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妙法蓮華經》正、像、末之相

第參章 影響慧思末法思想之重要經典考

日惟一食不受別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絕,誦法華等經三十餘卷,數年之 間千遍便滿101

續傳中言,慧思出家時惟日中一食不受別請供養,精進苦行,恆誦《法華經》

千遍的例子。又云:

思每歎曰,昔在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示普賢道場,

為說四安樂行,顗乃於此山行法華三昧,始經三夕,誦至藥王品,心緣 苦行,至是真精進句,解悟便發,見共思師處靈鷲山,七寶淨土聽佛說 法102

這是智者大師親炙慧思後,證到「法華三昧前方便」中的境界。智者大師發悟 之後見到與慧思過去生,曾在靈山會上同聽法華,今日宿緣所追亦復來矣,儼 然靈山法筵未散。

又《神僧傳》云:

夢隨彌勒與諸眷屬同會法華,心自惟曰,我於釋迦末法受持法華,今值 慈尊豁然開悟,轉復精進,靈瑞重沓,瓶水常滿,供養嚴備,若有天童 侍衛之者103

《神僧傳》中記載慧思先前所受戒律儀並非殊勝,無法開發正道,於是夜夢梵 僧數百,為他翻壇在加羯摩法,成就具足大戒,驚悟之後才知夢受,後又夢彌 勒為之說法,繼之隨彌勒與諸眷屬同赴法華會上。並自心思惟,我於釋迦如來 末法之時受持《法華經》,今又值慈尊說法,則豁然開悟,精勤向道轉復更進。

而在《法華傳記》中更有苦行向道而蒙普賢菩薩摩頂,湧出肉髻的記載:

誦《法華經》,情深樂重,先未曾誦,日從他借經,於空塚中,獨自看 之,無人教授,日夜悲泣,塚是非人所居,恐畏非一,移託古城,鑿穴

101《續高僧傳》「慧思傳」T50,no.2060,p.562c11-562c13。

102《續高僧傳》「智顗傳」T50,no.2060,p.564b15-564b20。

103《神僧傳》 T50,no .2064,p.976 a2-976a5。

居止,晝則乞食,夜不眠寢。向經流淚,頂禮不休,其年夏多雨,雨穴 濕蒸,舉身浮腫,行止不能,而怱心對經,心力彌壯,忽覺消滅平服如 故,夢普賢乘六牙白象,來摩頂而去,《法華》一部,曾未識文,自然 解了,所摩之處,自然隱起如肉髻104

而慧思性喜幽靜,喜好禪坐,以恆誦《法華經》為志業。常日夜不休於空塚 中讀誦、頂禮此經,而夏天多雨,所居的洞穴,濕氣蒸發,於是舉身浮腫,

行、止皆不如意。但仍虔誠、堅固頂禮此經,愈發感覺心力的不思議,而此 身疾則自然平復。後夜則夢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摩頂而去,而所摩之處肉 髻湧起。

《法華經》與慧思的深厚因緣,由前所述便可知一二。而關於《法華經》

中後惡世的法滅思想,應如何的影響慧思亦不難推知。

(二)正像末三時景況與末法弘經軌則之教示

首先依《法華經》品數先後,探究經中相關的三時景況:

1、〈譬喻品〉:

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 小劫105

此品乃世尊為舍利弗尊者授記未來成佛時,正法住世與像法住世的時間,首次 出現正、像二時之說。

2、〈五百弟子授記品〉:

佛壽六萬劫,正法住倍壽,像法復倍是,法滅天人憂106

此品乃世尊為富樓那尊者授記未來成佛時,會中的一千二百羅漢,已得心自在 者,亦作是念。若我等能為世尊授記,不也樂乎,於是世尊便為千二百羅漢授 記成佛。於此眾中,世尊以大弟子憍陳如比丘作代表,授記成佛,其佛壽命六 萬劫,正法住世十二萬劫,像法住世二十四萬劫。當正法、像法過去時,佛法 則滅矣。以上二佛皆是授記未來國土的正法,像法及法滅時間,非指此裟婆世

104《 法華傳 記》 T51,no.2068,p.59b3-59b 11

105《法華經 》〈 譬喻品〉T9,no.262,p.11c10-11c12。

106《法華經 》〈 五百弟子受記品〉T9,no.262,p.28c18-28c19。

界。從未來佛的正法、像法及法滅概念,以及過去佛的末法景況107可以推知釋 迦佛法亦包含了這樣的遞嬗。

3、〈授學無學人記品〉:此品乃世尊為阿難、羅睺羅、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 人等授記未來成佛,其中阿難尊者的授記文為:

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 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阿難!是山海 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 德108

特殊的是,通王佛的壽命,是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這麼長,而其佛的正法住世 又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又復倍於正法。而羅睺羅、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等 的授記,世尊卻未說其佛法的住世時分。由此可知阿難憶持如來無量諸佛法 藏,通達無礙,其功德實難以較量。

