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之氛圍下,學校在下列四大層面將產生良好成效:

(一)人品:學校所培育之學生具有良好品德教育及正確的服務態度。

(二)學品:學校之學生能建立良好學習態度,主動獲取新知,追求最佳學習成效;教 師能敬業樂業,不斷自我成長,達成最佳教學品質。

(三)產品:學校之教師與學生能將理論所學與產業之實務結合,發明新商品並取得專 利、與業界進行產學合作,展現技職教育之精神。

(四)商品:學校教師、學生之創思與專業,能轉換成實際商品,除貢獻社會,促進社 會進步與經濟發展,同時亦回饋母校教與學永續經營。

第三節 學校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學校效能的研究自1966 年的卡爾曼報告書(Coleman Report)發表以來,許多學者 紛紛投入學校效能領域的探討,學校效能的內涵也不斷地演進及充實,根據各種研究指 出,有效能的學校較易提升教育成果、也更容易達成學校的目標。

壹、學校效能的意義

學校效能的領域甚廣,與學校教育品質皆有密切關係。學校是組織中的一類,但由 於其組織的特性與一般企業組織不同,如學校較不明確且不易量化,欲對學校效能加以 界定或測量有其困難。一般研究學者認為、「效能」的性質及意義 是一個「構念」

(construct),而不是一個「概念」(concept)。「構念」是無法由現實世界的具體事件直 接接觸而來,而是必須經由高層次的「抽象化」的推演。「效能」是為達目標的程度,

是資源運用後所產生的結果,凡是完全達成目標者即為效能。 簡言之,「效能」即是運 用所有可以支配的資源,在一定期限內,達成所預期的目標。因此,「有效能的學校」

就是指能達成教育目標的學校。茲列舉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的看法如表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表2-4 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之意義一覽表

研究者 學校效能的意義

Frederick(1987) 認為高成就學校包括:強勢的行政領導,特別是在課程與教學方面,可促進 學習的安全、有秩序的環境,教師普遍瞭解教學重心,並且將學生的成就作 為評鑑的基礎。

Stoll和Fink(1993) 認為有效能的學校能達到普通任務(教學領導、清楚目標、分享價值和信 念)、傳導性學習氣氛(物質環境、再認知和激勵、積極的學生行為、父母 和社區的投入、學生投入和有責任感)、強調學習(教學與課程的重視、教 師發展)等層面的目標。

Young(1998) 學校效能是學校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表現於提振教師工作士氣及學生學業 成就的程度。

李佳霓(1999) 學校效能是學校為達成其教育目標所進行的方法、過程、手段及結果,包括 學校氣氛、工作滿足、教學品質、學生表現等四個層面。

李幸(2001) 學校效能可界定為:學校內、外部之經營、運作結果與績效,所達成學校教 育目標的程度。

葉天賞(2001) 學校效能應包括質(學校組織氣氛、教師教學的品質、學校領導的效能、高 度的期望或理想目標)和量(學生學習效果及成就測驗)兩個層面。所以,

學生各層面的特性也是界定學校效能的要素。

郭慶發(2001) 學校效能指學校在整體表現上皆有良好成績,包括環境設備、行政領導、教 師教學、學生表現、社區支援、學校氣氛等方面,皆能達成學校預設之目標。

紀有田(2003) 學校效能應包括學校內外部之經營、行政運作的結果與管理績效及其所達成 目標之程度而言。

鄭文宗(2004) 學校效能是一種評量教育目標達成程度的綜合性指標之泛稱。包含學校文 化、學生學業成績及教職員的發展,尤其重視家長的參與、支持及社區的互 動。

段立國(2006)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中成員包括校長及教職員工生,為達成其預定的教育目標 而產生教學、行政預期的結果。

柯嚴賀(2007) 發現其指標方向為行政績效、教師專業、學生表現及社區認同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內外部的經營、在整體表現上共有良好的 成就。包括了四個層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一、行政管理:包含校長的領導、學校氣氛、校園環境規劃、各處室溝通協調及配合等 運作,組織成員工作滿意度及成就感。

二、教學品質:教師若缺乏足夠的輔導管理策略、無法做好良好的情緒管理、學校行政 體系支援不足時,將產生教師管教問題,影響教學品質(王鍾和,2004)。而學生 的人格發展也與師生互動之良好與否有顯著關係(孫旻儀、石文宜、王鍾和,2006)。 因此,行政資源應充分配合教學與輔導、使教師教學方法、態度及敬業精神,以及 專業知能發揮,充實學生基本能力及良好人格、品德的發展。

三、學生表現:指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校內外的實際表現。包括學習態度、行為及學業表 現。

四、家長與社區認同:指家長和社區對校務的參與及認同感,這包括對學校人力、物力 的支援;與學校合作與聯繫。而且,家長若能參與校務,則能促進與孩子之有效溝 通(王鍾和,1995)。

