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產地消食材旅遊宜蘭茶農需求

地產地消的方式已存在許久,而體驗較深化進階的食材旅遊,是近幾年大力推行的 方案,不論是地產地消或食材旅遊,均持續進行著,在執行一段時日後,政策利害關係 人遇到不同面向及程度不一的阻礙與需求,,本節依訪談資料,綜整出其需求,作為讓 政策更臻完善之參考。

一、 政策受益者-茶農的需求 (一) 人力缺口

要從事生產及體驗,農忙時多少都會有人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採有機耕作的 茶葉休閒農場人力會更加缺乏,雖現在採茶可以用機器輔助,但仍會有缺乏機器操 作及技術人力的情況,像茶農 F1 就說:「人力缺乏呀,現在找不到人」 (F1-9) ,茶 農 F2 補充說明:「我就在想我們找的這批工人,如果回去了以後就找不到人,靠我 們兩個拔不了這麼多,這是個隱憂呀,採茶可以用機器採,人力缺在操作和技術,

現在就是沒人要做」 (F2-9) 。因為做茶是很辛苦的工作,需要技術又要配合天氣作 業,工時也長,「我們一天都做 20 個小時以上」 (F7-3) ,就製茶的辛苦及人力部分,

F1 解釋道:「種茶製茶不是你們想像得那麼簡單,因為你要管理,要生產、要採收、

要製作,他不是採收起來就可以賣,整個製作過程很辛苦,因為你白天採收完了,

不能休息。還要看天氣,若錯過採收時機,過三天他就老化就沒了」 (F1-16) 。現 在下一代還沒有準備傳承接手做茶的事業,「對第二代,我們的想法是說,你先去外 面繞一繞想回來再回來,做茶要你喜歡才做得久,而且才做得了好茶,才賣得出去」。 (F2-18)

117

同樣採行完全有機耕作的茶農 F7 也有類似人手不足的困境:「人力非常的缺,

一般慣行農法人力還不會那麼缺乏,有機的話需要比較多的人力,人力不足是個問 題,變成農忙的時候我就 OEM,用委外的方式,還是要請一些臨時工」 (F7-1、2) 。 另一個讓 F7 擔憂的是:「像我們去年請了一個很不錯的年輕人,他剛從大陸回來,

四十歲,很會做也很好,但說起來也蠻悲哀的,整年度算下來,做了十個月,整年 做了 118 天,我不知道該如何維持他的生計,一天 1,500 元,若到晚上加班另外算,

若晚上到 12 點我就發 2 天薪資給他」 (F7-1) ,這也反映出不只是請不到人的問 題,工資過低也無法維持人力的充足供應,更別說想培養一些專業製茶的人,「本來 想培養一些專業的人,因為茶業需要比較專業的人,但真的很困難」。 (F7-2)

其他採行部分有機生產的業者,人力運用的情況,在平時人力還算充足,但農 忙時一樣會有缺工的狀況 (F3-26、F4-7、F5-15),像茶農 F3 和 F4 平常夫妻倆一起 做人力剛好,若遇假日有遊覽車,兒子媳婦全家人就會一起幫忙,因考慮到請外人 的工資是一筆開銷並不划算,目前人力都是以自家人為主,但一旦農忙製茶時節,

原則上就沒法接待遊客。

我人力調配的剛剛好耶,我們都自己家人在做,當然比較旺季的時候會人力不 足,但是我們不能請長期的工人,因為淡旺季落差太大了,我是做山上的茶園 管理,很多人不願意做,像有些人只打掃房間,其他的事就不做,所以我們都 要請臨時工。 (F5-15)

茶農 F5 的農場經營包括生產、民宿及茶餐,而生產和民宿的旺季剛好錯開,

因此在人力上可以稍做調整:

如果是休閒民宿的話,(旺季)是寒暑假,再來就禮拜六、連續假日,剛好跟做

118

茶的時間錯開,所以完全不會影響生產,茶是 4 月做春茶,11 月做冬茶,蜜香 紅茶是 5 月底 6 月初,所以和我們民宿啦,休閒體驗全部錯開。 (F5-16)

茶農 F6 的農場經營也包括生產、民宿及茶餐,但操作方式和 F5 不同,平常一 樣是以自家人力為主,在農忙生產的時候就請臨時工幫忙 (F6-44) ,在生產和休閒 農業之間有時是無法兼顧的。

其實做這種地產地消就是希望有觀光客進來,但是觀光客進來以後,我們沒有 辦法再分身乏術去招待他們,我們就是放掉民宿這一塊啦。 (F6-49)

人力不足的問題也是影響有機耕作面積的因素之一:

我、我太太、我兒子、2 個女兒假日都會來幫忙,我兒子也已經有在接手了 (F5-17) 。但我沒辦法全部做有機,因為人力的問題,而且這麼多的話全部沒 噴除草劑、農藥我做不來,所以我部分有機。 (F5-26)

追根究抵,政府一直鼓勵青年回鄉或青年從農,但年輕人會去衡量在農村從農 的收入是否能夠賺到錢?是否能維持生計?又或者金錢收益雖不似其他行業來得高,

在能夠維持生活的前題下,從農生活能夠帶來其他更豐足的感受,比如說:工作的 自主性高,農村生活幸福感高,使命感的追尋等。然而從農的經濟收入不穩定還是 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F1-10、F3-14)。

