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失戀冒險教育方案設計與帶領技巧之省思

本研究以團隊發展四個歷程,也就是探討階段、轉化階段、行動階段、結束階段作 為架構,將活動中的方案影音資料分析,了解冒險教育方案設計為何能讓參與者有所反 應;另透過方案結束後與協同領導者討論的檢討日誌,分析失戀險教育方案帶領技巧為 何。上述冒險教育方案的內容設計,以及帶領者的技巧進行反思,分別依「方案內容省 思」以及「帶領技巧省思」說明之。

一、 探討階段

前兩次方案為團隊的「探討階段」,此階段來自四面八方的夥伴第一次見面,互相 不認識,同時對參與者來說,也需適應冒險教育方案進行活動、相互討論分享的元素,

因此增進夥伴的認識、了解,以及發展夥伴間的溝通、合作,建構讓參與者感到安心的 團隊是這個階段的重點任務,因此方案設計除了自我介紹、認識彼此的活動之外,也透 過簡單溝通合作的任務,促進參與者彼此的討論、交流,最後借由團隊公約的建立,營 造讓參與者能安心投入於其中的團隊,使的往後方案參與者能夠在其中更自在地分享自 我。

第一次方案利用名聲飛揚,透過傳遞小娃娃並且自我介紹的形式讓夥伴們彼此認識,

再進一步的挑戰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這項挑戰,給予參與者溝通討論的機會,藉由數數字 的活動,以兩兩一組的方式合作完成挑戰,進一步的參與者彼此有溝通交流的機會,並 將活動中面對困難的感覺延伸至積極面對失戀的這個活動目標;第二次方案則藉由動植 物食物鏈,將自己的姓名寫在封箱膠貼在別人背上,並且比手畫腳的形式讓參與者猜出 貼在自己背上的動植物是什麼,全部的參與者都猜出來後再以不能說話的限制依照食物 鏈排序,此活動除了以趣味性增進彼此的了解、降低隔閡外,也讓夥伴們聊聊自己的溝 通模式,接下來利用巧拼,操作硫酸河以及迷宮,在完成活動後彼此討論、分享當自己 遇到困難時的情緒以及應對模式為何。

(一) 方案內容省思

在探討階段時,除了讓夥伴們彼此熟識之外,參與者們也在適應方案進行的方

式,因此降低參與者間的隔閡、適應方案進行方式、以及透過團隊規範的建立以增 加對方案及團隊的安心感,此皆為探討階段重要的任務。分析探討階段參與者在活 動中的方案影音資料,可將其影音編碼資料可分成:「了解在活動中學習的意義」、

「團隊規範可於活動中自然形塑」、「隱喻可幫助參與者描繪自我」、「給予夥伴回饋 及鼓勵」。

1. 了解在活動中學習的意義

原先方案的安排會隨著時間以及方案的推進,讓參與者從一開始對方案不 適應的情況下只談及較少且淺的自我想法,一直到後期的方案才會逐漸的有較 多更深層的分享;也就是說,研究者要在剛開始的方案讓參與者適應方案進行 模式,第一次方案在兩兩一組數數字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位參與者對與夥伴 的合作有很多的不安,此時方案帶領者就讓夥伴分享自己對於活動中與其他參 與者交流互動的想法。參與者提及,活動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活動中可以 更認識自己,尤其參與者 A 能比較快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也跟他有參加過心理 輔導團體等方案經驗有關。藉此也可透過 A 同儕的力量協助其他參與者更快融 入方案;同時參與者 D 認為,活動中的夥伴們可以直率的回饋他們所看到的客 觀的事實,相較之下自己的朋友可能會為了站在自己的立場,回饋的內容可能 較有失客觀。讓參與者了解方案進行模式是在活動中學習,可以讓他們了解花 時間進行活動的意義,提高參與動機並增進參與活動的安全感。

遊戲結束之後大家開始分享,有一些人想說如果有些想法、在遊戲中發現 一些什麼問題,就講出來,順便多認識一些自己,我想這是這種遊戲的目的 (A-V-1)。

可能在朋友面前會很難過,可是我們都會站在他的立場用安慰的語氣,讓 他講話,可是可能在這裡可以直接談,例如朋友吵架可能是朋友的錯,但會因 為站在朋友的立場然後安慰她,但在這裡可以直接告訴他,因為你哪裡做不好 啊;有的人會沒辦法,還是會有點客套 (D-V-1)。

