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一、研究場域

(一)學校背景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新北市板橋區小僑高中為研究場域,自民國四十四年創校至 今,因配合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職責所需,除透過高中多元入學方案進入高中就讀之本 地學生外,亦招收旅外僑胞子女入學,為國內唯一培育回國僑生接受中等教育的學府。

近年來由於時代及社會變遷,臺灣生活水平升高、物價日益攀升,及升學競爭等壓力,

僑生回台人數逐年減少,直至今日,本校僑教生已減少至全校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約占 22%,來自 28 國,是一所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學校。

目前全校共有 56 個班級,包含高中部每年級各 16 班,以及國中部每年級各 1 班,

另有華語文教學中心 5 班,提供第一年回台僑生學習華語文。一年級之班級背景共有三 種類型,其一為本地班,由透過高中多元入學方案進入高中就讀之本地學生組成,共 3 班,包含體育班 1 班;其二為僑本班,由僑教生與本地生共同組成,共 10 班;其三為 僑生班,學生均為旅外僑胞子女,共 3 班。

小僑高中在課程與團體活動中,均有安排文化瞭解的學習,在課程方面,學校鼓勵 教師將多元文化議題納入課程設計,並開設日語、法語、印尼語及越南語等相關多元選 修課程,教導本地學生不同國家語言與文化,同時亦協助中文能力較好的僑教生進入本 地班就讀,提供僑教生與本地生接觸與交流的機會;在團體活動方面,每年與日本姊妹 校進行兩次以上國際交流,亦曾舉辦潑水節等異國交流活動。

(二)實驗教學設備與座位安排

本研究方案主要於音樂專科教室進行,此教室位於小僑高中藝能館三樓,教室內配 有可移動式的學生課桌椅以方便小組討論,另有教師用個人電腦、單槍投影機、液晶螢 幕、傳統電視、音響、鋼琴與黑板等。

本研究方案實施採分組方式進行,由教師以序列方式,按照座號依序將各班學生分 別分為六組,其中本地班與僑本班人數分別為 35 與 37 人,小組人數每組 5 至 7 人;僑 生班人數為 27 人,小組人數每組 4 至 5 人。座位安排為小組成員兩兩相對,以便小組 討論,圖 1 為音樂教室配置圖。

圖 1 音樂教室配置圖

二、研究對象

(一)參與學生

本研究以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研究者任教之小僑高中一年級三個不同班級背景的 學生為參與學生,表 3 為研究對象背景分析。

表 3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 班級類型

性別

本地班 僑本班 僑生班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國 籍

臺灣 15 20 16 20 0 0

印尼 0 0 0 1 9 12

其他 0 0 0 0 2 4

合計 35 37 27

N=99

本地班學生共 35 人,分別為男生 15 人與女生 20 人,均為以高中多元入學方案進 入高中就讀之本地學生;僑本班學生共 37 人,分別為男生 16 人與女生 21 人,其中有 1 位女生為印尼來台就讀的僑生,其餘均為本地學生;僑生班共 27 人,分別為男生 11 人與女生 16 人,其中有 9 位男生與 12 位女生來自印尼,另 2 位男生分別來自越南與緬 甸,4 位女生分別來自越南、緬甸、菲律賓與日本。

(二)研究者

本研究之研究者即為教學者,進入高中擔任教職三年以來,由於任教學校之學生,

部分來自世界各地,多為僑胞子女隻身來台就讀,教師除教導學生課業外,亦必須肩負 起生活習慣與品格塑造的責任;另外,由高中多元入學方案進入本校就讀之本地學生則 多來自低社經背景家庭,接觸不同國家文化的機會較少,因此研究者一直希望音樂課能

「將世界帶進教室」,透過音樂帶領學生認識與瞭解不同文化,啟發師生不同角度的思 考。

研究者自任教於小僑高中以來,持續觀察學生互動,發現學校中雖有不同國家同學,

然因學校採僑本分班策略,將僑教生與本地生分為不同班級,致使不同國家學生之間的 交流互動少,若課程無法提供學生認識不同族群的機會,則難以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 認識與瞭解,因此研究者欲探究將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實施於音樂課之教學實施與學習表 現。

(三)協同教師

本研究邀請一位高中音樂老師擔任協同教師。此協同教師為新北市某公立高中音樂 科李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具有五年高中教學經歷,李老師對於 音樂與教學充滿熱情與創意,研究者於擔任教職後,經常與李老師分享與討論課程設計 與教學情形,每當研究者對教學情形感到疑惑時,李老師是研究者經常討教的對象。

本研究邀請李老師擔任協同教師,透過課堂錄影記錄,間接觀察教學方案中歌唱與 欣賞教學的教學實施及學習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