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部產業鏈的變化與公司內部價值鏈的規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外部產業鏈的變化與公司內部價值鏈的規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外部產業鏈的變化與公司內部價值鏈的規劃

電子產業鏈是一連串分分合合的過程,當有新事件出現時,就會為產業帶來 一次攪動,因此,外部產業鏈的變化迫使企業必須調整策略,且策略方向必須與 產業同步,同步的方式必須建立在與供應商、客戶間的合作關係上,才能避免在 產業垂直整合趨勢下的通路衝突。

一、 產業鏈的變化:從 PC 到智慧型手機

PC 產業的變遷帶動了整體電子產業的發展。1964 年 IBM S/360 上市前,所 有的大型主機所使用的操作系統、處理器、周邊硬體及應用軟體都必須來自同一 家公司,因為每家電腦都採用專屬技術,他們沒辦法和其他任何地腦一起運作,

即使同一家公司的電腦,也無法放在一起工作,因為每套電腦系統都有相配合的 周邊裝置,如印表機和磁帶機。S/360 被稱之為電腦「家族」,讓軟體及週邊硬體 能夠自由更換,學術上稱之為模組化設計(modularity in design),S/360 利用中 央處理控制中心(Central Processor Control Office)讓所有設計人員能夠圍繞大 型主機這座金礦,自行發展半導體、記憶晶片、關聯式資料庫、電腦語言、材料 科學…等,S/360 的開放架構,讓周邊裝置只要依循著 S/360 的設計規則(design rules),就可自行開發出無數相容的軟硬體,這開啟了產業垂直分工的扉頁,此 後軟體公司及周邊硬體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Baldwin & Clark, 1997;葛斯 納,2002)

代工,操作系統則採用微軟(Microsoft)的 DOS 系統,此開放架構造就了個人 電腦的大量生產5。同時也促成產業嚴謹的專業分工,讓台灣有機會在 1990 年代 從紡織王國成功走向科技島(陳宏印,2005)。

2000 年以來,講究外表新穎及使用特性的智慧型手機及移動裝置興起,企 業為了掌握產品設計及技術領先,開始重視因外包而衍生的知識外洩風險;蘋果 iPhone 手機的處理器原本由三星製造,但受到三星集團也持有自有品牌手機且有 數項專利侵權的隱憂,A6 處理器逐漸改由台積電委託製造。此外,三星的產業 垂直整合模式,除可確保零組件的出海口,其自有的顯示器、記憶體、處理器,

及其它高科技配件例鏡頭模組,還可讓三星的手機擁有設計彈性,讓競爭者無法 俾倪。然而,三星全球通訊副總李健赫(Lee Keon-hyok)也注意到智慧手機將 來也會如 PC 一般變成商品化產品(commodity products),屆時三星仍須轉型回 到全球零組件供應商的分工模式(Grobart, 2013)。

觀察電子產業鏈的變化,新產品的出現常會重整產業鏈結構。但總歸而言,

5 IBM官方網站,登錄時間:2012/03/20,

http://www-03.ibm.com/ibm/history/history/history_intro.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一) 競爭因素

「企業的價值鏈其實是包含在一套範圍更廣的「價值體系」(Value System)裡 面,如圖 5)。供應商有自己的價值鏈(上游價值),它能夠創造並傳遞使用於企 業價值鏈的採購項目(purchase input)。供應商不只是提供資源而已,他還可透 過許多其他方式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此外,許多產品還會經由銷售通路的價值 鏈(通路價值),送到客戶手上。通路本身,也會影響客戶和企業活動的附加活 動。最後產品成為客戶價值鏈的一部分,而產品與企業在客戶價值鏈中所扮演的 角色,不僅決定了客戶需求、也正是企業追求差異化的最根本基礎。競爭優勢的 取得與維持,不但倚靠對自身價值鏈的了解,更要了解企業如何與整個價值體系 配合。(波特,2010)」。由於,企業的價值鏈與上下游廠商及客戶的價值鏈彼此 互動,因此當供應鏈上的價值體系有所變化時,也就關係到企業是否需重新規劃 其價值鏈,確保與價值體系能有效互動,以突顯競爭優勢。

資源依賴理論也認為,組織不是一個封閉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系統。組織的 存在,在於確保其與外界資源交換之穩定,以合乎外界環境或組織的期望與要求,

已達到組織的效益(Peterraf , 1993)。

波特(2010)用「鏈結」的觀念說明企業的價值鏈與外部價值鏈的相互關係。

他提到,價值鏈中包含「內部鏈結」與「垂直鏈結」,最明顯的內部鏈結是輔助活動 與主要活動的鏈結。在一般價值鏈中,這類鏈結以虛線表示(圖 6)。「垂直鏈結

」存在於企業的價值鏈與供應商、銷售通路的價值鏈之間,供應商或銷售管道內 進行價值活動的方式,將會影響到企業內進行價值活動的成本或績效。

面臨供應商及通路商甚至客戶以各種方式快速擴散,企業必須懂得捨棄原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擁抱單一價值鏈的作法,轉而思考如何重新結構其價值鏈,使客戶可以透過企業 的價值活動與客戶本身的價值鏈得到互補;由於客戶多已具自行整合的能力,企 業在制定策略時,必須將產品與服務分割和重新整合成多個獨立的「活動」單元,

讓客戶依其個別需要,選取適合的「活動」(Normann and Ramirez, 1993)。

圖 5 價值系統 資料來源:波特(2010)