在考慮的過程中,你會想我在外面的收入跟在家裡這麼努力耕作的收入相差有 多少? …現在為什麼有些高學歷的,為什麼願意回來種田,就是因為他們的思 維……第一、他可能認為現在環境破壞太大,想做環境的保護想做有機菜。第 二個他可能認為在外面工作的衝勁都沒了,人生在轉換的過程他找到另外一片

119

天,而且對現在的幸福都可以把他顧好好的。 (F1-10)

除了缺乏人手的情況外,茶農 F1 也點出了村內一些老農民面臨的問題:「現在 休閒產業經營的人年紀比較大,但年紀比較大也是有個問題,要學習要成長,要教 他帶解說。 (F1-10)

面對農忙時普遍缺工的情形,農場經營者就引進農業外勞這個議題上,有一些 看法:

像採茶 OK 呀,來幫忙的可以請農業外勞,製茶有另外製茶師傅,但師父一定 要助手 (F7-3) 。你說人力的問題,我也很矛盾,該不該開放農業外勞,我知 道這是兩難啦,需要政府去評估,除非是長期僱工這又另當別論…以前我們有 討論過,比如產銷班有 10 個班員,然後我們就輪流顧這些外工,問題是大家 採收農忙都是同一個時間,閒的時候大家又都很閒。 (F7-18)

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以貼近農民需求的角度,看待農業外勞 這件事,認為缺工是普遍的現象,依據農場規模大小對人力需求量的要求就不一樣,

雖想優先照顧當地人的工作權,但 A1 分析:

現在很缺工呀,我們現在農場有兩派聲音,一個聲音是希望開放外勞,一個聲 音是不要,我要創造在地就業,創造在地就業基本上都是小農,因為他缺工不 多,大部分都是家裡的人,可能請 1 個、2 個就夠了。那比較大型的可能 3、

50 個員工的就需要,因為洗碗盤的、農業環境整理的找不到人,當地人不願意 做,不是薪水低喔,因為很辛苦。 (A1-30)

120

在不考量其他因素下,休閒農業確實對外勞有需求,目前並沒有規劃在第一階 段開放,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A1 表達了自身的立場,認為近期內不宜開放,

以促進在地就業為優先,若是開放了,或許就會藉著這個開放的理由排擠在地人的 就業機會 (A1-31) ,仔細去想箇中道理,似乎是個難解的問題,在現實與理想間很 難達成共識。

那該如何解決這種缺工狀況,協會正視人力的需求,希望能有其他的方式予以 緩解,A1 建議並闡述道:

我們就想說,可以用另外的管道,所以現在跟學校合作是相當多,我們協會目 前跟 28 所大學做產學合作,包含暑假實習,三年制實習。現在還有一個叫雙 軌實習,就是德國的技術人員的雙軌制,一年讀書,一年實習,你去實習後,

如果你喜歡那個農場,我這個農場也覺得你適合,就變成正式員工。 (A1-31) 再進一階叫做契約制實習,契約制就是你還是照常你的學制,但是我先把缺開 給你這個學校,這個科系就會針對我的需求,針對這些人去做特殊的、我需要 的、專業的課程,甚至於我要幫他上課,之後就到農場工作,教育部也推了一 個產業學院,我們也有在做這方面的。 (A1-31)

而政府近年來想推的打工換宿成效並不理想,因為來打工必須有打工簽證,目 前是有 14 個國家,就這部分政府是不切實際的,並沒有看清楚各國薪資水平,現實 的狀況無法配合,A1 點出問題的癥結:

…這個就是協會和政府部門的落差,但是因為各部會受到上層壓力要做,農業 要做打工換宿,最可能的就是休閒農場,我們的薪資跟人家的差很多呀,現在 我們 14 個國家裏面,亞洲只有日本跟韓國,那日本要打工換宿,日本薪資比 我們多,所以是我們這邊想去,而不是他們想過來,其實打工換宿對我們來講

121

是不符實際。 (A1-32)

就實務面而言,反而是以工換宿比打工換宿更加符合現實需求,A1 繼續分析:

我們要做的是什麼你知道嗎?我們要做的是以工換宿,就是說你來我是不付你 薪水,但我給你吃住,那你來這邊一天可能只做四個小時,所以他來的目的不 是要來賺錢,他的目的是要來體驗臺灣,來旅遊,來學中文,這個會成功,但 是會裏面聽不進去。 (A1-32)

A1 也表達業界已做了好幾年的以工換宿,像香格里拉農場就有馬來西亞的學生 來以工換宿,類似我們的產學合作是可拿學分。因為臺灣的休閒農場在馬來西亞很 紅,星洲日報連載報導四天有關臺灣的休閒農業,每年他們的行政議員會來臺灣考 察,而馬來西亞的農業資源豐沛,所以有一些農民要轉型,會想來臺灣學習休閒農 業。

每個產業都有他生產運作的特性,茶產業是一個必須經過加工才能當作實體商 品銷售的產業,臺灣茶葉休閒農場需要兼顧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管理、體驗解 說、行銷推廣等,茶農平時在休閒農業這部分的運作大致如農委會科長 G1 所言:「

每個產業都有他生產運作的特性,茶產業是一個必須經過加工才能當作實體商 品銷售的產業,臺灣茶葉休閒農場需要兼顧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管理、體驗解 說、行銷推廣等,茶農平時在休閒農業這部分的運作大致如農委會科長 G1 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