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效能感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效能感與相關研究

要評估一個學校經營的良窳,可以從許多面向來探討。以往至今,學者們對 於評鑑學校效能感所提出的指標項目各有其緣由及依據,本節將探討學校效能感 之定義,並對其相關背景變項作一說明及歸納整理。

壹、學校效能感的意涵

自從柯爾曼(J.S. Coleman)的「教育機會均等」報告書發表之後,許多的學 者開始重視學校效能感,並發現有效能的學校,更能達成學校的目標。而在社會 快速變遷、多元價值的導入及少子化的衝擊下,學校將面臨相當大的競爭壓力,

而在此競爭環境下,各所學校為尋求優勢,無不苦思良策,提高學校知名度和聲 望,以確保學校在艱難的困境下,能招收到優秀的學生,因此建立一所有效能的 學校,提供每位受教者最佳教育機會,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到底什麼 是有效能的學校呢?許多學者有其不同的解釋。

陳幸仁(1997)認為,學校效能感乃是關於學校行政與領導、教師教學效能、學 生的五育均衡發展、重視學校氣氛與文化、鼓勵教職員工的進修與發展、家長社 區的參與、以及公共關係的推展等,因而促使學校達成教育目標。

吳清山(1998)寫到學校效能感意指一所學校為達成教育理想目標,透過學校組 成份子如家長、學生、老師及社區的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朝前邁進的結果。它所 包含的層面極為廣泛,例如:學校氣氛、行政溝通、環境規劃管理、工作滿足、

教學品質、學校文化及價值、學生學習成就、學生紀律、師生互動、家長與學校

潘慧玲(1999)比較吳清山在1989年和李皓光1995年的兩項研究,利用問卷調查 方式所得的學校效能感評鑑指標,指出學校效能感的評鑑指標較一致的有學校環 境、校長領導、教室教學、學生學習表現、行政管理方式、組織成員滿意度、與 社區家長的關係。指學校善用內(校長領導、提升教學效果及品質、強化行政效率、

學校氣氛及文化)外在的條件及環境(因應外界的適應力及應變力),滿足組織及個 人需求,達到學校所訂的最終目標與發展計畫,在各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現(吳清山、

林天祐,2001) 。

而吳明隆、紀有田(2004)指出學校效能感包括行政管理、教學品質、學生表現 及家長認同四層面。周裕隆(2008)指出學校效能感包括學校效能感包含「課程與教 學」、「學校組織氣氛」、「社區家長參與」、「行政效能」、「教師工作滿足」

等五個層面。顏士程(2007)認為學校效能感有4個面向:1.行政領導包括校長的優異 領導、卓越的教學領導、正確的辦學理念。2.教學品質包括教師素質的提升、教師 專業發展、教師教法提昇、教師工作滿意度。3.學生表現包含學生行為表現、學生 學業表現。4.社區家長支持為家長參與支持、社區學區的支持、公共關係的建立。

侯世昌(2002)指出學校效能感具有以下的特徵,第一就行政層面言:1.完善的組織 與計畫。2.明確的目標。3.良好的氣氛和學校文化。4.合宜的校園規劃。5.強勢的 領導。6.良好的公共關係。7.民主的決策。第二就教師層面言:1.師資水準優良,

教師流動率低。2.教師研究進修風氣盛行。3.教師對學生有高度期望。第三就學生 及家長層面言:1.學生的表現優異。2.家長支持並參與積極。

林逸青(2003)覺得學校效能感係一所學校利用其本身的條件及相關環境,透過 各種方法、步驟或策略的運用,獲取有限並具價值的資源,以發揮功能,讓學校 在各方面均能有良好的表現。它包括學生學業學習成就、學生生活教育、教師工 作滿意度、教師發展、教師教學投入、家長肯定度、社區支持、學校氣氛、學校 公共關係、資源的獲取以及行政表現等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教育的目標。他認 為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應該具備行政領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家長及社區資 源的特徵。在行政領導方面有:1.校長領導有方。2.卓越的教學領導。3.具有正確 的辦學理念,並逐步實現明確的教育目標。4.優質的學習建築環境。5.和諧的校園 氣氛。6.支持並貫徹教育政策與措施。7.不斷創新精進,提升教育品質。8.力行學 校行政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與人性化。在教師教學方面有:1.教師素 質提昇。2.教師參與決定。3.教師工作滿足。4.同僚合作關係融洽。5.教學認真教 法得當。6.教師對學生期望高。7.師生關係良好。8.持續研究進修。9.教師專業發 展。學生學習方面有:1.重視學生行為表現。2.維持學生紀律。3.最大學習機會。

4.賦予學生責任與自治。5.學生學業表現。6.系統評鑑學生成就。7.永不放棄任何

一位學生,學生都有進步感。家長及社區支援方面有:1.家長的參與及支持。2.學 區的支持。3.終生學習的社區教育。

由上述對學校效能感的定義可知,學校效能感是一個複雜的理念,加上學校 所訂的目標比較抽象籠統,很難具體化和量化,若要真實瞭解一個學校的效能非 得從各方面得到客觀的結果才能得到一個統整的概念,但本研究受限於時間、金 錢的考量,以教師對於學校效能感主觀的感受來自評作為變項的根據。

