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建議

(一) 對政府政策執行建議

本研究發現政府在地產地消食材旅遊的執行有達到對農民的幫助,除了收益增 加,尤其在觀念的轉變上逐漸往預期方向前進,包括食農、生態保育、土地復育等,

具有正面效益,然而,尚有需要政府加強協助之處,提出以下建議供參:

1.整合資源擴大綜效

不論是整體行銷或擴大休閒農業的區塊效應,都需要政府領航整合相關部門資 源,單打獨鬥的籌碼無法匯聚行銷效果,農民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及經費,政府在日 益緊縮的預算規劃下更應將資源盤點整合,避免資源重疊或分散,在國際上塑造臺 灣整體優良的休閒農業意象,加上各區依照自身地理人文農產特色,去豐富農村區 塊內整體食材旅遊內涵,放眼國際市場,走出島內經濟,達到更多在地消費的目的。

另可借鏡日本的資源串接方式,對於事權統一及分工有完整細微的運作方式,這是 目前臺灣政府相對較為不足之處。

156

2.補強配套措施

若行銷集客效果好,但該有的配套沒做好,會形成政策執行的斷層,吸引大量 的消費者,就要能夠供應足夠的產量,文中提到宜蘭茶飲店其未來的茶葉量也是要 考慮的,誠如茶農說的有了大量需求卻無法供應也是問題,像一個小農的有機產量 少,政府應思考在兼顧品質及量產下幫助農民。另有機轉型的配套措施要足夠支應 陣痛期的農家生計,才不會背離政策初衷。隨著國際遊客增加,語言的需求也是農 民需要的,這方面也需要配套協助小農。

3.促使六級產業精緻化

茶葉休閒農場已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有其基本的運作型態,但未來要在國際競 爭吸引遊客,讓國內外遊客享受有品質的體驗,並願意回遊,在食材旅遊的內容、

解說帶領及服務的方式、場域環境、商品陳列、甚至經營者服裝形象,可以在目前 的基礎上加入細微精緻的修整,並不是要花大錢的整修門面,以最簡單的商品陳列 為例,若能將商品集中一區,不要和其他雜物穿插並陳,雜物箱子收放在後場,若 能加入陳列的美學風格會更好,呈現清爽一致的空間。

4.跨域培育訓練

不僅對願意轉型的農民做培訓,對於傳統生產型農民以引導的方式先做觀念轉 化,培育可以在實地的場域進行,例如:文中提到的可食風景,從周遭小區塊邊做 邊學,邊實習邊接受,也可吸納更多的小農去充實區塊內的在地旅遊農業素材,加 深農業價值。此外,對於貼近基層農民的農會人員也需跟著政策及時代潮流作觀念 的教育,方能對政策推行有更大的助力。

再者,隨著時代進步,農業的腳步似乎較為緩慢,在訓練課程內容方面要更多 元豐富,不能僅注重農業專業知識,要能跨域學習,對於消費者想法喜好、商業行 銷手法、美學文創、網路運用、科技資訊等跨界課程有助於農民和市場接軌,讓農 民思維更活潑,也有助於美化及活化農村發展。可借鏡日本教育農民的方式,讓農 民了解世界的脈動,具有分析自己優劣勢與機會威脅,以及面對生存挑戰的能力。

157

5.繼續運用網絡力量

在宜蘭縣茶葉休閒農場對食材旅遊的執行運作中,各利害關係人及小農間發揮 網絡連結的功能,可以運用這項優勢,不僅串聯組織,也串聯地產地消食材旅遊的 各個產業,擴大食材旅遊的整體效果。

6.營造綠活有機農村

有機的綠活環境是全面性的,讓遊客進到有機環境享受無毒的農業綠色環境,

豐富的生態,安心安全的飲食,可以吸引遊客很舒適放鬆的在村內旅遊樂活,也是 讓在地農村、在地農業永續的方式,但有機是長期奮戰,先從一個點、一個區塊逐 漸擴大,方向正確就要繼續朝綠活有機目標前進。

