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教育與英語教學的學理論述

本節主要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論述國際教育的發展,第二部份針對台灣的 小學英語教學現況做分析。

壹、國際教育的發展

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常與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一詞 混淆或者常被交互使用,但兩者實質內涵極為相近。國際教育和全球教育的相同 點在於皆以全球為範疇,從整體觀點細作考量,賦予動態的、多元的及整合的系 統性思考,以反應變動中的、複雜的、無法預測的世界。而兩者的分野在於國家 的界線是否分明,國際教育較強調國與國之間互動及其所衍生關係的教育;全球 教育則不強調國家的界線,以全世界為範疇所進行的教育(教育部,2012,頁 15)。本研究以教育部所頒佈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為依歸,故主要採用

「國際教育」一辭。以下就國際教育的起源與意涵、台灣推行國際教育的現況做 探討。

一、國際教育的起源與意涵

(一)國際教育的起源

教育部擬定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草案」中提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國際教育表現在各國積極鼓勵多元文化及促進國際意識的世界觀上,不但重視個

12

體的道德發展,亦強調社區服務的重要以及公民責任意識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 戰後,國際化的發展更加地快速,教育成為打破階級、種族與國家壁壘的工具,

其目標是通過教育和交流以促進國際和平與瞭解。順應著全球化的趨勢,社會結 構加速地朝著國際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國際教育成了目前世界各國在教育上的 重點發展目標(教育部,2010)。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UNESCO) 的 二 十 一 世 紀 國 際 教 育 委 員 會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ry)在 1996 年發表的

「學習:蘊藏寶藏」(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中指出,當人類面臨 未 來 種 種 挑 戰 時 , 教 育 乃 實 現 和 平 、 自 由 與 社 會 正 義 的 一 項 重 要 資 產 (UNESO,1996) 。因此,「國際教育」肩負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二)國際教育的意涵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球化」(globalization)潮流所帶來的改革與衝 擊,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社會狀況與教育體系(教育部,2009)。國際教育與國際 化的議題進而成為目前世界各國,無論是先進國家、已開發國家或者未開發國家 都極為重視積極建構開創的領域,然而國際教育和國際化的議題開始受到重視,

要拜二次大戰之賜。二次大戰造成的重大傷亡引起多數人們的反省。兩次大戰之 後歐美國家為了促進世界和平,因而擴大在教育與文化上之交流(陳佩英、陳舜 芬,2006)。

Groennings 於 1989 年的文獻指出,國際教育主要包括兩個範疇,一是與文 化外交及國家建立相關的教育成份;另一項則是屬於學校本位的,較專注於課程 發展與有助於學習國際事務的學科,如外語研究等(引自沈姍姍,2000)。

邱玉蟾(2009)提出傳統國際教育是從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而來,

而國際教育除了讓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活動與過程來達到了解國際社會、參與

13

國際教育活動、發展國際態度,以促進世界秩序及和平福祉的目的之外,更滲入

「民族主義」、「全球主義」、「世界主義」的理念,是一種調色盤的概念。每個國 家、每個教育機構、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國際教育調色盤都會呈現不一樣的顏 色。

而在教育部所頒佈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所提到的國際教育,則是 意指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瞭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並培育出具備以下 四項特質的人才:

1.國家認同—國際教育應從認識自我文化出發,讓學生具有本土意識與愛國情 操。

2.國際素養—國際教育應循序漸進,讓學生從外語、文化及相關全球議題之學 習當中,產生具有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

3.全球競合力—國際教育應提供中小學生體驗跨國教育機會,激發其跨國比較 之觀察力與反思力。

4.全球責任感—國際教育應強調對不同文化、地方的尊重,對於全球的道德與 責任,並提倡世界恆久和平的價值(教育部,2011)。

國民小學推動國際教育的兩大重要方向為「學校本位」與「融入課程」(黃 碧智,2012)。本研究選擇以《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願景為目標,並考量學 校本位與課程融入,發展出適合的課程方案,以期在小學階段落實國際教育。

二、台灣中小學推行國際教育的現況

近幾年來教育部陸續推行國際教育相關政策,盼能培育出具備國際觀、全球 視野,並與國際社會接軌、競爭的優質人才,而推行的對象也從最初的高等教育 漸漸往下延伸至中小學。中小學教育在國際化人才的培育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 角色,在中小學深耕國際教育,是我國創造競爭優勢的藍海策略,也是引領國人

14

自信地邁向全球化新世紀的必要作為(教育部,2011)。

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國際教育發展目標」與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的基本理念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國際教育目標中的「國際素養」、「全球 責任感」與基本理念中強調「人本情懷」、「民主素養」、「本土與國際意識」、