主要活動

圖 6 一般價值鏈的細分 資料來源:波特(2010)

進一步研究發現,當價值體系往垂直整合發展時,企業也常以相同的作法來 回應。因為當供應商、通路商、競爭對手往垂直整合發展時,意味著企業必須藉 由「競爭範疇」的擴大來取得差異化。「競爭範疇」意指企業廣泛的活動領域,涵蓋 企業所經營的產品範圍及客戶別、垂直整合程度、市場的幅度等(波特,2010)。

因此,當價值體系的成員紛紛投入垂直整合時,不但造成企業的競爭對手數量增 加,且多為大範疇的競爭者,而又由於「企業選擇競爭範疇的寬窄顯然與競爭對 手有關(波特,2010)」及「大範疇競爭可能涉及垂直整合,還得參與相關產業的

資產專屬(Asset Specificity)的連結時,企業傾向內部垂直整合,將原本透過外 包所取得的價值活動納入其價值鏈中(Coase, 1937;Williamson, 1975)。相對 的,若不確定低、交易頻率小或資產專屬大時,企業傾向外包。我們可由 Williamson(1985)的資產專屬性分類,觀察出 LED 製造商對於下游客戶的資產 專屬連結性低,而這可能成為造成下游客戶決定收回 LED 外包,而朝向內部垂 直整合的原因之一:依據 Williamson(1985)的定義,資產專屬性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為零件製造商的地點專屬性,如果零件製造商的地點與企業相近,對企業 來說除了可降低運輸、倉儲或生產成本外,零件製造商也無法輕易得將服務提供 給企業其他的競爭者;第二,實質資產專屬性(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例如 客製化產品或服務,專屬資產投資等;第三,人力資產專屬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零件製造商為客戶成立專屬的團隊,必要的時候進駐客戶公司,以 利研發設計及時性;最後為專用資產專屬性(Dedicated Asset Specificity),意味 零件製造商的特定資產僅供某些大客戶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傾向、速度、及執行力較不如小型廠商,但一旦大型企業開始採取競爭回應,其 明顯程度(action visibility)、競爭性回應(responsiveness)及競爭性回應的明顯 程度(response visibility)都比小型企業高,而此對公司的績效息息相關(陳明 哲,2008)。藉由企業與產業的互動程度,我們可觀察出企業績效的好壞,一般 說來大型企業擁有規模經濟、經驗品牌認知與市場權力的優勢,但常受制於同樣 身為大型企業的客戶,而對突破性創新科技的接受程度較慢,使得對於競爭者的 攻擊行動回應過慢,反而造成績效的落後(克里斯汀生,2000)。

因此陳明哲(2008)發現,策略的世界並不是對稱的,主張每一家廠商雖然 具有獨特性,但在市場共同性及資源相似性兩個構面上,與其他廠商有不同程度 的差異。市場共同性(Market Commonality)的構念,代表一個比較嚴格的市場 相互依賴性的定義:它是一種廠商專質的概念,能夠發掘出普遍存在於廠商市場 關係中的不對稱性。資源相似性(Resource Similarity)則隱含了擁有相似資源組 合的廠商,可能在市場上具有相似的策略性能力與競爭弱勢。同樣地,擁有多樣 化資源組合的廠商,因為具有獨特的策略性資源形貌,可能會有多樣化的競爭決 策組合可供選擇。作者提出了一個競爭者分析的架構,如圖 6 所示。在象限 I 的 廠商具有類似的形狀,而且有高度的重疊,代表雙方是明顯直接且相互認定的競 爭者;反之,倘若廠商擁有相似的資源,但僅在及少數的市場上競爭,則屬於象 限 IV 的情境。本研究強調供應鏈成員間的垂直整合,造成上游與下游之間的關 係從合作變成競爭,此關係所處的象限則類似象限 II。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圖 7 競爭者分析架構 資料來源:陳明哲(2008)

(二) 創新因素

價值體系變動的原因,除上述的競爭因素外,創新也會造成價值體系的改變,

進而使企業必須在價值鏈上有所因應;創新意味著某種新的,尚未為人所知,尚 不存在的東西的設計和開發,它將從已知的現在因素中脫胎而出,建立起新的經 濟結構,給予這些因素全新的經濟空間;創新是一種賦予資源新能力的活動,並 使資源創造出財富;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因此,企業內部的創新改變了企業原 本的價值活動,企業外的創新,帶來外部環境的改變,也驅使企業必須重新定義 原本的價值鏈;圖 7 舉例說明彼得杜拉克的創新的來源,及其為產業及企業價值 鏈所帶來的改變(杜拉克,2002)。

資料來源:杜拉克(2002)、波特(2010)及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此外,科技讓電子郵件、視訊等科技讓國際溝通同步,也助長了美國企業全 球化的垂直擴張。當美國產業都往海外取得便宜的製造成本時,留在原訂不動的 企業便無法在價值體系中存活;另一方面,科技讓全球型企業能夠執行全球運籌 管理,利用單一資訊系統與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連線,降低投資新事業的成本,

此外,科技讓電子郵件、視訊等科技讓國際溝通同步,也助長了美國企業全 球化的垂直擴張。當美國產業都往海外取得便宜的製造成本時,留在原訂不動的 企業便無法在價值體系中存活;另一方面,科技讓全球型企業能夠執行全球運籌 管理,利用單一資訊系統與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連線,降低投資新事業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