7.強調宜蘭茶的優勢

要讓消費者破除對高山茶的迷思,喜愛購買品茗宜蘭茶,可從地產地消強調的 進口品與國產品分流管理著手,近日,混茶事件危及茶飲安全,而宜蘭茶不混外來 茶的特點可以加以突顯,提升消費者對宜蘭茶的正面觀感。

8.推動食農教育立法

食農教育立法或許涉及分工與多方的橫向聯繫,牽連甚廣且繁雜,要考慮的面 相及細節甚多,然而,立法有助於更全面更快速的落實地產地消,在學校教育中實 施食育,帶學生到農場親自接觸體驗,一方面能建立學生健康飲食觀念,一方面能 幫助農家收益。

9.政策落實重於紙上績效

政策實際執行到展現成果,是需要時間發芽生根成長茁壯,不論是食材旅遊,

還是擴展有機,或是食農教育等,有足夠的時間在農村落實自然有精緻紮實的政策 成果,應該屏除為了紙上績效好看,急就章的作法。

(二)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僅側重生產端的資訊蒐集,政策執行成功與否,除了政策標的對象的支 持配合外,消費端對政策的接受程度、意識觀念轉化及行動支持也是政策延續的參

158

考,近來積極拓展國外遊客,其反饋意見也可考慮進行研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 從消費端、生產端和政府端三方面交互比對研究。

另外,地產地消政策涉及的議題廣泛,其中有關食農教育、社會企業、公平貿 易等都是近年來的焦點議題,建議未來研究者在內容上可與之結合深入探討。

二、研究限制

由於宜蘭茶農很多,各區的發展條件不同,故無法將結果擴大解釋為整個宜蘭縣茶 農推展地產地消和食材旅遊的現況。且僅限於宜蘭縣茶產業進行研究,因此研究結果無 法完全推論至其他地區或其他產業。

15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蘊潔 (譯) (2013) 。半農半 X 的幸福之路。臺北市:天下遠見。 (塩見直紀,2012) 。 王育英、梁曉鶯 (譯) (2000) 。體驗行銷。臺北市:經典傳訊。 (Bernd H. Schmitt,1999) 。 方秀芬 (編譯) (2014) 。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的 CSA。有機誌,84,24。 (CSA for

Europe) 。

方秀芬 (編譯) (2014) 。CSA 的起源 日本 Seikyou 的過去與現在。有機誌,84,25-27。

(Allison Wallace) 。

丘昌泰 (2008) 。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朱乙真 (2013) 。全球都吹在地風 為小商家找出一條新路。遠見,325,230-231。

朱鎮明 (2005) 。公務夥伴的整合之道-論政策網絡的管理。研考雙月刊,29(3),95-108。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10) 。我國觀光發展政策之研究。臺北市:研考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2) 。耕耘臺灣農業大世紀。臺北市:農委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 。農業政策 業務報告與施政報告。臺北市:農委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5) 。農業政策 業務報告與施政報告。臺北市:農委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1) 。愛用國產農漁畜產品金句今頒獎「鮮享在地」等獲獎作品 凸 顯 臺 灣 農 產 優 點 獲 肯 定 。 2015 年 1 月 5 日 取 自 農 委 會 新 聞 稿 網 站 : http://www.coa.gov.tw/show_news.php?cat=show_news&serial=coa_diamond_2011041 2191907

李允傑、丘昌泰 (2009) 。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

吳 定 (2000) 。公共政策。臺北市:華視。

160

吳芝儀、李奉儒 (譯) (1995) 。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縣:桂冠。 (Michael Quinn Patton,1990) 。

吳英明 (1993) 。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吳英偉、張彥頡 (2014) 。高雄電影節與韓國釜山電影節之比較研究:公私夥伴關係觀 點。休閒與遊憩研究,6(2),1-37。

吳亞蓮 (2014) 。摸索臺灣 CSA 之路。有機誌,84,30-33。

吳東傑 (2014) 。國際家庭農業年對臺灣農業的意義。有機誌,84,20-23。

吳紹文 (2011) 。美國 CSA 推手 伊利莎白在新竹:信任、分享是社區支持農業的基礎。

2015 年 1 月 10 日取自上下游網站: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538/

周若男 (2002) 。休閒農漁園區計畫推動情形。農政與農情,120,35-37。

金靖恩 (2014) 。面對食安,你可以有更積極的選擇-加入合作社。2015 年 1 月 10 日取 自 天 下 雜 誌 獨 立 評 論 @ 天 下 網 址 :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3/article/1839