貳、有效能學校的特徵

學校效能有何特徵?Purkey 和 Smith(1983)從結構與歷程來歸納學校效能的特徵,

分兩個層面來說明:

一、從結構面而言:包括學校經營與領導、教職員的安定、課程的發展、教職員的 進修與成長、全校學生的認同與表現、社區及家長的參與和支持。

二、從歷程面而言:包括合作計畫的推廣、師生及同事之間的關係、清楚的願景與 目標,高度的期望與分享。

有效能的學校是經過學校組織氣氛與文化、學校工學(即課程與教學)、學校組織 結構等三個內涵,在校長和教師教學領導之下,塑造了學生的學習脈絡與情境,進而導 致學生結果的效能(吳明隆,2004)。優質校園環境也對學校效能有影響,故近年來各 國紛紛重視優質校園營造。湯志民(2009)將優質校園營造 2010 的新指標,分為安全 健康(安全校園、健康校園)、人文藝術(人文校園、藝術校園)、自然科技(自然校園、

科技校園)、學習資源(學習校園、生活校園)等四項目(8 項具體指標)。

Levine 和 Lezotte

(1990)

Hopkins、Ainscow 和West(1994)

1. 以學校為基礎的管理(school-site management)以及民主式的決定,亦 即個別學校對於教育問題的解決有更大的自主空間,並承擔更大的責任。 2.

強勢的領導,這可來自行政人員或是小組成員。3. 有計劃的統整課程 4. 全 校性教職員的專業發展。5. 家長的參與及支持。6. 對於學業成功的全校性 認同。7. 秩序與紀律的共識。8. 共享的明確目標及高度可成就的期望。9. 合 作性的計劃與同僚互享的關係。10. 學校猶如社區(sense of community),

成員彼此互相分享。11. 強調用於教學與學習時間,減少臨時活動之干擾。

12. 教職員的穩定性,可助長一個強烈具凝聚的學校文化。13.來自學區的支 持,已增加學校的定義及解決重要問題之依據。

(表格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續表2-5 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特徵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學校效能的特徵

吳清山(2002) 從學者們的研究歸納出有效能學校的特徵至少是:1. 強勢領導。2. 和諧的學 校氣氛和良好的學校文化。3. 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習得。4. 對學生有高度的 期望。5. 教師有效的教學技巧。6. 經常督視學生的進步。7. 教職員的進修與 發展。8. 妥善的學校環境。9. 社區、家長的參與和支持。

段立國(2006) 對學校效能特徵的看法為 1. 能達成所定的教育目標。2. 校長專業及有效領 導。3. 具有凝聚力、和諧的學校氣氛。4. 教師與行政人員具有高度的專業素 養。5. 重視學生學業、行為表現及生活的基本能力。6. 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7. 學校成員具有參與決定及有效溝通的意願。8. 獲得家長及社區人士的支持 與協助。9. 學校成員對進修與專長成長有妥善的規劃。10. 安全溫暖、有秩 序的學校環境。

柯嚴賀(2007) 其指標方向包含有學校環境規劃及調適、教師教學品質與進修、學生行為紀 律與表現、學校行政溝通與協調、學校組織氣氛。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國內外學者上述研究,對於有效能學校的特徵之描述,雖不盡相同,然而,歸 納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得知,有效能的學校至少須涵蓋以下五項特徵:

一、有效能學校的建構是以學生為中心:透過行政系統積極為學生服務,重視個別差異 與適性教學,學生學習成就與行為表現自我成長。

二、有效能學校的前提是塑造一個優質環境:提供有助於學習的教學活動,合適的課程 規劃與優良的教學品質,以促進學生再學習的動機。

三、有效能學校的文化是具有優質的特性:優質的學校文化是一個和諧的組織氣候。

四、有效能學校的領導是重視溝通與尊重:校園中上下彼此相互溝通與尊重,獲得更多 行政績效。

五、有效能學校的參與是全面性與民主性:重視全體成員、家長與社區積極參與,使學 校能與家長、社區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參、研究學校效能的四種模式

學校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園地,能夠使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和學生有效學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能及專業精神外,也需要行政充分支援和家長、社區的全力支 持。因此學校的效能理論建構,應以學生、教師、行政人員與家長為重要依據。

基於上述所言,學校效能的理論建構以行政效能、教師效能、學生效能及家長支持 為主軸。必須運用理論為依據,已發展出特定指標作為效能的一種測量。迄今為止國內 外對於有關學校效能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

一、組織效能的目標模式(The Good Model)

組織效能係以目標達成之程度來界定,也就是說目標模式認為組織效能及目標達成 的程度(吳培源,1994)。假使組織活動的結果符合或超過組織目標,則是有效能的組 織。

目標模式所指的目標有二種,分別是「正式目標」、「運作目標」。正式目標是指

目標模式所指的目標有二種,分別是「正式目標」、「運作目標」。正式目標是指