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選擇校外打工的因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大學生選擇校外打工的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第二節 大學生選擇校外打工的因素

第一項 家庭社經背景所導致之經濟因素

早期文獻多認為家庭經濟狀況扮演決定大學生是否校外打工之重要因素,如 林育生(1995)則認為家庭經濟會影響大學生打工的動機,尤其是家庭經濟屬於 清寒者參與機會非常高;家庭經濟偏高之大學生,比較會選擇寒暑假或學期中二 者之一進行打工,而家庭經濟收入較少的大學生,不管學期中或寒暑假都在打工。

打工已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生活經驗,約有三分之一青少年打工是為了支付學費和 幫忙家庭開銷等的經濟理由,不過,打工所得的用途也有超過一半是用在個人自 主消費的零花用途上(王順民,2004)。

葉紹國(2009)透過 94 學年度大一學生打工調查,學生打工雖可顯示教育的 職業導向與否,但也可能是為消解經濟壓力而做的選擇。此外,現今物資上漲、

通貨膨脹,許多父母之所得無法維持一個家庭之經濟開銷,所以需要孩子出外打 工,貼補家用(何文嘉,2011)。大學生熱衷打工,反映的是對金錢的焦慮與對未 來的不安,渴望在出社會前就能賺錢、存錢,改善經濟狀況,擺脫學貸壓力,存 下人生第一桶金;而打工是大學生活占比逐年增加的一門非正式課程,主要原因 在於辦理助學貸款,經濟狀況不佳的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王乾任,2013)。顯見 受到全球化景氣低迷之波及,大學生為了貼補家用以維持家庭生計,不但在學期 中得課業與打工蠟燭兩頭燒,時間長度甚至必須跨越學期與學期間的寒暑假,犧 牲假期時間,透過打工來減輕經濟壓力。

同時在其他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之調查報告也有同樣的分析結果,2008 年 1111 人力銀行之工讀統計即指出:經濟不景氣,又逢開學各種支出增加,愈來愈 多大學生靠打工來因應,不景氣對生活的負面效應已擴散到學生,在工讀意願旺 盛,企業人力需求減少的狀況下,暑期工讀市場呈現僧多粥少的情況,且在暑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前便陷入白熱化競爭29。行政院青輔會(現為青年發展署)大專 RICH 工讀網於 2008 年以大專校院之在學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工讀的動機依序為「經濟因素」、「吸 取職場經驗」、「增加實務學習機會」。另依 yes123 求職網 103 年 9 月進行的「大 學生打工與經濟壓力調查」,分析大學生選擇打工原因,其中 67.3%是為了「賺生 活費」,35.4%為「賺學費」,34.9%「有學貸壓力」希望提早還錢,整體平均每月 期望賺到 18,120 元30。由上述可看出近年來政府與民間之相關統計資料,其結果 不斷強調大學生選擇校外打工之主因為賺取生活費、學費,經濟性的需求與誘因 皆構成吸引大學生打工之背後動機,同時可發現家庭經濟若是處於較為拮据、貧 寒的背景,家中財務狀況並非處於寬裕的狀態下,大學生能運用的金錢自由度與 自主性將受到限制,並導致大學生產生透過打工以獲取收入的積極行為。

第二項 大學課餘時間較有彈性運用之空間

高等教育程度之青少年一邊求學一邊打工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尤其是大學時 期兼職打工青少年比例上升的速度最快,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學階段已逐漸進入獨 立自主的生活,經濟上逐漸脫離家庭,並且近年來學雜費高漲,家中經濟壓力大,

故許多青少年開始靠自己打工賺錢以滿足個人生活、物質的需求;此外,青少年 在大學時期沒有國高中的升學壓力,每週上課的節數也較少,因而有較多的時間 兼職工作(胡蘭沁,2006)。對於青年學子或待役者而言,一方面為賺取生活所需,

另一方面亦為增加工作經驗以利日後求職,部分時間工作可使其同時兼顧學業與 生活,亦為青少年勞工工作時之優先選擇(王以璇,2008)。

29 <經濟不景氣大學生打工多 8 成 2 節省支出>,苦勞網,2008 年 9 月 17 日。最後瀏覽日期:2015 年 2 月 8 日。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7002

30 同註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故可以看出由於校外打工時間具相當程度的彈性,給予大學生安排時間上極 大的便利,使得大學生得以更加自由地安排工讀時間與課程時間,能夠藉此利用 課餘時間體驗工作,並增加工作經驗,同時也能填補課餘時間的空白。

