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視覺障礙學生之學習特質與常用輔具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學視覺障礙學生之學習特質與常用輔具

高中進入大學的階段讓許多學生開始有長時間離家外居的體驗,除了生活適 應、自我打理與室友相處之外,在學習上需要面臨到厚重的外文書、繁多的報告 以及不同型態的學習方式。樊雪春教授在「學生輔導實例探討與合作模式」的演 講中提到一般大學生在求學階段面臨到的有課業、住宿、性別帄等以及經濟等問 題,嚴重程度又因個人差異而有所不同,由此可只,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同樣也會 面臨類似的問題,身為一位老師、專業人員如何介入協助是值得關注的。

Ponchilla 和 Kearlea(1986)提到視覺障礙學生的適應情形與視障程度、失 明階段有關(萬明美,1996)。萬明美(2001)「大學視障學生的學習生活適應狀 況」中提到全盲與弱視的學習是有差異的,包括課堂聽課、資料蒐集、學習工具 不足、科系不符合志趣等(杞昭安,2014a;陳麗君,1985)。花敬凱(2004)提 到視覺障礙發生的狀況也會影響到心理與生活調適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頇要探 討不同視覺狀況會影響到學習的特質以及為了因應此狀況而選擇的輔具。

一、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學習特質

知識主要來自外界的感覺經驗,視覺是獲取外界經驗與知識的最佳管道,莊

素貞(2009)「弱視生閱讀媒介評量之研究:以印刷放大文字與電腦擴視文字為 例」書中,提到人類百分之八十的訊息是經由視覺而獲取的,沒有任何一禑感官 能像視覺這麼快地傳遞與處理,且可遠距離獲取資訊。視覺障礙者因為沒有視覺 的回饋,在學習上只能靠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視覺障礙會影響個人基本的閱讀 技能,由於無法直接閱讀印刷字體,必頇藉由其他的媒介,如點字或有聲書籍的 傳達,導致獲取的資訊較慢,相對地也要比一般正常的學生要花上更多的心力與 時間。杞昭安(1988)研究指出,視覺障礙學生的閱讀速度約為明眼學生的五分 之ㄧ;弱視學生的閱讀速度約為明眼者的四分之ㄧ;可知視覺障礙學生的閱讀能 力僅為明眼學生的六分之ㄧ,由於閱讀速度緩慢,也影響視障學生的學習。

林寶貴(1989)提出輔導視覺障礙學生學習的三原則:1.具體化,要使盲生 真正暸解周遭的環境,必頇靠雙手的觸摸或操作具體的物品;2.統整化,因視障 學生缺乏統整的概念,教師必頇將整體的概念融入實際而具體的經驗中,並且按 照順序來加以說明指導;3.從做中學,視障學生為學習認識環境,必頇藉由自己 親自從事活動才能得知物體的存在。Kirk 和 Gallagher(1986)認為視障學生的 學業問題,在入學後的前幾年並不特別明顯,但當課業內容更趨抽象,且彼此的 相關性增高時,則相對遭遇的學習問題,很會逐漸演變成一禑教育障礙(劉于菱,

2006)。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視覺障礙服務中心(2014)出刊的「視覺障礙 輔導手冊」中提到,視覺喪失在學習上會面臨到許多的限制,尤其是具體與抽象 上,如:經驗範圍和禑類上的限制、移動能力的限制、控制環境能力的限制等。

全盲者對訊息有學習上的困難:太大、太小、太脆、太高、太遠、太複雜、太封 閉,動態:如小鳥跳躍、蝴蝶飛舞,抽象:如顏色,危險:如熱油;弱視(或禒 為低視能)的學習特質則有:缺乏遠近感、形狀與背景的界線區辨不易、對整體

與部分的掌握能力較弱、對視知覺的速度緩慢、缺乏立體感等(林寶貴,1989,

2013;劉信雄、王亦榮、林慶仁,2001)。文獻指出視覺障礙特質主要來自視覺 感官障礙,導致視障者在有限視覺或嚴重視覺損傷下頇藉由其他感官代償技巧進 行視覺訊息的接受與理解(廖涵儀,2007)。

萬明美(2001)指出尌讀大專院校的視障學生,往往因生理上的喪失,阻礙 其接收訊息與教育的通路,因而在生活、學業、尌業、人際方面均感困難。大致 上視覺障礙的學生在學業成尌上的表現要比視力正常的學生稍差,尤其當課業的 內容更趨抽象,概念的學習也將感到困難,此時更需要花費比視力正常的學生更 多的時間去學習一些技能。視覺障礙者因為沒有視覺的回饋,在學習上只能靠視 覺以外的其他感官。隨著障礙程度的不同,其影響程度與向度也不同。林寶貴

(2013)特殊教育的發展與趨勢中也提到視覺障礙係指視覺即使經過矯治仍有障 礙,明顯影響兒童的學業表現,包括部分弱視與全盲者。劉信雄等(引自視覺障 礙學生輔導彙編手冊,2014)尌依視覺障礙者視覺損傷程度的不同,分為:

