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妹尾河童的藝文創作

在文檔中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34-43)

妹尾河童的精力豐沛,不僅涉獵文學的創作,也專精於藝術設計的領域,本 節將依類別分述其作品,先由藝術設計領域的創作入手,再論及文學的作品,並 從其創作態度與字裡行間透露的訊息,梳理出其個人的特質。

一、藝術設計領域的創作

妹尾河童非藝術相關科系出身,憑藉著對繪畫的喜愛,從廣告招牌底色的塗 漆、文字招牌的割字藝術,一路苦學。

他踏入印刷美術設計領域之後,開始從事海報、宣傳手冊之創作,其中以小 提琴大師曼紐因公演的音樂會海報獲致眾人的讚譽,成為出色的平面設計工作者。

他所設計的海報品味出眾,作品《波希米亞人》風格獨特,得到歌劇巨星藤 原義江的賞識,進而能為藤原歌劇團的公演海報執掌設計工作。因緣際會,又在 恩師藤原義江的推波助瀾下,妹尾河童於二十四歲開始,以藤原歌劇團《托斯卡》

的舞臺設計創作,步入舞臺美術設計領域。

《托斯卡》推出後一鳴驚人,之後他靠著自我進修的方式,鑽研舞臺美術設 計的技術,陸續參與了《弄臣》、《塞維亞的理髮師》、《卡門》、《小飛俠彼 得潘》、《莉莉.瑪蓮》、《雪國》、《欲望街車》、《馬克白》、《唐吉訶德》……

等作品的劇場空間設計,之後活躍於戲劇、歌劇、舞臺劇、音樂劇、芭蕾舞劇等 廣泛領域,曾經榮獲〈紀伊國屋戲劇獎〉、〈山得利音樂獎〉、〈兵庫縣文化獎〉

等獎項,成為一位足以代表日本的舞台美術家。

他所設計的舞台效果別出心裁,日本知名的音樂家富田勳這麼描述與妹尾河 童合作的經驗:

與河童先生初次見面是在 1981 年舉辦的神戶港博覽會場。某個展覽館演出 木偶劇,我倆分別是該劇的舞臺設計與音效製作。那個會館的音響效果可

說是糟糕極了。建築內部像個倒蓋的碗,聲音會在半球型的空間裡胡亂反 射,根本沒法子測量和計算音響效果。

然而,河童先生佈置出一座深邃的森林,在樹枝上黏了幾萬片樹葉,當然 樹葉是假的。由於茂密的樹葉完全吸收了胡亂反射的雜音,一下子就把最 不利的條件給扭轉過來,令人興奮不已,也使我達到經驗中最棒的音效境 界。當年的喜悅至今仍然未能忘懷。13

從上述的描繪,可見妹尾河童隨地制宜的靈活創意,加上用心的專業設計,

贏得其他領域專業人士的敬重。

他的第二任夫人風間茂子也十分推崇他的舞臺設計魅力,在其作品《河童家 庭大不同》裡,描述《漢塞和格蕾特》那齣戲的舞台布景如夢似幻,尤其是天使 飛下來的場景充滿夢幻氣息。她寫道:

最後一幕,漢塞和格蕾特把巫婆推進烈火熊熊的烤爐,烤爐隨即爆炸,一 瞬間糖果屋也跟著消失了,這個如同變魔術的場面讓整座劇院歡聲雷動,

小朋友就不用說了,連大人也嚇一跳,鼓掌叫好。14

上述兩段文字的描繪,可見妹尾河童對舞台的熱愛與投入。此外,針對舞臺 上的各種面向,他還寫了《窺看舞臺》一書,內容橫跨美術設計、視覺效果、佈 景、道具、照明、舞臺監督、乃至於劇場的硬體設計與建築,都以他獨特的風格 與表現手法,深入淺出的介紹給一般大眾。

綜觀妹尾河童在藝術設計領域的創作,橫跨廣告招牌、印刷美術的平面設計,

以及立體的舞臺空間設計,不管是舞台設計或圖像、文字的運用,妹尾河童認真 的付出,都讓他贏得了掌聲。

二、文學作品的創作

13 妹尾河童著,姜淑玲譯,《工作大不同》(台北市:遠流,2003),頁 173。

14 風間茂子著,林皎碧譯,《河童家庭大不同》(台北市:遠流,2004 年),頁 23。

妹尾河童雖不以作家為志業,在台灣卻陸續出版了九本散文及一部小說,鋪 展出一條獨特的文學創作之路。他的散文隨筆書,被稱為《窺看×××》系列,連別 人家的廁所都窺看過,人稱「窺看高手」妹尾河童曾謙虛的表示:

所謂的「窺看」(覗いた)。原是「從隙縫看。窺探。從部分開始一點一點 學習15。」

妹尾河童的著作中文版之「窺看」系列,意即取自中國成語「管中窺豹」中

「管窺」的意思,是指對一件事物只有局部和細節的瞭解,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 部分,無法縱覽全局。

對於「窺看」這個漢譯,河童非常滿意,認為「窺」字很有動感,貼切表現 出他的創作精神和理念16

這裡提到的「窺看」,是指一般人所謂的採訪或是訪問。表面上,河童總是隨 著性情興致勃勃的亂竄,實際上,河童的「窺看」比大多數正常的訪問都認真。

例如他的俯視圖畫法,強調要反覆實際丈量,圖紙的尺寸也要精確,每個步驟都 要嚴格按照平面圖進行,是項精細耗時的工程,需要極大的專注力。

他的作品,除了《窺看舞臺》屬藝術設計領域,其他散文書呈現出與眾不同 的觀察力,書中一幅幅精采的素描插圖,加上妙趣橫生的筆觸,深獲讀者歡迎,

小說則帶有自傳性色彩,以下將對其文學作品分為旅行書、主題式散文隨筆、紀 實小說三類,各類再依於日本成書的先後次序,一一探析。

(一)手繪旅行書

妹尾河童遍遊世界各國,出版了三本與旅遊相關的雜記:《窺看歐洲》(1976)、

《窺看日本》(1980)及《窺看印度》(1985),他將舞台設計的細密手法延伸 到紙上,以手繪插圖結合文化觀察,圖像文字並重、理性感性兼具的手法,呈現 別具一格的觀點,提供讀者新的旅行閱讀樂趣與觀察視角。