「終身學習」四個方面,其內容包涵了瞭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

懂得與人溝通、包容異已、團隊合作以及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能力等精神相同;

國際教育目標中的「國家認同」、「全球競合力」與基本理念中提到的本土情、

愛國心、世界觀的培養,及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等重要能力等相互呼應(吳美玲,

2013)。此外,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中,也將「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列為十大 基本能力之一。

為了推動國際教育,政府陸續辦理「全國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會」、

「2009國際教育實務研討會」等各項活動,並於2010開始編撰「中小學國際教育 白皮書」的草案,另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將「兩岸與國際教育」列為十大 議題之一(教育部,2010)。

2011 年四月正式公佈「中小學國教教育白皮書」中,更明訂了台灣中小學 推行國際教育的方向,主要以學校本位推動,並以課程融入、國際交流、教師專 業成長、學校國際化等四個面向實行,以下分別就各面向的實施方法與面臨問題 詳述之。

(一)、課程融入

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主要實施方法包括:「國際素材融入課程與教學」、「自 編教材」、「自編學習手冊」、「自編學習單」、「辦理外語及文化教學」等。

然而在小學階段課程融入的部分,尚缺乏整體課程目標與系統性的課程規劃。國

15

際教育的內容或主題,尚未普遍融入各領域或科目,大部分是出現在英語(或外 語)、社會領域等科目(教育部,2011)。

(二)國際交流

中小學推行國際交流的方式,包括「教育旅行」、「境外遊學」、「姊妹校 交流」、「國際志工服務」、「參與國際會議或競賽」、「教育專題訪問交流」、

「英語村」、「參與網路國際交流」等。中小學教師及學生參與國際交流達 28,477 人次(佔全國中小學師生總人數 0.8%),其中國小佔 64.4%中小學交流的國家 依序為日本、新加坡、南韓、美國、英國。交流內容以「英語村」、「教育專訪」、

「教育旅行」三項特別熱門(教育部,2011)。

(三)教師專業成長

教育部將統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建立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及認證機 制,鼓勵教師參與研習及認證。一方面由上而下,由教育部定期辦理研習,支援 所有學校長期推動所需之專業人力。另一方面由下而上,以經費補助方式鼓勵中 小學結合社區內其他學校,共同邀請國際教育專家辦理,以滿足若干學校積極培 育人力之需求(教育部,2011)。

(四)學校國際化

李明芳(2010)將我國學校國際化的現況依據學校國際化的六個向面,歸納 如下:

1.校園國際化:校園內建構雙語或多語的學習環境、架設雙語或多語網站。

2.人力國際化:善用新住民家長、通譯人才、國際教育推動小組、國際文教 輔導團國際教育組等。

3.行政國際化:設置雙語或多語表單,接代及出訪之輔導與安排等。

16

4.學習國際化:開設教師多元文化研習、教學工作坊、主題分享、新住民家 長志工導覽等。

5.課程國際化:發展主題課程、融入各類科課程之中或者是參考國外的特殊 課程(宗教課程、國際教育課程)。

6.國際教育夥伴關係:締結姊妹校、進行國際學校參訪、學校社區舉辦國際 多元文化週或國際月,另外亦善用國際交流社群強化締結姊妹校之內涵及 持續性,以深化國際參訪的意義與交流深度。

然而,目前大多數的中小學之學校國際化,大多聚焦在校園國際化與學習國 際化這兩部分;在行政國際化、人力國際化、課程國際化、建立國際夥伴關係等 項目的推動尚不足,且學校辦理的國際教育活動,亦未能充分與學校國際化目標 互相結合,難以建立長期推展國際教育的軟硬體機制(教育部,2011)。

根據近年來全國推動情形之普查,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現況大多集中在國際 交流面向,融入課程、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國際化三個面向相較之下較為不足。

目前台灣仍缺乏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經驗,原因大致有二,一為國內的國際教育 的推行方式仍是以學校國際交流為主,二為實施對象多以高等教育體系為重,顯 少在中小學融入課程層面探究(郭喬雯,2012)。正因如此,本研究企以國際教 育融入小學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希冀能為台灣小學教育階段的國際教育發展帶 來新氣象。

貳、臺灣的小學英語教學現況

以下針對九年一貫英語課程以及臺灣小學英語教育現象做探討。

一、九年一貫英語課程

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配合政府國際化的政策,提高我

17

國國際競爭力,政府大力推動各個階段的英語教育,加上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

國國際競爭力,政府大力推動各個階段的英語教育,加上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