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奧地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奧地利

一、經濟情勢與經濟不安全感

1980 年代末期,東歐共產政權垮台與兩德統一嚴重衝擊奧地利的經濟

(Solsten 1994),1990 年代經濟持續低迷,直到世紀之交才有所好轉。即使 自 2004 年起經濟前景佳成長率保持約 3%,但奧地利仍無法降低自 1990 年 代以來越趨嚴重的失業問題(Marterbauer & Walterskirchen 1999, 115-116),

2000 年代失業率仍維持在約 7%。2009 年歐債危機使奧地利經濟陷入衰退 至-6%,而失業率亦持續上升近 10%。42 其次,1990 年代起奧地利財政支 出不斷增加,國債佔 GDP 比重緩步攀升,在歐債危機衝擊下國債佔 GDP 比重劇增至 2009 年的約 80%,其後更是維持在 85%左右。43 此外,為因應 歐債危機,奧地利對瀕臨破產的邦政府與金融機構進行紓困更使國債上升財 政情勢惡化,國際市場對奧地利的信心漸失。社會分配方面,雖然奧地利的 貧富差距情勢相對於其他 OECD 國家並不顯著,然而自 1980 年代至今貧富 差距情勢呈現擴大趨勢(Frémeaux & Piketty 2013)。最後,原本保障完善的 社會福利制度逐漸削減,2000 年奧地利人民黨(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 ÖVP)上台後社會福利制度緊縮的態勢更為明顯(黃全慶 2009)。

42 Arbeitsmarktservice,網址:http://iambweb.ams.or.at/ambweb/,檢索日期:2017 年 4 月 9 日。

43 Trading Economics,網址:https://tradingeconomics.com/austria/government-debt-to-gdp,檢索日 期:2017 年 5 月 5 日。

已成為移民國家(Faßmann & Münz 1992)。一如德國與荷蘭,奧地利從南 歐、前南斯拉夫聯邦與土耳其引進移工,其後許多移工逐漸留下來,雖然 1974 年奧地利暫停勞工引進,但許多移工延長居留期限甚至將家人接來奧 地利,因此移民人口反而未見減少(Bauer 2008, 5-6)。1980 年代末期,東 歐共產政權紛紛垮台導致大批難民與移民湧向奧地利,而 1990 年代巴爾幹 融合的問題。Permoser & Rosenberger(2012)指出奧地利融合政策的缺失,

強調移民有責任融入,但卻忽視移民在經濟上通常較為弱勢的事實,1980 年代末期以來的移民與難民潮更突顯移民融合的急迫性。此時,移民與難民

44 Statistik Austria 以雙親出生國、國籍與本人出生國分別進行統計,本文採取雙親出生國的統計 數據較能區分奧地利裔人口與非奧地利裔人口。相關數據,參見:Ergebnisse im Überblick:

Migrationshintergrund (Jahresdurchschnitt 2016), Statistik Austria,網址:

https://www.statistik.at/web_de/statistiken/menschen_und_gesellschaft/bevoelkerung/bevoelkerungsstr uktur/bevoelkerung_nach_migrationshintergrund/index.html,檢索日期:2017 年 4 月 9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庇護議題逐漸受到關注,我群論述(we-discourse)以及種族主義受到奧地 利社會爭辯,與此同時,奧地利也發生許多攻擊猶太族裔、土耳其人與東歐 移民的仇恨暴力事件(Wodak & Matouschek 1993b)。如同其他西歐國家,

穆斯林在奧地利受到較大的關注,雖然面紗與頭巾問題在奧地利較不具爭議

(Gresch et al. 2008),然而穆斯林仍難以融入奧地利主流社會。Wets(2006)

指出,土耳其移民普遍教育程度低落,在勞動市場中處於弱勢地位,不僅失 業率比例較高且通常僅能從事中下階層的工作。45 最後,奧地利的土耳其 移民有認同危機,約 69%的土耳其移民在奧地利並無歸屬感,他們的國家 認同仍在土耳其;此外,亦有近七成的土耳其移民認為他們時常遭受歧視。46

三、極右派活動與安全議題

1990 年代起,針對猶太族裔、東歐與巴爾幹移民以及穆斯林的仇外情 緒日益發酵,1991 年猶太墓園遭到損毀汙辱,新納粹組織 “Wehrsportgruppe Trenck” 欲推翻政府,極右派活動明顯增加(Knight 1992, 285-286)。1993 年,許多少數族裔的領袖遭到信件炸彈攻擊,無獨有偶,羅姆人(Roma)

與東南歐移民亦受到極右派的暴力、炸彈攻擊甚至遭到殺害,但社會輿論對 此卻曖昧不明(El Refaie 2004)。相對於德國的深切檢討,戰後奧地利型塑 出納粹政權下「受害者」的形象,「猶太問題」(Jewish question)與反猶太 主義的反省幾乎在奧地利的公領域銷聲匿跡。1986 年沃德海姆(Kurt

45 融合成功與否難以評斷,但 Wets 指出結構融合(structural integration),包括就業比例與就學 比例等指標,比起文化與社會融合來得更好測量。土耳其移民在奧地利與比利時兩國的狀況相似 融入情況不佳,但他點出接待國亦有責任保障少數族裔的權益,參見:Wets(2006)。

46 Potkanski(2010)。

1956 年奧地利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Österreichs, FPÖ)成立,雖承 襲日耳曼民族主義的種族中心主義,不過在 1980 年以前仍維持溫和路線,

時常與左右兩黨在地方層級組成聯合政府。1986 年海德爾(Jörg Haider)當 選黨主席而持續右傾,他抨擊移民與難民庇護政策造成失業情形加劇,更指

47 憲法保護暨打擊恐怖主義局(Das Bu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 und Terrorismusbekämpfung, BVT)自 1997 年以來每年皆公布關於極右派活動的紀錄與調查,相關數據來自於年度的憲法保 護報告(Verfassungsschutzbericht),參見:奧地利內政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Innes, BMI),

網址:http://www.bmi.gv.at/cms/bmi_verfassungsschutz/,檢索日期:2017 年 4 月 11 日。

48 雖然奧地利社民黨仍為最大黨,但 Müller 指出,整體政治意向往右轉。關於 1999 年國會選舉 分析,參見:Müller(2000)。

49 歐盟其餘十四個成員國因而對奧地利實施外交制裁,參見:Happold(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近年奧地利經濟情勢不佳,失業率高而貧富差距擴大,財政困難國債高築;

加上社會福利遭到削減,使人民的經濟不安全感日漸加深。此外,奧地利的種族 主義嚴重,反猶太主義並未受到檢討,而針對外國族裔的歧視與攻擊亦不曾間 斷。近年自由黨的的聲勢再次升高,而仇恨犯罪與暴力事件再次增加。這些經濟 與社會情勢的發展,在相互交織的影響下,讓奧地利社會存在著躁動不安的因 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