15 妹尾河童著,林皎碧、蔡明玲譯,《廁所大不同》(台北市:遠流,2002 年),頁 350。

16 引自http://blog.ylib.com/kappa/Archives/2006/10/02/1054(2007/6/16),原載於 2006 年 9 月 30 日中國時報開卷《書人物》,作者:于前。

他在旅行時,無論走到何處,總會掏出皮尺量尺寸,見到好奇的事物就窮追 猛問,事無巨細,都一一繪製記錄在素描本上。他選擇傳統的手繪素描來展現眼 中的細節魅力,他的眼睛有時是照相機,有時是錄影機,有時是放大鏡,有時是 透視眼,他的觀察力讓旅遊的視野和角度都變得不一樣。

這三本手繪旅行書呈現妹尾河童扎實的繪畫功底和技巧,其手繪圖就像一份 負責的產品說明書般,描繪觀察到的每項細節。譬如:他畫下一張張飯店的俯視 示意圖,完全像是一份舞臺佈景圖,又以文字一一標明,例如:「白色桌子」、

「綠色窗簾」、「米色牆壁」、「大理石地板」、「有編織圖案的沙發」,以及 冷氣、電扇、電燈的開關位置,甚至寫上住宿價格,讓每位讀者不但從文字感受 各地的風土人情,還能如臨其境。

《窺看歐洲》紀錄妹尾河童 1971~1972 年到歐洲遊歷的見聞,他在書裡畫出火 車上的座位、洗手台、臥鋪,還把焦點集中在車掌身上,他覺得雖然他們都在列 車上做相同的工作,但透過這些車掌的穿著配備與服務態度,卻可以知道不同國 家的國情。同時他發現從北到南,可以由各地窗戶的變化去了解當地的風土氣候,

窗戶的大小、樣式,也表現出當地人的獨特氣質和生活文化。

《窺看日本》則是妹尾河童跑遍日本全境,邊寫邊畫,從皇居、監獄,到鎖 具、機器導盲犬、刺青紋身、祭典……,全部以超細密插圖配上詳盡報導呈現,

其孩童般的好奇心躍然紙上。

書中有些地方是連一般日本人也很難造訪之處,譬如地下鐵工地、皇居、監 獄。因此,妹尾河童須大費周章,克服種種困難,拜訪之前得閱讀許多相關專業 的書籍,使別人相信他的專業而放行。

例如:採訪日本的監獄時,他耐心的向典獄長解釋其學到有關監獄的知識,

令人折服於他的認真執著,才獲准參觀。另外,他為了畫出被日本視為「聖域」

的皇宮全景的鳥瞰圖,還自費花了 25 萬日幣專程搭乘直升機在皇宮上空仔細俯 瞰,希望完成的作品能讓讀者看得清楚。

《窺看印度》則是一本非常個人的印度體驗記,是河童在 1978 年和 1983 年兩 次造訪印度旅行時,把看到或感受到的事物,以傳達給親朋好友的心情而撰寫的 書。書中按照旅行的時空順序,詳細的記錄沿途令他感到新鮮好奇的事物,大到 一個城市、一座宮殿、一處遺址、一項制度或者傳統,小到一張鈔票、一個人全 身上下的瑣瑣碎碎,都詳細記載。

在印度,他不改好奇的本色,不顧眾人的殷殷告誡,喝生水、吃路邊攤、往 高處爬,凡事入境隨俗,只為多看看印度的不同面貌。

他不但畫泰姬瑪哈陵、畫各地方的大小神廟,也畫聖牛、路人、郵筒、甘地 腳上穿的那雙鞋等一般人容易略過的小細節,有時畫法線條繁複,甚至用打點的 方式,瘋狂的點出一張藩王宮的夜景「反白圖」,有必要時再加畫局部放大圖,通 過河童的眼睛,讀者彷彿也一起造訪謎樣的印度。

這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旅遊書,透過他的筆下,讀者可以發現旅行不只是空間 之於形體、文化之於心靈的移動,也是在生活型態間的穿梭。

(二)主題式的文化觀察

除了上述三本旅行手繪書,《邊走邊啃醃蘿蔔》(1983)、《廁所大不同》(1990)、

《窺看河童》(1992)、《河童旅行素描本》(1995)、《工作大不同》(1997)則呈現 主題式文化觀察的散文隨筆風格,這類書多數於左頁有豐富的黑白線條工筆素 描,配上手寫的說明文字,和右頁的散文相映成趣,十分討好。

《邊走邊啃醃蘿蔔》是妹尾河童接受日本《週刊朝日》編輯部邀請而企畫的 專欄,以日本人最尋常的飲食「醃蘿蔔」為主題進行觀察。表面上像是追著醃蘿 蔔到處跑,其實是他將醃蘿蔔當做發端,展開對飲食文化、日本民族與古今社會 的觀察。

他一路從東京走遍北海道、和歌山縣、高知縣、鹿兒島,甚至還有醃蘿蔔的

他一路從東京走遍北海道、和歌山縣、高知縣、鹿兒島,甚至還有醃蘿蔔的

在文檔中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