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相關研究

受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思潮影響,國內外學者相繼進行多元文化主題融入音樂課程 之研究,本節整理與分析國內外有關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以瞭解多元文化音 樂教學實施於音樂課程之教學情形,與探討學生於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實施之學習表現。

經由搜尋國內外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相關之論文與學術期刊,共有 8 篇,分別為國外 4 篇與國內 4 篇,依據研究對象之年齡整理如下表 2。

表 2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相關研究之論述

研究者及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王艷萍(2013)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設計與學習 情形

國小四年級學生 行動研究 潘淑娟(2004)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設計與成果 國小五年級學生 行動研究 呂翠華(2008)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設計與成果 國小五年級學生 個案研究 Abril(2006b)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方式與成果 國小五年級學生 實驗研究 Chen-Hafteck(2007)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成果 國小五年級與六

年級學生

行動研究

Pembrook & Robinson

(1997)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設計與成果 國小六年級學生 實驗研究 Nethsinghe(2012)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成果 國小學生 行動研究 盧苡安(2013)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觀點與教材

編選及其實施情形

國中音樂教師 調查研究

王艷萍(2013)以 25 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取行動研究法,設計與實 施為期八週,共 24 節課之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課程,以臺灣、越南與印尼三個國家的音 樂為素材,透過音感、讀譜、演唱與演奏、創作及欣賞等教學活動進行多元文化音樂教 學,以教學日誌、觀察、訪談、學習單等研究工具,探究多元文化音樂課程設計與學生 學習情形。研究結果指出,在教材方面應兼顧各項音樂學習要素,並搭配文化理解的學 習;在教學策略方面,宜靈活變換不同教學活動,並充分善用資源輔助教學;在學生學 習情形方面,學生於音樂學習與文化學習兩面向之學習情形均良好。

潘淑娟(2004)以 10 位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取行動研究法,設計與實 施為期十四週,七個單元共 54 堂課亞洲音樂教學,以師生專業對話、觀察、訪談與自

省等方式蒐集資料與調整教學策略,其課程設計分為音樂概念與文化理解兩面向,音樂 概念涵蓋旋律、節奏、音色、織度與演奏型態等教學內容,文化理解則包含地理位置、

國旗、自然人文景觀、歌詞描述景觀、節慶與特色美食為教學內容。其研究結果認為,

透過多元文化的素材,以及統整視覺、聽覺與動覺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在學習音樂概念 的同時,也學習文化理解與尊重,驗證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觀點,並進而建議教師能嘗 試以多元文化音樂為素材進行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

呂翠華(2008)以 69 位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取個案研究法,實施 11 週,

共 21 堂音樂教學,研究結果分為教材、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之架構三方面分別敘述,

針對教材方面,建議在進行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時,認識各民族樂器之音色應為重要目標,

且在認識不同民族的音樂時宜融入文化素材進行教學;在教學策略方面則建議可結合視 覺、聽覺和動覺的活動設計,讓教學更活潑生動,以提升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成效。

Abril(2006b)透過實驗研究支持教師將多元文化融入音樂教育中。Abril 將 170 位 國小五年級學童,分為音樂概念與社會文化兩個教學組,進行為期五個月,共六堂各 45 分鐘的課程,兩組接受的教學內容均為非西方音樂,教學活動包含演唱、律動及演奏,

但教學方式與師生討論內容不同。音樂概念組使用正規音樂元素作為教學框架,使學生 能獲得知識、理解與技能,教師引導討論各式音樂概念以作為學習歌曲的連結;社會文 化組則聚焦於陌生表演風格、聲響及文化的知識結構,教師教導歌曲完整脈絡,且透過 多樣方式的引導互動討論,瞭解音樂意涵,而學生則被要求需反覆思考並參與對話,以 瞭解偏見與成見對其聆賞經驗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教師若未讓學生明確討論社會文 化相關議題,學生便會對陌生音樂風格或文化有負面態度,且教師若只提供有限的音樂 脈絡資訊,則只能提供學生簡單的事實,無法讓學生對音樂的社會文化現象有更深的理 解。因此 Abril 主張音樂知識與社會文化知識兩個領域並非相互排斥,社會文化知識與 音樂不只密切相關,更有助於加深音樂理解。