吳國基(2004)指出學校效能感是指學校為達教育目標、增進教學效果、提昇行 政效率、滿足師生需求、促進教育成長及學生優異表現的預期效果。在各方面都 有良好的特質表現,能滿足成員需求與社會期望的感覺度或知覺度。

從以上學校效能感的意涵及學校效能感的定義所述,研究者歸納學校效能感 為學校成員感受學校在家長、教師、學生及行政各方面的表現。可從下列四個層 面來探討:

一、在教師教學品質方面:教師工作越投入、參與程度越高,就能發揮專業素養,

透過有效的教學安排和實施,建構優質的學習環境,做好班級經營,提高學 生學習動機與興趣,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經由閱讀、

練習、觀察等方式豐富自己,健全人格,使學生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及帶得走 的能力,則其知覺之學校效能感也越高。

二、在學生表現方面:學習表現與學校效能感成正相關;學校的正式或潛在課程 培養了學生基本能力,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強烈的學習動機,適性發展滿 足個人需求,喜歡參加各項教育競賽活動,成績也獲外界的肯定。

三、在學校與社區關係方面:學校公共關係越好,家長樂於參與校務,校方所獲 社區及家長的資源、人物力更豐盛,學校的效能也越佳。使家長樂於參與學 生課業、班級事務,甚至於學校校務皆能給予助益和支持。教師經常能與學 生家長溝通討論,建立學校與社區及家長的聯絡管道,提供學校教學資源。

四、在行政管理方面:包括學校行政人員行政效率、校長領導、組織氣氛文化、

行政溝通等,重點在行政領導及校政效率,以展現服務品質。各處室之間在 行政、教學業務上的推展,透過協調、溝通,解決分歧,整合學校系統運作,

達成共識,以有系統、計畫性的過程支援教學,以提昇行政效率,達到行政 效能。

貳、背景與學校效能感

一、性別

吳清山(1989)在教師人口變項中,不同的性別對學校效能感的影響具有顯 著的差異。林逸青(2003)認為男性行政人員比女性行政人員知覺到校長在學校效能 感層面上的社區及家長支持方面表現較佳。吳佩珊(2005)的研究發現男性的高雄市 國民小學教師有較佳的學校效能感受。宋雯榮(2008)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研究對 象,性別在學校效能感各層面(行政、教師、學生、社區)四層面雖達顯著,但是可 解釋變異量都很小,屬於微弱的關係。吳國基(2004)認為性別只有在教學效能上無 差異,在其他學校效能感的面向上男性大於女性。周裕隆(2008)在校長轉型領導及 學校效能感的研究中發現,性別在各層面有顯著差異,女性高於男性。王文峰(2003) 私立中等學校教職員的研究認為,性別沒有顯著的差異。大體而言,國小教師的 研究中,仍以男性認為學校效能感較佳。

二、年齡

吳清山(1989)指出不同的年齡對學校效能感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差異。吳勁 甫(2002)、侯世昌(2002)、林逸青(2003)、王文峰(2003)、吳國基(2004)的研究指出,

無論是公、私立學校,年長的教師或行政人員知覺校長在行政領導表現上、在教 師教學品質、對學生學習及行為表現、在社區及家長支持上的學校效能感表現上 比年紀輕的佳。但是宋雯榮(2008)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對象的研究卻顯示,年齡對 學校效能感未達顯著。由過去研究推測,年齡對於學校效能感應該有所差異的,

並以年齡大的教師有較好的學校效能感受。

三、年資

在關於年資與學校效能感的研究中顯示,年資越久的教師或行政人員知覺校 長在行政領導表現上、在教師教學品質、對學生學習及行為表現、在社區及家長 支持上的學校效能感表現上比年資淺的教師佳(王文峰,2003;林逸青,2003;吳 勁甫,2002;吳佩珊,2005;周裕隆,2008;侯世昌,2002)。由以上推知,年資 在學校效能感上是有差異的,而且資深教師認為學校效能感較好。

四、職務

過去職務與學校效能感的研究中,在整體學校效能感的知覺上,有兼任行政 職務者較能感受到學校校能的提升(吳清山,1989;吳勁甫,2002;吳佩珊,2005;

吳國基,2004)。但宋雯榮(2008)發現高雄市不同職務國小教師在學校效能感各層 面(行政、教師、學生、社區)沒有顯著差異。推測本研究結果支持兼任行政職務的 教師覺得學校效能感較高。

五、教育程度

關於不同教育程度在學校效能感的研究,吳清山(1989)認為不同的學歷對 學校效能感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差異。台灣省、台北市及高雄市的國小教師研究(侯

關於不同教育程度在學校效能感的研究,吳清山(1989)認為不同的學歷對 學校效能感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差異。台灣省、台北市及高雄市的國小教師研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