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壓力因應策略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壓力因應策略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三節 壓力因應策略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 壓力因應的意義

「因應」(coping)的意義,學者的解釋因觀點差異,而有若干不同的見解。

茲引述不同學者的意見,再做綜合歸納。

R.S.Lazarus 與 S.Folkman(1984)強調,「因應」是一種調適壓力的過程,

個體會不斷評鑑情境對於我們的意義,不論此情境所意味的是具傷害或是有益,

個體必須選擇適應的方式,採取壓力因應的行為。

Folkman(1984)進一步以為:「因應」是一種動態的歷程, 涵蓋認知、行 動、評價與再行動等步驟,是一種過程取向。他同時認為壓力因應有兩大作用:

第一、調節情緒或壓力, 第二、解決導致壓力的問題。

Billings與Moos(1984) 則稱:「因應」係個人針對特定事件所做的行為反 應,認為因應行為是介於壓力事件與適應結果之間的主要因素,此觀點乃係假設 因應具有緩衝壓力的效果。

Gmelch(1988)則認為:「因應」的形成是經由個人對壓力事件的認定之 後所採取的策略,期使壓力感受減輕和減低壓力的負向結果,以維持個人身心的 健康和幸福。

張瑞芬(1989)及黃榮真(1992)認為所謂「因應」乃係對壓力的反應,亦 即努力面對威脅或壓力的行為方式。

鄧柑謀(1991)認為「因應」是一種努力去處理壓力事件的過程取向,也認 為它具有緩衝壓力的效果。

黃惠惠(1992)認為「因應」是個體整合自身與環境資源,並積極採取行動 及解決問題。

Auerbach 與 Gramling (1998) 認為:因應策略指經常使用於處理壓力情境 與減低壓力的思考與行動。

林昭男(2001)指出「因應」是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中,為避免遭受威脅或 解除壓力,所採取的處理方式或解決方法。

吳明順(2002)「因應」是一動態的過程,個體運用各種策略,經由認知評 估努力去處理壓力事件。

陳廷楷 (2003)認為「因應」是個體對於本身的工作因素所產生的工作壓 力,採取一系列的紓解情緒、減輕焦慮及壓迫感的調解方式,其目的在於減輕其 工作壓力。

綜合上述定義, 可發現壓力因應具有以下幾項特性:

一、是一種動態過程或方法。二、是個體感受壓力後所採取的反應。三、具 有緩衝壓力的效果。故本研究認為「壓力因應」係由個體面對威脅或壓力的過程 中,經由外在環境與內在反應之評估後,所採取的處理策略或解決方法,它具有 緩衝壓力的效果。

貳、 壓力因應的理論

一、一般適應症候群理論

20 世紀初奧地利心理學家 Hans Selye 提出「一般適應症候群」的理論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一般簡稱 GAS),GAS 是世界性的通論,不

僅可適用於不同文化背景對壓力的反應,並且也可以用來說明動物界對壓力的反 應(朱敬先,1992)。Hans Selye 認為人在面臨長期壓力的時候,會產生三個心 理及生理反應歷程:

(一)警覺期(alarm reaction):壓力剛開始產生的時期,一個人接受新的 工作任務,或假期剛結束回到工作崗位,開始產生壓力,生理反應是心跳 加快、血壓升高。

(二)抵抗期(resistance):壓力逐漸累積,為了抵抗壓力不斷付出體力及精 力,能量耗損,通常因為求好心切、不斷付出而更增加能量耗損的速率。

(三)枯竭期(exhaustion):體力及心力耗盡,工作效率低、完全沒有動力、

崩潰或生一場大病。

本研究認為一般適應症候群理論因為較適應一般通則,包含動物在內,因此 比較忽略人類個體面對壓力時所產生的理性思考與判斷。

二、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

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是由 Pervin 所提出,旨在說明個人人格的形成是 極為複雜的,差異性亦大,人格特質是影響因應行為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的特徵 可歸納為四種(陳青勇,2001):

(一)先天遺傳的人格特徵,(如基因、智商、種族、性別、體裁、容貌等)會 影響一個人獨特的作為,面對壓力時也影響了個人不同的因應行為。

(二)環境性的人格(如民族性、個人生活史、環境競爭經驗等),會影響在生 存競爭的環境中,產生如緊張、焦慮、壓力等心理症狀的差異,同時也影 響其因應的行為。

(三)社會性的人格(如領導、服從、道德觀、價值取向等),影響心理的發展 與因應行為的模式。

(四)教育性的人格特質,能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亦建構出個人情緒性、認知

性、行為性等的因應方式。

人格特質導向學派認為因應是以個人人格取向為主。且「人格特質」是壓力 因應方式的主要評估基準,不同的人格特質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式,而人格特質又 受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的影響。

三、Lazarus 和 Folkman 壓力認知評估因應理論

R.S.Lazarus 與 S.Folkman 提出壓力包括二個過程:認知評估(cognitive appraisal)和因應,兩者是個人與環境間壓力關係的重要緩衝媒介,也會影響到 壓力的立即與長期結果。