第三項 提供社會化途徑

而另依魏麗敏(1992)調查大學生打工原因發現包括:賺取生活費、學習社 會經驗、學習獨立、了解社會實際現況等。林邦傑、王煥琛(1992)關於大學生 工讀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參與工讀的主要動機,以賺錢為最多,其他依次為 想多了解這個社會、了解理論與實際是否配合、打發時間、受班上打工風氣影響 及同儕團體的鼓勵。黃濟國(1996)認為近年來促使學生想利用課餘時間工作的 動機,大致涵蓋:賺取零用錢、滿足追求物欲的自主性、吸取工作經驗、提前探 索社會百態,為人生規畫作準備等。林韶姿(1998)則認為造成多數青少年提早 就業的原因可能有:受到同儕影響、想要擁有零用的自由、家境清寒、獲取社會 經驗、社會物質化傾向、學歷無用論的迷思。

惟廖秋雅(2004)的研究結果則不同於以往之論述,其以政大和成大學生為 對象的問卷調查研究中,顯示大學生工讀原因以吸收社會經驗比例為最高,其次 才為賺取個人生活所需,再其次是購買想要的東西、儲蓄、學習職業技能、受到 同學朋友影響,最低的比例是貼補家用。可看出除了經濟性因素,透過校外打工 的社會化過程,不但能學習社會經驗,了解校園外的社會實際現況,提前經歷社 會百態,學會獨立,同時能獲取可貴的工作經驗,而身邊同儕的鼓舞與風氣,也 係導致大學生選擇校外打工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不同於前述佔據大幅比例的經 濟性因素,廖秋雅(2004)的研究突顯大學生打工未必單純以薪資報酬為優先考 慮,吸收學校、家庭所欠缺的社會經驗,更是打工無法以金錢衡量的收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四項 消費文化與資訊大增且快速流通

Pershing(1983)認為當在學青少年兼職打工,則其可支配所得不單只來自父 母或家人的供給,打工收入也成為可支配所得中重要的一部分,往往是由父母提 供生活上基本需求,而打工收入則用來購買額外的奢侈商品,以滿足物質上的欲 望。由此可見,青少年在其生涯開拓初期,常以功利取向或以滿足炫耀性消費需 求為動力的兼職工作意向(武奐君,2004)。根據上述可觀察出現今服務業發達、

商品化的社會,琳瑯滿目的消費資訊不斷流通,大學生為滿足基本生活以外的物 質性欲望,即使父母有提供生活費,仍會選擇透過打工換取相對收入,購買自身 想要的商品;而工讀也能培養個體獨立自主並獲取生活體悟,使大學生從打工經 驗中有所成長。

第五項 社會結構、文化、產業之轉變

王麗容(2000)則指出青少年打工可分為兩大類因素:結構性社會原因與非 結構性的個人因素,其中結構性社會原因包含:(一)社會價值功利化及速成化,

加速青少年對物慾滿足追求動機;(二)服務業興起,提供青少年就業機會,尤其 是低技術及彈性化工作;(三)社會接納及認同青少年工讀,讓青少年容易安於當 前上班環境,而忽略學生本份。而非結構性的個人因素則包括:(一)自主的意識 認同高,工讀是呈現青少年獨立自主的一部分;(二)較殷切探索自己的生涯,希 望藉由工作機會對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較有概念與認識;(三)追求時尚,滿足虛 榮,以賺更多的錢來迎合自己作為打工的原因;(四)尋求經濟自主,不願成為家 庭依賴者。(五)希望獲得更多生活體悟。由於社會文化與價值觀的演進,以及特 定產業的興起,成為大學生打工的背景;而個人內在因素的需求,包含探索生涯、

追求經濟自主與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驅使大學生選擇校外打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周佳君(2000)指出學生打工及打工普及原因有下列幾項:(一)工商業開發 便宜好用的勞動力,政府因應企業界壓力鼓勵部分工時,使青少年投入就業市場;

(二)高度商品化的社會:現今高度商品化的社會中,充斥大量刺激消費訊息,

許多願望、慾望要靠錢滿足;(三)青少年的獨立自主:新世代的青少年追求經濟 獨立與生活獨立,願意付出自己的勞力來賺取生活所需,也是學習做為一個成人 的重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