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效能之重要概念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校效能之重要概念與相關理論

「追求卓越、提昇品質,增進效能」

,一直是世界各國對學校教育的一種理想 與願景,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故追求學校效能,已成為學校教育研究與 改革之重心所在。林新發(1991)曾提到「效能之於學校,猶如健康之於人體」,

因此「學校效能」,可說是辦學之重心,也是衡量學校品質的一種方式,更可以用 來評估學校達成預定教育目標的程度。「效能」是所有組織追求的目標,但學校為 一複雜的組織型態,具專業化、科層化、服務性、維持性及規範性之性質(高義 展,1998),且不像一般企業組織,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學校效能面向眾多,難以 明確定義。本節分別就學校效能之意涵、學校效能之起源與研究發展、學校效能 之理論模式、學校效能之層面建構加以探討,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壹、學校效能之意涵

「效能」簡言之,即目標的達成程度,但由於學校目標不如一般營利組織來得 清楚而明確,因此學校效能較難具體概念化。此外學校效能評斷標準容易受時空 脈絡影響而隨之轉變,例如 1970 年代學校強調學生社交及情緒調適的能力;但到 了 1980 年代,大眾開始要求效率、學術成就及求職技能;到了 1990 年代,則轉 回著重學術成就,因此過去被認為有效能的,今日則未必如此。(Hoy &

Miskel,2008)。簡言之,將效能的觀念運用在學校經營和管理即為學校效能,因此,

要了解學校效能的意義,就必須先從何謂效能著手(黃火炎,2011;郭梨玉,2012), 以下就效能的意義和學校效能之意涵分別探討之。

一、效能意義 事(do the right thing),而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do the thing right),以下就學 者對效能與效率看法的差異,整理如下表 2-6 所示。

(do the right thing)

用正確的方式做事

(do the thing right)

以達成教育目標為首要任務,因此探究如何提昇學校「效能」,自然比追求「效率」

更為重要。

二、學校效能意涵

學校就其組織特性較於一般企業組織來的複雜且多元,其目標也較為籠統和 難以量化。學者也因取向不同,對學校效能的意涵各有見解,陳春蓮(2006)認 為探討學校效能意涵的研究取向大致可分為經濟理性取向、有機系統取向、人際 關係取向、科層體制取向、政治取向、家長觀點取向、行政觀點取向等,以下分 別敘述之:

(一)經濟理性取向:組織運作強調理性和目的性,學校效能規準重視學生學習 成就,採一種技術和經濟觀點,即投入與成果之比值(吳清山、林天祐,

2001)。

(二)有機系統取向:採生態觀點,視學校為一開放系統,強調適應外在環境變 化與滿足組織內部需求,學校效能即指學校能充分回應內外環境,達成不 同群體所要求的多重目標程度(鄭燕祥,2001)。

(三)人際關係取向:學校效能規準重視組織氣氛、成員發展性、同僚關係、動 機激發、組織參與、工作滿意等,並能兼顧教師個人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

(吳宗立,1998)。

(四)科層體制取向:明確界定學校中的職務和位階關係,強調領導、權責劃分 及組織運作的連續性與確定性(陳春蓮,2006)。

(五)政治取向:將組織視為一種政治關係,強調學校與外部群體之互動,重視 上級機關、社區家長、學生對學校的滿意程度(陳春蓮,2006)。

(六)家長觀點取向:認為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知和參與程度,對學生的學習成 就影響深遠(陳春蓮,2006)。

(七)行政觀點取向:重視學校校長、主任等行政管理者的表現,認為其被支持 與認同的程度,會對學校效能產生影響(陳春蓮,2006)。

綜上所述,可見從不同研究取向探討學校效能,所強調的面向也有所不同,

以下列舉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的定義,見表 2-7、2-8:

表 2-7

國內學者對學校效能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學校效能之定義

方德隆 1986 組織效能乃指組織為達成目標而產生預期之結果,而學校

組織效能則兼顧教師個人的目標及學校組織目標。

游進年 1990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為達成目的而產生之預期效果,含有許 多普遍而且同時之特性。

吳清山 1991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績效,包含學生學業 成就、校長領導、學校氣氛、學習技巧與策略、學校文化 和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定目標。

張德銳 1992 學校效能是學校組織的實際表現,包括組織目標的達成、

外部環境的調適、組織資源的獲得以及組織成員需求滿足 的程度。

劉春榮 1992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為達到教育目標、促進教學效果、強化 行政效率、滿足師生需求、促進教育成長與學生良好表現 的預期結果。

鄭彩鳳 1996 將組織(學校)效能歸納成四個觀點:

1.靜態觀點:指組織目標達成的程度;

2.動態觀點:指組織在環境中得到有利的談判地位,並藉 此獲得必要資源的過程;

