過程(王友聖,2008;

邱玉蟾,2012b;洪雯柔,2012a;黃月純、王如哲,2013),而國際教育偏向活動 取向(引自黃碧智,2012),不過國際教育與教育國際化是可相互交替使用的(引 自黃碧智,2012),在實務上兩者具有互通性(王友聖,2008)。

14

參、國際教育與全球教育之概念分析

二次大戰後,美國開始於學校課程中強調全球教育,UNESCO 也重視世界的 和帄與國際組織的建立,於 1970 年代,全球教育在 Becker 和 Anderson 等人的推 動下有了大規模的進展,雖然在 1980、1990 年代時受到右翼勢力的攻擊,但仍有 許 多 重 要 組 織 與 計 畫 陸 續 出 現 , 此 時 期 成 為 全 球 教 育 的 黃 金 發 展 期 ,

(Kirkwood-Tucker, 2009),而我國有關全球教育的論述最早是來自社會學科中所 強調的世界觀教育,以及教育社會學的多元文化概念等(顏佩如,2007)。

關於全球教育的意涵,美國視導和課程發展協會(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 ASCD)(1991)對全球教育的定義為:「全球教育涉及學 習跨國際的問題與議題,以及生態學、文化、經濟、政治和科技各系統的交互連

Curriculum Developmen, ASCD)(1991)對全球教育的定義為:「全球教育涉及學 習跨國際的問題與議題,以及生態學、文化、經濟、政治和科技各系統的交互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