冒險教育活動是個觸媒,可以讓參與者能在有規劃好的觸媒中引發出個人 真實的樣貌,也就是說,方案重點在於透過活動發現自己有什麼想法、問題,

可以與夥伴們分享,而夥伴們也能相互給予回饋,讓參與者們有所學習;而在 探討階段時也須讓參與者了解活動進行的意義性。

2. 團隊規範可於活動中自然形塑

透過活動的引導可形塑團隊規範,如「數數字」活動後的反思過程中,參 與者自發性地討論起團體應遵守的發言原則,其表示即便彼此有不同的立場,

皆應傾聽並尊重每個人的發言,同時自己要分享什麼、回饋什麼,也都取決於 個人的意志;參與者也認為團隊要共同努力,過程中須傾聽每一個夥伴的想法,

而不是以犧牲少數人權益的方式達成活動目標。活動中塑造團隊規範能強化參 與者對於方案參與的安全感,有助於在往後的活動中更深入的分享自我。

大家對於任何發表出來的意見,就是你可以不接受,但是你要讓他講完,

而且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我相信這樣的原則下帶出的建議才有效 (A-V-1)。

如果團隊的決策是不尊重少數人的話,比如說辦個活動少數人的權益可以 被犧牲,這種的我無法接受 (A-V-2)。

雖然沒有透過正式的活動帶領參與者討論團隊的規範,但團隊合作互動的 規範可以落實於其他的活動裡,如透過活動討論夥伴的交流、對團隊的看法,

也能幫助團隊凝聚對於規範的共識。

3. 隱喻可幫助參與者描繪自我

在第二次方案一開始的活動是藉由選適合描述自己的動植物,來加深參與 者彼此的認識,這個活動讓參與者以外在的物體來介紹自己,在初期的方案使 用隱喻,能讓參與者就目前生活事件給予的刺激,或是週遭朋友給予的回饋來 描繪自己,並無太多參與者對自我的主觀描繪;過程中也談到了與他人的互動 模式,聊到了自己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狀況。如參與者 A 覺得自己融入人群適

應力很好,C 覺得自己跟貓很像,喜歡在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地方做事情,同時 也覺察自己對性別角色有期待,認為男性不能展現軟弱的一面,這種情況下讓 他開始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久了反而跟自己的情緒變的很陌生;參與者 E 覺 得自己在團隊裡她是主動表達自己想法、促進團隊溝通討論的人,可能跟自己 沒耐性有關。

我覺得我跟貓很像,因為貓有自己的個性,活在自己的世界;牠會想辦法 到舒服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養了之後我發現我跟牠很像 (C-V-2)。

我發現我跟狗很像,雖然沒辦法跟他溝通但某種程度上我覺得他都會觀察 我們,他都知道我們情緒上面的變化所以我覺得他蠻聰明的,再來牠也可以在 家裡找到一個牠舒服的環境休息做他的事情牠也會找到跟我相處的距離,我覺 得這跟我蠻像的 (E-V-2)。

第二次方案使用了隱喻,讓參與者藉由動物或植物形容自己,也就是在跳 脫自我的觀點中,以第三者的觀點尋找能比擬「我」的「動物或植物」,在方 案初期使用隱喻來詮釋自我,從影音資料可以發現,雖能較為清楚的了解自我,

但分享的內容較為表層;但在探討階段藉由隱喻能讓參與者輕易的分享自己的 觀點。同時參與者在第二次方案時有許多有較多的分享、思索自我樣貌的時刻,

這是因相較於第一次方案,第二次的方案參與者彼此較不陌生,同時也因出席 人數減少,因此可以讓每位參與者有較多的分享與對話,加深對自我的認識;

另外在方案帶領者與協同帶領者的鼓勵下,認為分享自我感受的男生即代表軟 弱的參與者 C 願意在活動中分享自己的想法,代表團體環境、夥伴是讓他感到 安心的。顯示若能經營好方案給予參與者的安全感,並讓參與者習慣活動中分 享、回饋的脈絡,即能讓參與者在活動中有較多且深入的自我分享。

4. 給予夥伴回饋及鼓勵

參與者在活動中不只是分享自我、傾聽夥伴,同時也會給予夥伴回饋及鼓 勵,參與者甚至在活動中會向夥伴的分享產生好奇並提問,如此能藉由同儕的

力量幫助自己整理自我的思緒並從中學習。如參與者 A 提到,與朋友分享自己 感受,是因為對他有信任感才會這樣做;E 覺得若朋友跟自己分享她的心事,

她不但覺得高興,而且也會給予回饋,同時也鼓勵夥伴認為他其實是有辦法處 理情緒的。

如果男生找我訴苦的話表示這件事情已經超過它可以處理的範圍,另一個 就是他能相信我這個朋友,你一定不會隨便講這件事情 (A-V-2)。

如果你來跟我訴苦其實我會覺得很高興,再根據你跟我說的內容給你意見 (E-V-2)。

我覺得情緒你其實處理得來,只是沒有及時處理 (E-V-2)。

參與者會藉由詢問夥伴問題的方式,探詢夥伴真實的想法感受為何;如此 可以協助夥伴反思、覺察自己的狀況,讓參與者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如參

參與者會藉由詢問夥伴問題的方式,探詢夥伴真實的想法感受為何;如此 可以協助夥伴反思、覺察自己的狀況,讓參與者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如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