3.心態觀點:指滿足組織成員或參與者需求利益的程度;

4.生態觀點:指組織是一開放系統,其目標導向會隨著時 間、組織成員的改變而有不同。

張慶勳 1996a 學校效能是學校領導者運用領導策略和各種有效途徑,從 外在環境中獲得有效資源,並統整學校組織靜態、心態、

動態、生態的層面,以達成學校目標與滿足教職員工生等 個人的需求,及增進學校組織的發展。

張奕華 1997 學校效能係學校經由計畫性、目標性、系統性的過程,達 成高品質的行政、教師及學生效能。

吳宗立 1998 學校效能是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足成員需求,發揮行政 績效與促進組織發展的程度,涵蓋學校組織靜態、心態、

生態、動態的內涵,以表示學校組織整體效能。

續下頁

表 2-7(續)

學者 年代 學校效能之定義

江志正 2000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績效,能整合運用資 源,並以積極策略作為達成學校目標,並反映在學校行政 服務績效、教師教學服務品質、學生成就表現及社區認同 支持及滿意等面向。

蔡進雄 2000b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教育目標達成的程度,包含行政溝通

、環境規劃、教師工作滿意、教師教學品質、學生行為和 學習表現、家長與學校關係等方面的表現與達成程度。

羅英豪 2000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管理者透過各種有效經營與管理方式,

使學校各方面具有良好的績效,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 領導、學校氣氛、學習技巧與策略、學校文化和價值,以 及教職員發展等,使學校能夠適應內在與外在的限制,並 能夠達成不同群體所要求的多重目標之程度。

鄭燕祥 2001 學校效能為校內、外部經營之結果、績效和達成學校目標 之程度;具有普遍且共同的特性並能夠適應內在與外在的 限制,以及達成不同群體所要求的重要目標。

范熾文 2002 組織(學校)效能係指一個組織的實際表現與成果,亦即 能夠有效運用資源,滿足成員需求,達成組織既定目標,

並且適應外部環境之變遷。

潘慧玲 2006 學校效能係指在校長領導、行政管理、學校文化、課程與 教學、學校環境、社區家長的關係以及學生學習表現,均 具良好績效。

蔡炳坤 2007 學校效能係指在學校教育目標引導下,有效率地運用各項 資源,兼顧組織目標與個人需求的達成,並能適應內外環 境的變遷,綜合而成的整體績效程度。

柯嚴賀 2007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透過有效整合人力及物力資源,表現在 校長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課程與教學、學校文化和價值 等層面;並能將成果展現在行政服務績效、教師教學品質、

學生成就表現及社區認同支持等方面。

鍾炳雄 2008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透過計畫、執行、考 核之歷程,在環境規劃、行政績效、教師教學效能、學生 學習表現及社區支持等,所展現之績效程度。

續下頁

表 2-7(續)

Purkey &

Smith

1983 學校效能不應只是在閱讀、數學上有良好的智育成績表現

,更重要的是應具有普遍及多元的特性,諸如校長領導、

學校氣氛、課程與教學等方面。 續下頁

表 2-8(續)

從上述可知,學者對學校效能之定義大致都能兼容各研究取向,採一整合觀 點,因此也包含許多面向,並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以對象而言:必須滿足學生、教師、家長與社區的需求,能夠滿足不同群體 所要求的多重目標之程度。

(二)以觀點而言:整合了靜態、動態、心態和生態觀點,除了重視組織目標達成 的程度;更強調必須和環境互動,透過學校組織系統地運作和溝通協調,有 效整合內外資源;以及滿足組織成員或利害關係人之需求;和能夠適應內外 環境的變化,因組織目標會經常有所轉變。

(三)以目標而言:強調從組織輸出面,以組織目標的達成程度來衡量,但仍需兼 顧個人與組織的目標。

(四)以內涵而言:涵蓋面向甚多,包括校長領導、行政管理、組織氣氛、學校文 化、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表現、教師專業發展、環境規劃與設備、公共 關係、社區家長認同等。

綜合上述,研究者將學校效能定義為:「學校效能係指學校能因應外在環境 變化及內部成員需求,強化組織系統運作,有效整合和運用資源,在行政績效、

學校組織氣氛、教師教學品質、課程安排、學生學習表現、家長和社區認同與環 境規劃等方面,具有良好績效,而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和不同群體所要求的多重 目標,具有普遍且同時之特性。」

貳、 學校效能之起源與研究發展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更是引領社會進步的動力,因此如何提升學校效能,

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環境,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與使命,更是世界各國戮力追 求之目標。隨著社會環境快速變遷、少子化趨勢和家長選擇權意識抬頭的脈絡下,

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環境,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與使命,更是世界各國戮力追 求之目標。隨著社會環境快速變遷、少子化趨勢和家長選擇權意識抬頭的脈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