4、〈法師品〉:

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處眾無所畏,廣 為分別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若說 此經時,有人惡口罵,加刀杖瓦石,念佛故應忍109

世尊對於在此惡世中,欲演說斯經時,所應抱持的準則是:入如來室,以 大慈悲為如來室。著如來衣,此衣為柔和忍辱衣。處坐如來座,以諸「法空」

為座。若處大眾中說法,有人厲罵,加以刀、杖、瓦、石相逼時,則應以念佛 的功德而忍之。衣、座、室的譬喻乃《法華經》中有名的弘經三軌110,世尊用 這三種譬喻來說明對於惡世中種種逼難,佛弟子們應以此三軌作為弘經準則。

5、〈常不輕菩薩品〉:

在過去阿僧祇劫時,有佛名威音王佛,壽命四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正

107 請參考第伍章第二節 p94。

108《 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T9,no.262,p.29c11-29c16。

109《法華經 》〈 法師品〉﹥T9,no.262,p.30c24-32a24。

110《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以不懈怠心為菩薩四眾廣說是經,此謂弘經三軌」X41,no.728,

p.288a10-288a13。

法住世的劫數,如一閻浮提化成微塵數般這麼長的時間。而像法住世的劫數,

又如四天下化作微塵般的多。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

於此國土更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如此次第接腫有二萬億佛,皆同名號威 音王如來: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 有所見若一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一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 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111

常不

輕菩薩是在最初那一尊威音王如來的像法中出世,在像法時具有大勢力 的屬增上慢比丘。而常不輕菩薩則凡見到眾生皆一一禮拜讚歎,常作是言:「汝 當作佛。」如此經歷多年,經常引來瞋恨者的杖木、瓦石的打擲、罵詈。常不 輕菩薩在像法增上慢四眾中,不管人們如何的輕慢、毀辱,菩薩皆能安住在他 的行門中,精進修持,若不是等視慈憫一切眾生,怎能堪忍所有的違逆因緣。

而慧思在他一生中屢遭生命垂危的迫害,卻仍是以懺悔自身罪過而得以保住生 命的例子,可知常不輕菩薩的安受苦忍精神對慧思的影響深遠。

6、〈提婆達多品〉:

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惓。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 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 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時有仙人來白王 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提婆達多却後 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正法住世二十中劫。112

此品乃世尊為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怠。在一次為國王身時,

為了求無上菩提,而尋求能為我宣說大乘者,我當終身供給奉事。時有一仙人

(提婆達多)來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於 是國王便為仙人奉事,如採菓、汲水、拾薪等、乃至以身體作為床座,精勤奉 侍。經過千歲,為了求法,身心終無懈惓,亦令仙人無所乏少。而現今具足六

111《 法華經 》〈法師品〉T9,no.262,p.50c14-50c20。

112《法華經 》〈 提婆達多品〉T9,no.262,p.35a01-35a09。

波羅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成就正覺,乃皆因提婆達多此善知識故,於是 佛在大眾中即為之授記。

而現世中的提婆達多乃五逆害佛之人,佛仍視提婆達多為善知識,而予以 授記。這樣的宏偉胸襟,亦無怪乎慧思於《立誓願文》中,經四度生命垂危後,

仍能發大誓願「令一切眾惡論師,咸得信心住不退轉113。」

7、〈勸持品〉:

此品乃藥王菩薩摩訶薩等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皆是阿惟越致轉不退諸菩薩 摩訶薩,於佛前作誓願言:

後惡世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雖 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 命…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貪著利養故,

與白衣說法…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 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

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114

從引文中清楚地看見如來滅後惡世中,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惡世中比丘又 於諸利養而誑惑世間人。如來無上正法難道就此滅沒?於是藥王菩薩及諸不退 轉諸菩薩摩訶薩,誠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當如佛所教,廣宣斯法。從諸大菩 薩的發願文中也可在慧思《立誓願文》115中找到類似的思想,雖然所護持的經 典不同但護教衛法的精神卻無差別。

8、〈安樂行品〉

此品乃文殊師利法王子,延續前諸菩薩於佛前發大誓願,願於後惡世,護 持、讀說是《法華經》,然而究竟該如何安住此經,為眾生敷演,而向佛請示。

於是佛告文殊菩薩言諸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說此經時,首當安住的四法。

一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能為眾生演說是經。云何名菩薩摩訶薩

113《立誓願文》T46,no.1933,p.787b25-787b26。

114《法華經 》〈 勸持品〉T9,no.262,p.36a02-36c19。

115《立誓願 文》:「無量壽經在後得百年住,大度眾生然後滅去至大惡世。我今誓願持令不滅,教化 眾生至彌勒佛出。」T46,no.1933,p.786c9-786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