林文傑 (2014) 。2014 年度日本食料農業農村政策之簡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03 年度 9 月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

林世傑 (2014) 。關於食物的想像。design 設計,178,51。

林大豐 (2010) 。從協力治理觀點解析三義木雕文化產業之發展 (未出版碩士論文) 。 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欣怡、陳裕鳳 (譯) (2009) 。慢食新世界。臺北市:商周。 (Carlo Petrini, 2005) 。 林鈴娜、黃馨儀、陳麗玉 (2013) 。輔導試辦「農夫市集」及「農民直銷站」執行方案

推動成果。農政與農情,257,36-39。

林佩萱 (2013) 。悶經濟時代 「在地」一枝獨秀。遠見,325,224-229。

林佩芸 (2014) 。食物保母 社區支持型廚房。有機誌,84,37。

161

林秀雲 (譯) (201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Earl Babbie, 1975) 。

林鍾沂 (1993) 。政策評估理論之分析及方法論的重建。中國行政評論,2(2),27-96。

林麗冠 (譯) (2008) 。在地的幸福經濟。臺北縣:木馬文化。 (Bill Mckibben, 2007) 。 林惠琴、蔡穎 (2014,12 月 23 日) 。校園食材須登錄食品雲 違者拒往來。自由時報,

A9 版。

宜 蘭 縣 政 府 官 方 網 站 。 2015 年 1 月 10 日 取 自 http://agri.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09&pageID=6579

宜蘭縣政府 (2014) 。2014 年宜蘭休閒農業評鑑簡報 。2015 年 1 月 10 日取自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6klJCi2cvaseEt4WGltWWRYQlE/edit?usp=drive web 施美琴、羅光傑、阮淑鵬 (2013) 。日本農業體驗教育與綠色旅遊之發展。2014 年 11

月 15 日 取 自 公 務 出 國 報 告 資 訊 網 址 : 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10204312

夏業良、魯煒、江麗美 (譯) (2013) 。體驗經濟時代。臺北市:經濟新潮。 (B. Joseph Pine II, & James H. Gilmore,2011) 。

翁子琪 (2011) 。臺灣在地飲食與銷售通路之研究-以四方鮮乳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高有智 (2014) 。幸福有感 分享經濟。天下雜誌,518,136-151。

孫本初、鍾京佑 (2006) 。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網絡治理之分析。中國地方自治,

59(4),33-54。

莊金谷、徐惠瑩 (2014) 。推動地產地消 農糧產品地產地消推動成果及展望。農政與 農情,262,8-11。

郭華仁 (2014) 。聯合國與臺灣-從 2014 國際家庭農業年談起。新世紀智庫論壇,66,

7-10。

張世賢 (2005) 。公共政策分析。臺北市:五南。

162

張宏政 (2013) 。以休閒農場之體驗推廣農業食物網絡關係行銷的理念。農業推廣文彙,

58,27-31。

張宏政 (2013) 。休閒農場之體驗經濟、休閒教育與行銷管理分析。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6(1),71-102。

張瑋琦 (2014) 。京野菜都會中的地產地銷。農訓雜誌,295,38-40。

張大川 (2015) 。104 年度農業地產地消國際研討會成果。農政與農情,274,78-80。

張秦瑞、孫同文、郭瑞坤、沈逸晴 (2013) 。地方觀光發展協力治理機制之探究:以南 投縣觀光發展為例。觀光休閒學報,19(2),105-128。

陳立川 (2014) 。社區支持型農業行不行。有機誌,84,34-35。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文進、陳銘國、蘇聖珠、李世元 (2015) 。從區公所的角色觀點論北投溫泉產業治理 之研究。中華科技大學學報,61,213-231。

陳文進、陳銘國、蘇聖珠、李世元 (2015) 。從區公所的角色觀點論北投溫泉產業治理 之研究。中華科技大學學報,61,21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