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以下將依據研究目的、研究結果與討論內容,進行的研究反思並歸納本研究 之結論。

壹、在規劃及實施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教學活動,個案國中重視透過國際教育凝 聚學校本位認同,而個案高中則較強調培養面對全球化社會之國際素養 個案國中與個案高中發展的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教學活動各具有其特色,分 別以學校生態與設計思考作為課程規畫的主軸,而在國際教育的推動目標上,個 案國中以認同學校本位特色為首要目標,研發出有系統的多元課程與教學活動;

而個案高中全球化班課程則以設計思考訓練過程,強調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尊 重與同理態度之學習,希冀學生可具備面對全球化社會之國際素養。

貳、在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實施方式,個案高中以選修課程有系統地推動國際教 育,而個案國中則是以學校特色來發展多元樣貌的課程與教學活動

本研究對象各為高中與國中,其有不同的開課及修課制度,但兩所個案學校 同樣都透過課程來推動國際教育,個案高中以全球化班、第二外語班與英語資優 班等選修課程來實施國際教育,研究者認為此方式可以較有系統地設計課程內 容;個案國中則是以學校生態特色為主軸來發展國際教育,規劃出多元的課程與

130

教學活動。在國際教育的課程融入模式上,個案高中是採用窠巢式模式來發展國 際教育課程,而個案國中則是藉由張網式模式將國際教育融入於課程中,不過兩 所個案學校的共同點為都採用將國際教育融入於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方式來 推動學校本位國際教育。雖然中小學的修課及開課制度不同,但研究者認為仍可 參考個案高中與個案國中推動國際教育之方式,例如以社團或選修課程來規劃有 系統的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並發展多元形式的教學活動,或是透過非正式課程來 推動學校本位國際教育。

參、個案學校教師對國際教育的認知與詮釋不盡相同,且個案學校教師的國際教 育理念會影響其規劃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教學活動之內容方向

個案高中及個案國中受訪教師對於國際教育的認知與意涵與《中小學國際教 育白皮書》提及的國際教育概念有相似之處,但其對於國際教育有其各自的詮釋 方式,前者強調國際素養,後者則是認為應兼重本土與國際兩個元素來推動國際 教育。另外,從訪談過程也可瞭解個案學校教師對於國際教育的認知會影響其教 學內容的方向,例如從個案高中的全球化班課程中可發現教師安排了不少戶外教 學與交流活動,呈現出教師對國際素養培養之重視,以及其認為國際教育融入課 程與交流活動交互配合實施加深學生文化學習體驗之觀點,而個案國中則是呈現 在有些教師較偏好從文化理解來規劃課程,有些則教師則認為應要兼重在地文化 特色來推動國際教育。

此外,研究者認為個案學校教師的國際教育之認知與其所規劃課程,透過教 學實施與檢討改善過程,可使後來所規劃的國際教育課程內涵較具有深度,也更 相似於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所推動的國際教育目標理念,例如個案國中 101 年實 施蝴蝶生態課程,102 年則以前一年課程為基礎,發展蝴蝶遷徙課程,不僅重視國 家認同目標,也連結了國與國之間的全球生態關聯性,帶出全球責任感與國際素 養之目標。

131

肆、個案教師對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教學成效感到滿意,但個案高中教師認為可 再調整課程的內容與執行模式,而個案國中主任則是希望可再增加課程執行 面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思考如何評量學校實施國際教育的成效

雖然個案高中教師認為學生設計思考的執行面上仍有進步空間,但其也肯定 學生在學習表現的進步,且教師們也會針對學生學習需求調整與改善課程之內容 與執行模式;而個案國中受訪主任認為學校目前已達到第一階段的國際教育目 標,多數學生在參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教學活動後,能認同學校的生態特色,

且願意向校外人士介紹特色,另外受訪主任也認為在學校可在國際教育執行面向 的深度、廣度以及成效評量上有所改善作為,包括加深課程中的文化深度、增加 參與學生的人數,以及思考如何透過評量瞭解學生在國際教育的學習成效。

伍、個案學校受訪教師認為推動國際教育過程的行政工作量負荷量過大,且面臨 經費資源不足的問題

個案高中受訪教師與個案國中主任認為其在實施國際教育時所負擔的行政工 作不少,個案國中主任希望學校可增加行政人力或設置專責單位,個案高中教師 協助教師進行國際教育的教學活動;在國際教育經費部分,個案國中主任提及因 經費有限而減少聘任社團師資的情形,個案高中教師擔心未來沒有持續的補助經 費可支持課程,此顯示出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之補助經費對個案學校推動國際 教育融入課程而言仍是不足夠的。

陸、個案學校國際教育融入課程有不同的參與制度與條件,因此學生在課程參與 機會上並非完全相同,個案高中學生以電腦選填志願方式選課,其參與課程 的機會較為相同,而個案國中學生的課程參與機會則視參與門檻與否而不同 個案高中與個案國中的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因課程性質而有不同的參與制度 與條件,因此學生在參與課程的機會上並非完全相同。個案高中於開課說明會向

132

全校新生及家長提供相關課程資訊,並以志願選填與電腦編排的方式規劃選修課 程(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參與制度,且以全球化選修課程為例,其並無設置修課 限制,故個案高中學生在選修課程參與的管道與機會是較為相同的,但研究者認 為若是從全球化班內的日本教育交流課程來看,雖然全球化班中經濟弱勢學生因 獲得熱心家長的資助,最終可參與赴日教育之旅,但經濟因素確實成為此學生一 開始未能參與交流課程的限制,此外個案高中的受訪學生之一則是受家長意見影 響而有不能參與課程的考量,因此研究者認為全球化班學生在赴日交流課程上有 參與機會不同的情形;而個案國中的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可分為全校性與非全校性 實施,前者無參與條件限制,故較無學生參與機會不同之疑慮,但後者因課程性 質,需設有基本的語文能力門檻,對於部分學生而言,其可能會成為影響學生是 否選擇參與課程的原因之一,研究者認為雖然個案國中會藉由公開課程資訊與甄 選公告,以及規劃不同形式的教學或活動等方式,來增加多數學生參與國際教育 相關課程的機會,但尌個案國中部分僅針對少數學生、班級或社團實施的國際教 育教學活動,其仍會形成多數學生在參與國際教育上有機會不相同的情況。

柒、受訪學生對於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相關教學活動之學習感受呈正向看法 多數個案國中與個案高中受訪學生,對於其參與的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教學 活動提出正向回饋意見,認為課程內容有趣且能透過課程而有所成長與改變,例 如個案高中全球化班學生學習了設計思考模式,且較能瞭解如何以開放的態度聆 聽不同的意見,而個案國中學生則是表示其可更認識學校特色,透過國際教育課 程精進語言能力以及開展國際視野,個案學校受訪學生們也建議學校可再透過各 種方式,增加學生接觸不同國家文化或人、事、物的機會。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