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財務經濟觀點下的知情交易

第一節 如何評價「好的」市場

證券法規的制定,無非以維持一個「好的」市場為目的。在法律的語言中,

市場論者對於好的市場的描述,係如「促進資訊流通與市場效率」、「投資人對資 訊的公平使用權」、「消除資訊不對稱」、「投資人信心的維護」、「市場之完整與誠 信(健全與公正)」等等;而信賴論者則強調公司股東(亦即標的公司的投資人)

在公司的財產利益必須受到保障,故公司內部人及公司外部的機密資訊受領人,

皆不得違反其對股東所負的信賴義務。理論上,若前開法益受到完整保護,則一 個好的市場就得以維持,惟如本文前章所述,當這兩個概念套用在內線交易規範 的操作時,在射程範圍上產生了很大的衝突,因此需要藉由財務經濟領域的觀點,

重新省思如何評價何為一個好的市場。

一個證券市場之所以形成,係因為人們有交易的需求,而一筆交易的發生,

建立於雙方當事人對於所出具的交易價格意思合致,該交易價格的形成,則係交 易者綜其所有可得資訊評價的結果。因此,從財務經濟領域的觀點,一個好的市 場係以下列兩個面向利益的滿足與產生來衡量:

其一,因為交易者的「私人利益」(private benefits)獲得滿足,故其願意進 入市場從事交易活動。本文前章曾介紹,不同的市場參與者進入市場的原因不同,

大致可區分成效用導向投資人或獲利導向投資人。對於效用導向投資人(或不知 情交易人)而言,他們進入市場係基於獲利以外的其他原因,因此對他們來說,

市場提供的資產或其他交易標的,必須滿足他們交易所需的效用(例如前述儲蓄、

避險、賭博等),而他們進入市場與否最大的關鍵因素則在於交易成本,或稱「流 動性」。獲利導向投資人(知情交易人)的利益則來自於站在資訊優勢的地位,

與前開效用導向投資人或其他處於資訊劣勢地位者進行交易,以賺取其優勢資訊 所反映的價值。因此,市場上存在足夠的效用導向投資人或其他資訊劣勢者,為

42

其進入市場的誘因126

其二,個體交易的集合形成了市場,並因而產生經濟學上的外部效果,帶來

「公眾利益」(public benefits),其包括兩個重要的財務經濟指標:第一,市場效 率。第二,市場流動性127

第一項 市場效率

市場效率係指資訊傳遞的效率,以及股價反映資訊價值的準確性,好的市場 效率能使投資人在交易時根據充分的資訊、合理的評價,做出理性的判斷。在資 訊無法傳遞或準確反映於價格的狀況下,市場上的交易無法形成,抑或利益分配 陷於不效率的狀況就會產生,前章所述「檸檬問題」的發生即是顯例。

如何判斷市場(亦即,資訊的傳遞)有無效率? Fama 在 1970 年代所建立 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Hypothesis, ECMH)128回答了這個 問題。該理論除了開啟了近代財務理論研究市場效率的濫觴以外,甚至當法律領 域在探討市場效率的問題時,也開始以該理論為依據,影響所及,從商法教科書、

案例書到 SEC 揭露規範的制定、法院的判決,都可以發現該理論的應用129

在該理論中,Fama 以資訊價值反映到股票價格上的速度作為資訊傳遞效率 好壞的基準,依照效率高低,將過去針對市場效率所做的財務實證研究的結果區 分成三大類130

(1) 弱勢效率市場(Weak-form ECM):弱勢效率市場中,股價僅反映所有 證券市場資訊,亦即歷史股價、報酬率、成交量以及其他過去交易記錄。

126 See HARRIS,supra note 14, at 205 - 06.

127 Id. at 206 - 07, 214 - 15.

128 Eugene F. 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25 J.FIN., 383 (1970).

129 Gilson & Kraakman, supra note 27, at 549 - 50.

130 FRANK K.REILLY &EDGAR A.NORTON,INVESTMENTS, 273 - 74 (2006); Gilson & Kraakman, supra note 27, at 555 - 556; Clark, supra note 2, at 53 - 54.

43

(2) 半強勢效率市場(Semistrong-form ECM):半強勢效率市場中,股價除 反映歷史資訊以外,亦能針對新到達市場的公開、非市場資訊(如本益 像為股票的「基本價值」(fundamental value)132。Fama 認為完全效率市場係一 種公平競爭模式(fair game model)133,蓋市場上任何投資人都能同時、無成本 地獲得充分資訊,但都不能比其他人站在更優勢的地位,故市場上的所有投資人 都僅能獲得標的公司風險所反映的平均報酬率(average risk-adjusted rates of return)。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完全效率的市場並不存在134,因為並非所有人皆有能 力獲得所有其所需的資訊,因此,各個投資人所評估的交易價格會隨著他蒐集、

處理資訊的能力,而與基本價值產生或大或小的偏離。據此,不同能力的投資人 在經相對比較之後,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就會因此而生,而由獨占優勢資訊的一方 獲得高於平均預期報酬率的異常報酬率(abnormal rates of return)135。在一個不

44

45

減少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搜尋成本的功能,因此扮演組織(organize)流動性的角 色;最需要流動性的人是沒有耐心的主動交易者(impatient active traders),由於 他們進出市場頻繁,所以是流動性的拿用者(takers)140。舉凡造市者的交易策略 以觀,由於知情交易人會使造市者產生損失,因此造市者較不願意與其交易,故 造市者提供知情交易人的流動性較低;反之,與不知情交易人則無此風險,故造 市者提供予他的流動性就較高(詳見本章第三節)。

第三項 小結

如何評價好的市場?從財務經濟的領域來看,其需提供不同市場參與者進入 市場交易的私人利益,此對效用導向投資人(不知情交易人)來說是滿足其個人 效用,而對獲利導向投資人(知情交易人)來說則是有足夠的不知情交易人充當 交易對手。當效用導向投資人為滿足效用而進行交易時,流動性(交易成本)係 促成其決定交易與否的最大關鍵因素。觀察流動性的三個面向為交易的等待時間、

交易價格以及交易規模,而這三者能夠促成交易的原因在於帶有價值的資訊產生,

而交易雙方當事人對該資訊進行評價,產生交易決定,並與交易對手達成交易的 意思合致。一旦市場有了足夠多的不知情交易人,具有資訊優勢的知情交易人就 會開始進入市場,在賺取超額報酬的同時,透過價格反映資訊價值將所得資訊傳 遞到市場上,藉此維持不知情交易人持續進入市場的循環。綜上,回顧本章一開 始待解決的爭議 ── 知情交易對市場造成了什麼影響?本文將從市場(資訊傳 遞)效率、市場流動性兩個面向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