(一)認知評估

R. S. Lazarus 與 S. Folkman 認為壓力與因應方式都是認知評估的歷程,當外 在要求與個人資源不平衡時,常產生壓力,個人會因應壓力,其方式為先評估,

其歷經包括下列三階段,如圖 2-3-1。

圖2-3-1 R. S. Lazarus壓力因應認知模式

資料來源: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68頁),陳 第二次評估 (因應策略)

初次評估

事件 沒威脅

威脅 情緒反應

情緒反應 生病

威脅 沒威脅

臺中。

1.初級評估:是指對壓力事件直接評估,並判斷其是否對個體威脅性之後果,

若評估之後感覺此壓力事件將對個體產生威脅,則會有第二次評估,初級 評估可被視為是個人面對生活事件的初步情感反應。並可形成無關的、正 向的和壓力的等三種判斷。對於壓力情境的不同評估會使個人選擇不同的 因應策略,在「喪失」的情境下,個人較常採用信仰、宿命論和表達感受 的策略來因應。在「威脅」的情境下,較常採用期盼式思考、信仰、宿命 論的策略來因應。而在「挑戰」的情境下,較常採用理性行動、堅持、積 極思考、自我調適等策略來因應。

2.第二次評估:是指個人以「初次評估」為基礎,對於在因應壓力事件時可 用的資源和可做的選擇,使用這些資源的迫切性和可能的後果作判斷(歐滄 和,1989),以及自問個體本身是否具有能力因應,R. S. Lazarus 提出第 二次評估後的四種可能的因應選擇為尋求訊息、接納、直接行動、抑制行 動等。

3.再評估:指個體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後,對因應後產生的效果再加以評估,

修正部分錯誤的因應策略,以提出更佳的因應策略,其基本是一種回饋處 理。

(二)因應

因應是指去執行心中的反應,將心中之構想化成行動,也就是在評估之後採 取的具體行動,以消除事件的威脅。個人對壓力不同的評估,會產不同的因應策 略(林純文,1996)。Folkman 則認為壓力因應有兩大作用:1. 可以調節情緒或 壓力;2. 管理控制導致壓力的問題;而因應策略大致可分為問題取向(問題解 決)、情緒取向(自我調適、暫時擱置)等二類。

由以上的壓力認知評估因應理論,可得知因應是動態的,是一種過程取向之

因應模式,且可藉由再評估的模式求得較適當的因應策略。

綜合上述,本研究認為國民小學訓導主任在面臨長期壓力的時候便會產生生 理和心理的反應歷程,而在反應的歷程中所做的認知評估將依據人格特質或經驗 做出不同的解讀而採取不同的因應策略,以求良好的身心發展。

參、 壓力的因應策略

自從 Lazarus & Folkman 由壓力認知評估觀點提出因應概念之後,就有不 少學者研究人類在心理壓力情境下的因應策略,Lazarus 和 Folkman 是將壓力因 應方式依功能來分,分為兩類(引自陳廷楷,2003):

一、「針對問題因應」:此因應方式是應用於藉著積極地做某些事來改變壓力源,

進而努力的解決問題。

二、「針對情緒因應」:此因應方式是自我調整在有壓力的情境下所導致的痛苦 情緒。

以上兩種因應方式的使用是受到壓力可否控制來決定的,如果經個人評估後 認為情況是個人能力足以應付的的,那麼「針對問題因應」方式是較常被使用的。

然而假如壓力源大到超過本身可掌控的情況時,普遍是使用「針對情緒因應」方 式。雖然兩者分類時分屬不同的面向,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上卻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由於教師或主任工作性質異於其他行業人員,他們需面對學生、家長、社區 人士、上級行政單位等多方面人員,接受較高標準的要求、挑戰、考評,在高度 工作壓力下,採行的因應策略為何,有待進一步探討。茲就國內外學者研究壓力 因應策略所得,加以分析探討。

一、國內部分

應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五種策略:1.解決行動;2 .理性解析;3 .延宕處理;4 . 自我調適;5 .社會支持。

而鄧柑謀(1991)和吳宗立(1996)研究學校行政人員之工作壓力因應時,

均提出五項因應策略:1.解決問題;2.邏輯思考;3.尋求支持;4.情緒調適;5.

情緒逃離。

林純文(1996)研究國小教師面對壓力因應的結果得知,工作壓力大時,壓 力因應的方式亦可能相對的增加。國小教師最常使用「尋求支持」、「邏輯分析」、

「情緒調適」等因應策略,去面對工作壓力。

程一民( 1996)研究國小教師面對工作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有:1.

解決問題;2.暫時擱置;3.改變;4.逃避。

葉重新(1997)認為對付壓力的方式有六項,包括針對問題以尋求解決之道、

視危機為轉機、宗教信仰、多關心與參與自身以外的事務、樂觀積極進取以及社 會支持。

吳榮福(2001)針對國小總務主任在面對工作壓力時,所擬定的壓力因應策 略層面為:1.解決問題;2.邏輯思考;3.尋求支持;4.情緒調適。

吳明順(2002)針對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認為壓力因 應的方式有五項,包括:1.問題解決;2.理性思考;3.延宕處理;4.尋求支持;

5. 情緒調適。

宋禮彰(2002)針對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認為壓

宋禮彰(2002)針對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認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