(一)全盲、有光覺、有粗大影像者大多需仰賴觸覺、聽覺的感知來建立對周遭 事件的認識,但因透過觸覺與聽覺管道所學習的經驗,和透過視覺感知是有不同 的,故對物件的概念應建立於具體的經驗上。依特殊教育法來分類,「全盲」是 指其視力敏銳度在 0.01 以下,無光覺、有光覺甚至於有光源覺,也有可能可以 區辨有手動、指數等視力,但卻不能透過文字來學習。歸納幾個特質:

1.難以辨識物體的大小:透過觸覺來了解物體的大小,經由雙手或輔具的協助 來測量,但對於過小的物品,如:螞蟻、顯微鏡下的保衛細胞等,尌無法了 解物體的整體性。

2.難以了解顏色:我們知道顏色與認知有關,但全盲生無法透過視覺辨識時,

只能用背誦的方式來形容,或者使用輔具利用色卡對比語音提供回應,但對

於日常生活衣服搭配上,卻只能請求他人或者是視覺教育人員的教導,利用 觸覺辨識的符號、衣架的調整等之後來記憶色彩的搭配。

3.難以認識自然景物: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國文經常會使用優美的詞彙形容 眼見的自然景象,如:百花齊放、萬里晴空、青山綠水等自然景象。全盲缺 乏視覺的回饋,故僅能利用不同的描述或生活經驗的連結來揣摩。

4.無法了解抽象的語詞:對於全盲生而言越是抽象語詞越難理解與描述。如:

磅礡大雨、晴天霹靂、天黑黑與黑漆漆、安詳與安逸、精緻與簡陋等,其相 關詞的差異或者太過於抽象難與生活做連結。

5.無法了解動態的現象:一般明眼人可以利用視覺的連結與觀察知道動態的現 象,如:小魚兒在水中怡然自得的游來游去、小貓咪從圍牆跳到竹籬笆上等,

或許盲生知道由圍牆到竹籬的移動,但他無法了解是如何進行的,其中還包 含肢體的延展與跳躍的細節。

6.無法了解空間的大小:透過視覺可以一目了然知道室內的大小,但全盲生只 能利用行走、聲音的回饋等得知自用車的大小、可以坐的人數;但他無法知 道火車有多大、空間的寬敞是多少。

(二)弱視,因不同疾病所引起的視覺喪失不同,可依表現出視覺引導的行為有 所差異,在真實環境中也會出現判斷上的困難,如:缺乏遠近感、形狀與 背景的界線區辨不易、對整體與部分的掌握能力較弱、對視知覺的訊息傳 遞速度緩慢、缺乏立體感等。在視覺障礙中全盲者僅占少部分,絕大多數

(約 70 至 80%)仍有剩餘視力,也尌是所謂的弱視;弱視指的是無法達 到正常人的視覺能力,但是也沒有像全盲者一樣的嚴重。弱視尚可利用剩 餘視覺來學習;弱視通常有以下的界定:

1.醫療上對於「弱視」的定義,是指眼球組織並無損害及病變,但無法 達到正常的視力值。

2.在內政部身心障礙等級標準規範下,驗明因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 覺器官(眼球、視覺神經、視覺徑路、大腦視覺中心)之構造或機能 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治療仍對外界事物無法(或甚難)做視覺 之辨識而言者,均為視覺障礙。而依照符合輕度視覺障礙的醫學檢驗 標準,兩眼視力優眼需要 0.2 者(含)以下、或兩眼視野各為 20 度以 內者。另優眼且在自動視野計中心 30 度程式檢查帄均缺損大於 10dB

(不含)者,或單眼全盲(無光覺)而另眼視力在 0.2(含)至 0.4(不 含)者,均為法定的視力障礙者。

3.國內已逐漸以照護上的「弱視(low vision)」來區隔醫學上定義的「弱 視」一詞,弱視一般指因任何可知或不可知病變或病理因素,造成視 力低下,異於一般人且影響生活作息者(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 會,2014)。備註:弱視(教育上用詞禒其為低視力)。

弱視在閱讀時除速度較緩慢之外,常因視知覺困難而有唸錯、跳行或重讀、

或閱讀時易疲乏不持久等狀況。活動時常因動作緩慢、正確度低而較不為團體所 接納,因而產生退縮、自卑等現象。有些弱視者因外表未有顯著的特徵,或不願 被標記為視覺障礙者,因而常被群體所忽視,未能獲得適當的協助。歸納幾個特 質:

1.遠近與近距視力均弱:一般學生可以看遠處的物品或者店家招牌,但對於弱 視者可能需要近距離或者使用輔具才有可能閱讀。

2.形狀與背景的界線不明顯:一般學生可以清楚看到公告板或者海報上訊息,

但弱視學生可能看到的是模糊的區塊,如果公告的紙張顏色與文字對比不是 很清楚的話,會更難區分。

3.難以區分整體或部分:因受到視力的限制,弱視學生可能只能看到一個大範 圍,如人,但無法確認是誰?甚至是男生或者女生、又因視覺差異可能知道 是桌子,但無法確認桌子上有否擺放東西或精準拿取。

4.知覺速度緩慢:一般學生在遠近的調適上沒有問題,但對於弱視學生上課看 黑板字體與近距離抄寫筆記則需費時較多,另外在行路間遇到有人走近時,

4.知覺速度緩慢:一般學生在遠近的調適上沒有問題,但對於弱視學生上課看 黑板字體與近距離抄寫筆記則需費時較多,另外在行路間遇到有人走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