Chen-Hafteck(2007)針對美國紐約 250 位五年級與六年級學生,設計一系列結合 中國音樂與文化的跨文化教育課程,透過 10 週的課程教學,以中國音樂家、學生創意

生活、哲學觀與節慶。研究結果發現,多元文化音樂的學習能提供課堂新鮮感與樂趣,

若缺少音樂,僅是以嚴肅的社會學習主題來認識世界文化,會缺乏透過音樂可傳達的感 受與情緒,進而無法提升認知與情感的深入理解,且當音樂在文化脈絡中呈現時,會影 響學生們對於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看法,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只聚焦於音樂概念,則只 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如何運作,無法提供音樂的真正價值。因此 Chen-Hafteck 認為,音 樂概念與理論的學習只能提升音樂理解與欣賞的能力,並非音樂本身的目的,多元文化 音樂的本質在於透過音樂經驗作為影響學生文化經驗的方式,因此音樂學習不應只是音 樂概念與技巧的發展,同時也應包含其社會文化脈絡的知識學習,並發展出積極參與音 樂的態度。

Pembrook 和 Robinson(1997)以實驗研究觀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技能方面之學 習成效,探討現場教學與影片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以及使用當地文化樂器與一般教 室樂器兩種不同樂器類型的教學,是否會影響學生的態度、記憶,以及迦納音樂的表演 技能。將 252 位六年級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接受當地文化樂器現場教學、一般教室樂器 現場教學、當地文化樂器影片教學以及一般教室樂器影片教學,進行兩週四個半小時多 元文化課程。研究結果發現,接受當地文化樂器教學的學生在態度、記憶與技能方面有 顯著較高的得分,顯示多元文化音樂課程中,當地文化樂器能達到最佳的態度和知識成 果,且特殊樂器的學習亦能提升學生的專注力。

Nethsinghe(2012)藉由半結構式的訪談,探討 10 位澳洲境內斯里蘭卡裔之澳大利 亞學生,如何在有著各式人口與語言的維多利亞省中,使用音樂來建立自我認同。研究 結果發現,透過多元文化音樂的欣賞,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欣賞其他音樂風格,發展出 對於其他文化的尊重與包容,且透過多元文化音樂的探索,接觸各式不同文化,使音樂 成為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發展對於自身傳統音樂的尊重,並進而延伸出對音樂及文化 的自我認同。

盧苡安(2013)以新北市國中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取調查研究法,以自編之國 民中學音樂教師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調查問卷,探討新北市國中音樂教師對多元文化音樂 教學觀點的看法,與對多元文化音樂教材編選的看法及其實施情形。研究結果指出,多

數音樂教師認為能夠透過音樂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並尊重本國族群文化,且認同多元文 化音樂的定義,是音樂作品需包含多個族群的多種音樂風格與樂曲種類,尤其是兩個族 群以上包含兩種以上音樂風格、樂曲種類的作品。在教材編選方面,多數音樂教師最認 同以歌曲、舞曲與器樂曲進行欣賞教學,教師需於教學前檢核教科書內容的正確性再進 行教學,並依據音樂網站、學校課程特色進行與族群相關的教材編選,此外,亦需選擇 能真實呈現族群文化音樂作品演出風格與型式的素材,以族群文化音樂作品原本的語言 進行教學。

藉由分析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相關之研究內容,發現研究對象多為國小學生,以高中 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相關研究較缺乏,故本研究欲實施自編之多元文化 音樂教學方案,瞭解多元文化音樂在高中音樂課的教師教學實施與學生學習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